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應諾了女兒一起陪她每天同題寫作,就有了本文作為了第一篇
從四川旅游回來引進過了許多天,纏繞心間的,始終是峨眉山間偶遇的那一片云彩。
當我們一行離開遇仙寺之后一段時間,艱難苦撐著,用爬山杖拖動著沉重的雙腳一級一級的在山間臺階上挪動,幾乎到了要放棄繼續前行的時候,一轉身,我看到了對面山間的那片云。
對面山坳里一片翠綠,翠綠的樹,從山腳起,一片蔥蔥郁郁,一直延伸的山腰,在往上,便被這片云霧陸續遮蓋。
好一片清爽的云,就安靜地浮在半山,象一層代出嫁女孩的紗巾,遮蓋著山頂,讓你想看清山上的美景,卻無法一眼望穿這云的美麗。云漂浮不動,不論人們怎么贊嘆,她都坦然自若,悠然的展示著自己的美,撫慰著山的泰然,安慰著山對面遠望的人,讓我們忘卻一切煩惱,一切艱難。
“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大詩人的心境我遠達不到。但是,當我們爬山到一半,看到這片云之后,我感覺,盡管我的雙腳依然沉重,然后,我的內心中充滿了信念,我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走啦,繼續爬”,我喊了一身,便帶頭繼續了上山的路。
轉了幾層山路后,再看山的對面,那片云依舊在那里,給我們從不同高度位置去欣賞她,仰視,到平視,再到俯視。不覺的見,感覺她漸漸的變幻了自己的一點模樣,但始終那么坦然自若。
終于,當我們爬上山頂,來不及舒一口氣,我就向著剛才的方向俯視張望。“白云一片去悠悠”,那片云,在一路鼓勵我們前行上山至頂之后,卻隱然不見。心中一片悵然,即而,又一片釋然:這片云,就是在鼓勵我們堅持,再堅持。而當我們到達山頂后,便飄然而去,或許,是去另外的山頭鼓勵另外一行上山的人們吧。
從峨眉山下來,至今,我一直懷念峨眉山間那片云。
(二)
上面這篇寫法有些散,再寫一個版本的片段給孩子:
這片云不大,只有一小片,漂浮在對面山的半山;也不厚,有的地方依稀還能看到云后面的翠綠的樹;她不語,安安靜靜的笑看我們這群想要看透她的人們;她神秘,她就在我們眼前,不知不覺間,神秘的出現在我們眼前。
她邊緣位置,有的地方絲絲縷縷,象一層薄紗,輕輕籠罩在山間,將害羞的山神仙女的上身藏在一層神秘之中,讓仙女們在云霧中偷偷的看著登山人們的一舉一動;離開邊緣遠一點的地方,她又層層疊疊,堆疊在一起,起起伏伏的形成了很多圓潤的波浪,像極了山神買給自己孩子的大大的棉花糖,使勁聞起來,仿佛還能聞到一點點的棉花糖清香。
一會兒,起風了,這片云開始了一些小的變幻,仔細看,她開始慢慢的移動著,變化著,有的地方象一只迷路的小羊,抬著頭四處打量著來的方向;有的地方象一個巨人,舉著武器看著我們這些想要登山的人;有的地方象一頭三星堆里古人神秘的面具,瞪著長長的眼睛,不知看向那里。
正當我們看的起勁,一陣山風吹過,云散了,去了。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