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胎以后,為什么突然感覺特別討厭老大?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老二出生的時候,老大正好七歲。我想從我的經驗里,談談這個話題,我不是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只能從自我感受中提煉出一些經驗和想法。
我的經歷
2015年,我們家老二,一個女孩出生了,剛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哥哥迎來了這個小妹妹。雖然我們在這之前做了許多準備,和他談有了妹妹的好處,有了妹妹爸爸媽媽也是一樣愛他之類的話。這樣的準備,不是沒有作用,妹妹出生之后,哥哥還是非常喜歡這個妹妹的。放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來逗妹妹玩,幫妹妹換尿布,給妹妹喂飯,其實是一個好哥哥的范兒。但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卻總是覺著他這做的也不行,那也做得不好,總之都是問題,討厭他的邋遢,討厭他的拖延,討厭他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但回過頭來看妹妹,卻覺著如此可愛,讓我們愛不釋手,百般呵護。慢慢的,他養成了一個習慣,經常惹妹妹哭鬧,甚至有個意愿:要發明100種惹妹妹哭的方法!!如今他已經12歲了,這個行動計劃還在進行,我也不知道他具體發明了多少種,不過我討厭他這樣的做法。
討厭的原因:自以為是
為什么說是自以為是是討厭孩子的原因呢?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帶給了我們許多的印痕,這些印痕在我們潛意識中種下了種子,只要環境相符、情緒相符就會不自覺按照印痕的指令行動,而且在那個當下會認為自己是對的。這就是自以為是的父母,當老大做出的行為觸動了那個按鈕,討厭和反感便發生了。具體分析如下:
比較之心。從小我們在父母的比較中長大,總是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這種程序印入了我們的潛意識,并把他應用到孩子的身上。老二出生之后,正好在家庭里創建了這么一個比較的環境,老二會成為“別人家孩子”的代替品,成為衡量的標準,老大根本不明白這些,他會正常孩子的思維和行為去生活,但在已經進入“自以為是”狀態的父母們,開始拿著標準去衡量老大的行為,那么怎么看都覺著他討厭。自以為是之一,借代比較的標準。
長大了的虛像。我們小時候,當長到7、8歲的時候,父母經常會告訴你,你長大了,是大孩子了。這樣的暗示,讓我們不得不追求者卓越,讓自己像個大孩子。不過,怎么做也做不好的我們,會受到這樣的責備:這么大啦,咋啥也做不好?父母的觀念,通過我們的身體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而正處于這樣階段的老大,不可幸免的躺著中槍。我們拿著“他應該是長大了”的虛像來催眠了自己,其實他還是一個孩子而已。自以為是之二,用虛像自我催眠。
被自己討厭的自己。討厭老大,其實就是在討厭自己身上的不滿意的地方。孩子是父母的鏡子,7歲多的孩子已經開始展示從父母身上學來的東西了。然而,有些習慣、有些做法恰恰是父母的痛點,不愿意承認卻一直存在的陰暗面,會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上體現出來。這,就是那個被自己討厭的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讓孩子不自覺地活出了你討厭地樣子。自以為是之三,把討厭的自己映射給了孩子。
結語
作為在孩子教育上,一直在探索的爸爸,我讀過許多書,參加過許多學習,但還是避免不了那種討厭老大的感覺。不過,現在我意識到,其實當這種感知被看到,被覺察出來,就邁出了與自我和解的第一步,而破除自以為是的重要步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