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派是一個定位于減肥健康飲食的APP,提供美食分享,食物營養查詢,健康飲食資訊,購買等功能。
功能
首頁:用戶上傳美食或者健康食品的圖片,像是一個廣場,我可以看到所有用戶發的內容。但是卻還沒有點贊功能,也沒有評論,甚至瀏覽量都沒有顯示...
這里有點搞不懂產品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做一個飲食交流的社區呢?還是給用戶單純地進行飲食記錄,感覺產品的思路有點模糊,用戶上傳了照片,但是沒有任何一點社交反饋。
評測:食物評測,以及之后的“美食”,“知識”等模塊積攢有大量健康飲食的干貨,對于減肥和健身的同學很有幫助,但是發現只是微信公眾號文章和知乎的鏈接,這里APP只充當了一個瀏覽接口的角色。(知識、美食模塊與其相同)
對于內容這一塊,無法在短時間內積累到優秀的UGC,這種折中的策略不免是個好的選擇,不過有風險。
食物百科【核心功能】:相當于提供了一個在線的食物字典,可以搜索幾乎全部日常飲食中的食材營養表,很齊全,一些零食和品牌食品也有。食材還提供了用戶點贊和評論功能。
右上角的[VS]按鈕可以對食物的成分進行對比,可以搜索添加食物也可以掃描食物包裝條形碼。可以看出這個是專門為關心食物熱量和營養的食品消費者提供的,掃描條形碼的場景就是超市商店,是一個亮點功能。
商店:自建飲食類商品的商城,讓用戶在本平臺購買商品,相較通過在天貓等平臺開店的用戶體驗更為流暢,雖然這樣成本比較高。
我的:這一部分除去大部分APP都有的用戶信息部分,還有一個叫“飲食分析”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輸入自己一天攝入食物的種類和分量進行飲食分析,這個功能其實非常有價值,對于健康飲食的人幫助很大,數據分析豐富且實用(所以有點不明白為什么把這個功能放在了“我的”二級菜單?),不過這個功能用起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繁瑣。用戶需要詳細記錄自己一天所有的食物飲料,同時需要手動一個一個輸入,體驗一兩次會感覺很棒很強大,但是長期使用就會覺得麻煩。如果能夠通過一些方式自動填寫就比較好了,比如可以根據中國人的飲食特點,設置幾個套餐模板之類的,讓用戶刪改,而不是增刪改相對也會比較好一些。
同時去主流應用商店搜索食物相關的應用(不包括廚房菜單類的),食物派沒有直接的競爭產品。同類的食物百科應用大多雜亂丑,不過有一款名為“過日子”的應用相對比較有競爭力。
兩款APP都是以飲食為載體推崇健康生活,但是“過日子”內在以中醫藥膳為核心,而“食物派”以現代醫學的食物成分分析為基礎,兩者功能重疊,但是內核不同,反而在用戶群上不易形成競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