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ry road,take me home.當你在十字路口茫然張望,紅綠燈閃了又滅,行人來了又走,你是否找到了那條回家的路?
沒想到是從《側耳傾聽》里第一次聽到《Country road》,像潺潺的小溪,跨過高山,越過森林,繞過梯田,一絲一縷流淌進了我心,并將在我心永駐。除了那段三角暗戀(月島雯和同學)和結尾的“讓我們結婚吧”,有點媚俗外,整部電影還是溫馨又勵志的。
《側耳傾聽》是在講成長,表面上頗花心思,整部電影用月島和圣司的愛情來講述,《Country road》這首歌的是電影的情感線索,幾次在影片出現都呈現出不同狀態的月島,一次又一次的變化、成長。
一個人要經歷多少故事,遇見多少人,邂逅幾只貓,才能找到自己的理想,聽見內心的聲音呢?月島很幸福,一個普通的初中生,經過幾條街區,和數十本書的書卡,遇見了圣司,邂逅了敲開她理想鐘聲的貓。
男爵的故事一下子把愛情電影講成了“理想”和“成長”故事,并使影片有了些神秘的色彩。在天、地、神、人這四方世界中,我們到底為什么而活著?男爵說:“為了一些我也說不清的夢想”。這樣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月島雯,對她是一種生活的昭示,她明白了自己也該做些什么,以樹的形象,獨立地陪在圣司旁,這樣不依附不驕縱的愛情,屬于青春期的小小倔強。
于是她剖開了自己這塊原石,找到了里面的璞玉,而璞玉也還需要雕琢。她拿起筆來寫小說,寫好后自己不滿意,終于感受到了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而且這差距讓她覺得是她和圣司之間的距離,她于是變得更加努力,埋頭寫作,決心不做圣司的累贅。
她終于找到了自己,雖然這自己并不那么完美,但她正在為這樣的自己而努力。
這是個普通小女孩的故事,今天看的《野孩子》是個叛逆的富二代女成長的故事。鮑蒂的母親去世后,她失落難過變得叛逆,要風得風要雨的雨的生活使她空虛、煩躁。父親把她送進了她母親曾上過的大學,事先并沒有告訴她。在學校里,她依然故我,制造各種麻煩,想被開除以逃離這個學校。幾次都沒有成功,反而在這些回合中漸漸喜歡上了這里,并在無意中發現她母親在這里讀書的照片,她更有了依戀。原本一個尋找的故事可以終了了,而一場大火使她站在學校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上。她看到了自己的內心,終于了解了自己,這學校也是自己與母親生死連接的紐帶。后來她被確定無罪,可以繼續留在學校。
鮑蒂找到那個原來的自己,她內心的變化應該是從頭發染回自然色的那一刻開始,而那一刻也像極了她媽媽。電影隱喻鮑蒂找到的是血統因襲下的自己,一個受媽媽影響至深的女孩成長的故事。
兩部電影的尋找,一個向外,尋找自己的夢想,一個向內,尋找自己的血統。一個向外伸開枝葉,長成繁茂的自我。一個枝干扭曲,砍斷它,回到最初,重新生長。
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在尋找自我時的一些可能,你或許是月島,你或許是鮑蒂,相同的是那份青春的心境和對自己朝向美好未來的承諾。
不管如何,Country road is the life road ,回到鄉村回到家,回到天地間,找回那個本來的我,可以成為的最好的那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