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五四青年節,必讀經典5首奮斗詩詞,激揚青春,不負韶華
時間不辜負奮斗者,未來屬于實干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
想要在青春賽道上跑出最好成績,讓青春綻放出最耀眼奪目的光芒!需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奮斗。
奮斗,是劉禹錫筆下千淘萬漉[2]的辛苦;
奮斗,是鄭板橋筆下咬定青山[3]的堅韌;
奮斗,更是陸游筆下少壯工夫老始成[4]的一番耐心和決心。
只有錨定“青春大方向”,篤志不移、堅定起跑,激揚青春理想。站穩“青春起跑線”,博學廣思、加速助跑,勇往直前追夢。才能跑出“青春加速度”,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書寫精彩人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5]”。
青春無問西東,歲月自成芳華。讓我們重溫文中提及的5首經典詩詞,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向前沖刺,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同:饈;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雪滿山 一作:雪暗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碧 一作:坐)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詩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游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的心理,急遽變化交替。最后一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回旋以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
詩篇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浪淘沙·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詩人屢遭貶謫,坎坷備歷,但斗志不衰,精神樂觀,胸懷曠達,氣概豪邁,在邊遠的貶所雖然經歷了千辛萬苦,到最后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廢沙,而是光亮的黃金。
詩人通過具體的形象,概括了從自我經歷獲得的深刻感受,予人以哲理的啟示?!扒匀f漉(lù)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淘金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雖然一時被小人陷害,但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洗清罪名。也可以用來比喻做學問要精心篩選,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華。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出自清代鄭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一首贊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詩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的堅韌頑強,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絕不隨波逐流的骨氣和高尚情操。
全詩語言質樸簡明,寓意深刻。
4.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出自宋代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告訴我們做學問要有勤奮刻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耙小卑藘蓪右馑迹阂皇菍W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詩人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于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升華。
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出自近現代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七律·長征》是一首記敘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一震驚全球的歷史事件的革命史詩。1935年,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后,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后,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首聯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
頷聯、頸聯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
尾聯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
《七律·長征》境界浩大,氣象闊遠,意境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構思奇偉。它是浩瀚詩海中一顆熠熠發光的明珠,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詠重大歷史事件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