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報名參加一個寫作訓練營,第一課講“寫作先從哪里開始”。前面鋪墊了很多,我直接說結果:從日常記錄開始。
深以為然。
1
賈樟柯在一個演講中說,你現在用DV拍攝的一些素材,10年后回頭看,都是珍貴的時代記錄。
DV這東西現在很少人用,我小的時候還很流行。簡單說,就是一個用來錄制視頻的工具。現在人們都用更便捷和便宜的手機了。
賈樟柯的話說得稀松平常。至理總是顯得稀松平常。越是稀松平常的話,越讓你抓不準重點。如果10年前我聽到這句話,我琢磨的兩個詞可能是:DV和珍貴。
我買不起那東西,周圍能買得起的沒幾個!稀缺的東西才顯得珍貴。
現在我琢磨的兩個詞是:素材和10年。如果從大學時開始用手機、相機,哪怕是最簡單的紙筆,不間斷記錄周邊發生的那些小故事,積累到現在,該是多大一筆財富!
我初中、高中時也寫過一些日記,嘗試創作一些詩歌、小說。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沒有微信、朋友圈,都在泡網吧聊QQ、玩QQ空間,看火影忍者,打泡泡堂和cs還有流星蝴蝶劍,韓寒和郭敬明火得一塌糊涂。這些在我日記中都有記錄,可惜斷斷續續、零零碎碎,有一部分還丟失了。就像一條逐漸展開的長長的膠卷,很多都曝光過度,只剩下零星幾張還清晰可見。
每年年底大掃除,總會把所有東西重新規整。我保存起來的那些舊筆記本也會被翻出來,里面潦草的字跡、涂抹的頁面、陳舊的紙張,仿佛有魔法,瞬間把我拉回當時的場景中。那個時候我們的穿著,語言,情緒,周圍的建筑——高中校園里那個燈塔般存在的報刊亭,世紀廣場那個吸引了無數學生的書店——通過質樸的文字映射成畫面,栩栩如生,歷歷在目。
可惜,記錄下來的,只是目前為止人生時光中的九牛一毛,其它的,都隨風飄散,模糊不清了!
當下這個時代,變化無處不在,生活節奏比以前快了成百上千倍,人們都忙忙碌碌,四處奔波,更是難以靜下心來好好寫日記。但是我希望,自己能養成記錄的好習慣,并且一直堅持下去。不管是文字還是影像,都有串聯起時代變遷的魔法,都會成為個體生命活過的證據,時間長河中晶瑩的水滴。
2
兒子出生的時候,我專門買了一個很精致的筆記本,讓他媽媽在本子上記錄他成長的點滴。
她也確實在上面記錄了一些。
新手媽媽生活不易。越來越多瑣事煩著她,產假結束開始上班,更是天天忙得焦頭爛額。
記錄成為奢侈。
我曾經以寫信的方式記錄過他的成長。比如他什么時候對我笑了,會發脾氣了,會爬了,給他上戶口了,等等。整理文檔時翻出來看看,挺有趣。不過也是零零落落十來篇,沒有堅持下來。
現在,每當給他剪腳趾甲,他媽總會感慨腳掌都那么大了,都超過了她的手掌;出去旅游的時候,猛然發現身高都超過一米二,需要買高鐵票了。
轉眼快6歲了。時間過得飛快!
可是很多細節,都錯過了。什么時候身高超過1米的?什么時候體重就20公斤了?什么時候幼兒園園服褲子都那么短啦?什么時候畫畫那么棒,而且有那么多作品啦?什么時候都能背誦那么多詩歌啦?什么時候······
很多成長的重要時刻,因為缺少記錄,變得遙遠而生疏;而我自己在五年多里產生的很多情緒變化——加班回家看到他熟睡的臉龐而心安;給他切開蘋果非要讓我變回完整的,哭鬧不停而心煩;不愿意上幼兒園,每天早上又哭又跳而崩潰,等等等等——也都隨時間而模糊了!
苗煒去年出了一本新書:《給大壯的信》。他兒子叫大壯。我第一時間買來讀,字里行間充滿溫情。那些文字是苗師傅最好的文字。我想,他一定會以這樣的方式記錄下去,會有寫給大壯的更多封信,多年以后,等他兒子大壯長大懂事了,這些文字,該是多好的禮物!
我也想給我兒子這樣的禮物。以后他也會長大成人,也會有兒孫滿堂,希望他也能養成記錄的好習慣,記錄他的生活,記錄他兒女的生活,然后,當作禮物送給他們!
多珍貴的禮物。
3
科幻巨匠阿西莫夫,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海因萊因、克拉克并列為科幻小說三巨頭,一生著述近500本。
他寫過三本自傳,《記憶猶新》《歡樂依舊》《人生舞臺》,其中前兩部按照時間線,從1920年出生一直寫到1978年,時間跨度長達58年。他說,之所以能寫出幾乎跨越一生的自傳,要歸功于他的日記。他從18歲開始記日記,從不間斷。日記幫他重現了生活中的絕大部分場景。
前蘇聯作家格拉寧寫過一本書,《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是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全名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柳比歇夫,是前蘇聯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從26歲到82歲這幾十年間,他一共發表了七十多部學術著作,內容涵蓋地蚤的分類、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等眾多領域。除了研究昆蟲這個本職工作,柳比歇夫還自學了英文、德文和法文;談起英國的君主制度,他能夠說出任何一個英國國王的執政細節;說到宗教,不管是古蘭經、猶太傳經,還是羅馬教廷的源流、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他都如數家珍。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得歸功于1916年他26歲時開始寫日記,詳細記錄每天做了什么事,花了多長時間。并且以此為依據,定期總結、改進每天的時間分配。56年從未間斷。
記錄一段時間后,他甚至擁有了一種能力:不用看表也能知道自己在某件事情上花費了多少時間,誤差不超過五分鐘。
柳比歇夫的愛好就是突然哪一天,打開自己某天的記錄翻看。他把過往的每一天都當作自己的朋友。
因為那些記錄,晚年的阿西莫夫和柳比歇夫是幸福的。多年以后,當我垂垂老矣,也想寫點回憶錄檢視一下人生,該講些什么呢?
好像發生了很多事,能完整講述的,卻沒有幾件!如果是這樣,多遺憾。
所以,我開始記錄。印象超級筆記中有兩組“應用模版”,創建之后會在“空間”中形成兩個獨立的組,可以邀請家人一起來記錄。
我特別喜歡模版里的那句話: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每天的小事記錄下來,就是每一天的美好回憶;一天天的美好回憶,如一顆顆晶瑩的水滴,在時間長河中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