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閱讀,是一種享受——再一次讀完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打開電腦,敲下了這幾個字。
我喜歡讀書時的感受,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幾本書摞在手邊,杯中水冒著熱氣,我,坐在窗前。
隨著書頁翻動的聲音,一種輕松的舒適感,流到身邊。
喜歡偶爾的共鳴,或感動,或欣喜,或悲憤,或哀愁,作家往往是性情中人,好的讀者,往往也是。
我常常寫作,因此也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帶著真感情,就像王國維所言:“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p>
我一直認為,好的文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其中滲透著普遍的人性,不論縱橫歷史,還是穿越時空,對人性的感受,對細枝末節情感的體驗,所差無幾。
所以我們感動于這樣的愛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p>
惆悵于這樣的心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p>
欣喜于這樣的質樸——“既見君子,云胡不喜?!?/p>
個人偏愛文學,因為文學追求的是一種極致的體驗,一種對于美的追求,一種精神生活的對象,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拋開功利心,閱讀文學,讓我們變成了更好的人。
02
以前讀書,追求的是“好讀書,不求甚解?!辈┯[群書的酣暢淋漓,縱橫恣肆于每一排書架之間。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那時候讀書,仿佛排頭砍過去,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一般。
很多書能看懂,《活著》、《大秦帝國》、《古龍全集》、《兒子與情人》、《老人與?!贰芏鄷床欢陡∈康隆贰ⅰ栋倌旯陋殹?、《文心雕龍》、《純粹理性批判》……但不論看懂與否,我都挨著看了,仿佛把書當成了糧食,饑餓難耐,先吃下去再說。
高中時,同學和我說,他母親大學是中文系的,大學四年,全部都用在了閱讀上。我當時聽了之后既熱血沸騰又感動,幸運的是,我的大學也是這么度過的。
最享受一種感受,長久沉浸在書中,抬頭時,陽光打在了臉上,閉眼,透過眼皮能看到紅色,感受到暖意,我知道,那就是幸福的感受。
大學時超級迷戀《大秦帝國》,每一年暑假,我都會把紅黑版十一本的《大秦帝國》看一遍。不為探求歷史,不為挖掘人物,因為那套書,常能給我力量。
我記住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記住了秦孝公勵精圖治的每一個夜晚;記住了秦王掃六合時雄霸天下的氣魄。到現在,我還能清晰地記得每一本書的書名: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記得每一個重要人物:衛鞅、秦孝公、蘇秦張儀、白起……
看到網上有口水仗,爭論點在書中一些情節是否合乎歷史。我想說,這套書是歷史小說,本有很多虛構成分,重要的,我們是學習古人的精神氣質,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本就無意義的話題上。
看到很多推薦書目的文章,但我很少推薦書,因為我一直認為讀書是很個人化的行為,我喜歡的你不一定喜歡,你鐘愛的我可能覺得不對味,個人推薦,怕耽誤別人時間。
最重要的,不用迷信任何人,個人讀書時的感受是最真的,也唯有自己對一本書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即便全世界都認為《百年孤獨》是好書,但你確實讀不進去,那么就不用浪費時間了,因為你沒有義務一定要讀它,你不能享受其中,讀來也無用。
人生有限,讀自己真正喜歡的書吧。
03
現在開始陸續精讀理論了,當然,博覽和精深,必須相輔相成,有了博覽的基礎,精讀理論時,能親身感受到自己理解力的提高。
最近在讀著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經典之一。身邊很多同學不太喜歡,但身為學渣的我竟然讀進去了,越讀越開心,做了很多筆記,讀得不亦樂乎。
盧卡奇認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本質是具體的總體,這個概念就來源于黑格爾:思維的最完善的形式是高度系統的,不僅是內在連貫的,而且是完全的和具體的。同時,盧卡奇以他的天才思維,還重點講述了物化和階級意識。
與此同時,之前也讀了一些美學方面的書,最近也開始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個人的理論功底比較差,現在正是惡補的時候。
我習慣把理論書放到晚上來讀,因為晚上,是我讀書效率最高的時候。白天,也會抽時間看一些作品和文章,為了積累,也為了寫作。
過年時買了一套古龍全集,最近在重讀古龍。當然,這件事情千萬不能告訴我的導師,上次他知道我讀《人間詞話》,就當著其他人的面把我批評了一頓:“這本書太簡單了,你現在不是讀這個的時候了?!?/p>
我面紅耳赤,啞口無言,半天憋出一個字:“哦!”
04
其實我最愛的作家是普魯斯特,他寫出了《追憶似水年華》,將飄散于時間長河中的財富聚攏到了一起,我認為他的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他的常見句式是“我想起了……”然后可以通過一件小小的事物,讓所有從他身邊流逝的記憶,按時間和節奏排列起來,讓沉睡的記憶蘇醒,并且再度體會。他的文字是神奇的,不只在追憶,更是一種對生命的重新體驗。
我喜歡幽默,但有兩個人的幽默,我永遠也學不來:一個是魯迅,他的幽默,出自一顆痛苦而尖刻的靈魂;一個是錢鐘書,他體察入微,可以把握最細微之處的感受。
很多人懂前者,但不明白后者,其實只有當你真正進入創作的國度,你才能整體會,面對細微的感情,人類的語言,很多時候是蒼白的,這種感覺,就是言不盡意。錢鐘書的厲害之處就在這里,我們不能把握的,他可以,我們表述不清的,他一語中的,恰如其分。
我還喜歡海明威,真正的勇士,從來不會被外界打倒;喜歡川端康成,感動于他筆下那種細膩的情緒;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作品中,有旁人永遠無法寫出的緊張感和壓抑感;喜歡博爾赫斯,他把一生最多的時間用在的讀書上:“我經歷得很少,但我懂得很多?!?/p>
也許現在,我的狀態就可以套用博爾赫斯的話:“我經歷得很少,但也懂得很少?!?/p>
真的,越讀書,越發現自己懂得少,只有那些沒讀過幾本書的人,才感覺自己很博學。
目前我最佩服我的導師,因為我們無論聊什么理論,什么流派,他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指點江山一般,閃爍著生命的智慧。
當然,朋友說我說話時也有一種指點江山的感覺,只不多僅限于吹牛扯淡(臉紅)。
05
經歷得少,懂得也少。
需要學習的,太多。
所以我每天都擁有像打了雞血一般的狀態,像海綿,需要吸收,也像蝸牛,慢慢進步。
我在學習著,一天也不會放松,希望自己,可以越來越好。
我享受讀書時的感受,書頁翻動的聲音,是天堂的樂曲。
懷左正在努力,也希望我們可以一起進步~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一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加油小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