烹飪有黑暗料理,設計界是否有黑暗設計呢?
沒錯, 的確存在黑暗設計。舉個栗子:
你使用一款手機APP的時候是否碰到過這種情況, 剛開始用的時候很開心,發現好多功能都敲好用,于是訂閱了很多專欄。過了一段時間,對某些訂閱不感興趣了,卻找不到取消訂閱的選項。
訂閱會扣費,于是你卸載也不是,不卸載也不是,這就是“黑暗設計”。
到底什么是黑暗設計?
黑暗設計是指UI設計師設計一些復雜的,能把用戶搞蒙圈的操作。或者說服用戶在首頁做一些事情,比如當你打開軟件時,彈出來一個投票的窗口。
下面列舉一些黑暗模式的例子:
引誘型強制付費
Equifax 這款軟件主要提供信用卡方面的資訊,新用戶會免費獲得一個月的服務。這項服務在國外的市場需求還是很好的,所以會很誘人。
這款軟件注冊時會和信用卡或其他支付軟件綁定,可能你打著如意算盤:一個月后退訂不就完了么,然而并沒有那么簡單。不容易退訂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只是不容易退訂,在手機上根本沒有退訂的選項,簡直坑爹啊有木有。更坑爹的是想退訂只能打電話到客服,還要有人接聽才行,而且打電話也是要收費的……
付費彈窗
這種主要出現在媒體或新聞類的APP中,出于商業需要,廣告等的接入,需要設計師設計這種模式,但這必然會引起用戶的反感。相關調查顯示,在一個新聞網站出現彈窗后,總體訪問量出現了51%的下滑。
視覺體驗不好
通常來講,UI設計師都會將界面設計得比較有吸引力,通過顏色搭配提高視覺體驗,黑暗模式卻傾向于使用偏暗的顏色,讓讀者很難閱讀。或者是把“取消訂閱”按鈕放在很不顯眼的位置,很難發現,體驗感很差。
別以為只有一般的APP才設計出黑暗模式,像紐約時報這樣的APP也會有這樣的模式。當你點進一篇文章時,首先彈出一個推送窗口,讓你訂閱,很煩人。關閉鍵做得很不明顯,不是在常規的右上方,而是在左邊上方, 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
自動添加付費項
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付款的時候發現要付的錢比自己買的東西多,那是因為一些其他的付款項自動被添加到你的賬單里了,這種也是APP的黑暗模式。比如有一款軟件Thompso,你付款的時候,有一項慈善捐款項也會自動添加進去,如果你不仔細檢查,就會付一些額外的費用。
同意條款
有些軟件的“我同意軟件的使用條款”,里面也藏有黑暗模式,比如下面這款機票預訂軟件,點擊“預訂”的時候,默認同意了“軟件的使用條款”,雖然在下方有說明,但很不明顯。
總結
在我看來,黑暗模式在UI設計中并不是絕對的壞。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黑暗模式可以幫助企業或贊助做廣告,從而獲得更高的訂閱量,提高業績。
公平地說,當UI設計師利用他們的創造力創造出這種模式時,并不意味著UI設計師不知道數字世界中道德界限的定義。UI設計人員可能必須在業務模型的一部分設計出這種模式,比如航空公司或旅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