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我們說起一個人的性格,會說這個人內向,不愛說話;或者這個人開朗,喜歡交談。像這些內向、外向的分類,是基于心理學原理或者人們的直觀感受。但是最近,《哈佛商業評論》對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做了一個專訪,費舍爾研究發現,人體內分泌的四種激素水平不同,決定了人們的不同性格。
海倫·費舍爾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金賽研究所的學者,研究范圍包括人類性格、吸引力等。她通過腦科學的研究和驗證,發現了4種與性格相關的激素,分別是多巴胺、血清素、睪酮素和雌激素。人體內的激素水平,決定了人們的性格特點。分別來說說。
多巴胺水平高的人,思維活躍,精力旺盛,富有創造力,喜歡冒險,追求新鮮感。
高血清素屬性的人,更隨和也更合群,價值取向保守,不太愿意探索。
睪酮素水平高的人,通常意志堅定,性格直爽,果斷,自信,對事物持懷疑態度。他們擅長規則明確的領域,比如工程學、計算機、數學等。
高雌激素屬性的人,更相信直覺,富有想象力和同情心,喜歡信任別人。他們對別人的感受很敏感,通常有良好的口才和社交技能。
這些形容都比較抽象,舉個形象的例子說說這四種性格。比如在幾百萬年前的非洲大陸上,一群原始人遇到了一種從沒見過的蘑菇,多巴胺類型的人會想去嘗嘗,而血清素類型的人會攔住他們,說這太危險了。睪酮素類型的人會建議大家先用蘑菇喂狗,看看情況。雌激素類型的人希望大家坐下來,說說自己對蘑菇都了解什么。
了解了這四種性格有什么用呢?費舍爾說,如果你在工作中能識別出同事的性格,還能理解他們,就能幫你調整自己的行為,更好地跟同事合作。
費舍爾跟一位同事一起工作,她的多巴胺水平非常高,同事的血清素水平很高。每當要做出決定時,盡管費舍爾確信自己是正確的,可是同事非常謹慎,猶豫不決。費舍爾說,要是自己不了解激素水平和性格的關系,可能會認為這位同事是頭倔驢。但費舍爾看到了同事的血清素屬性,就明白同事的猶豫跟費舍爾自己或者跟項目都沒什么關系,這只是他的行為方式。這就幫助她消除了跟同事的隔閡,成為一個更好的團隊。
另外,這個測試也可以用在招聘和團隊建設上,可以幫助公司建立一個更有效的團隊。因為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從不同角度討論問題,并且提出好的解決方案。
那么,我們能刻意改變自己的性格嗎?費舍爾說,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整性格,但是很難完全改變。比如,數學才能跟睪酮素有關。如果一個睪酮素低的人有一對科學家父母,又在一個重視數學的家庭中長大,數學成績也許會很優秀,但不會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費舍爾研究還發現,人們的性格也存在著地域差異。比如,日本人更遵守社會規則,同時日本人里高血清素屬性的人也很多,這種激素會讓人更隨和,趨向保守。再比如,在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上,多巴胺類型的人比例很高。這可能是因為,在原始社會,那些移民到南美洲的原始人是具有探索精神的高多巴胺屬性,并且把這種基因一代一代地傳遞了下來。
不過,每個人的性格都不是單一的,在不同環境中表現出來的狀態也不一樣。要評估自己或者別人,必須把這四種性格都考慮周全。比如一個人的性格可能是雌激素屬性,在小組里就會認真傾聽別人的看法。到了自己一個人工作的時候,又展現出多巴胺屬性,富有創意。只有了解每個人每種屬性的強弱,才能看到他完整的性格。這個結論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哈佛商業評論》(“If You Understand How The Brain Works, You Can Reach Anyone.”A Conversation With Biological Anthropologist Helen Fisher.)音頻稿:熊彼得講述:成亞
心得
了解到性格由激素決定,而非其他因素,對我的影響巨大。最底層的影響就是,從此我看人和與人打交道時,就會對跟自己性格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人多了一層寬容,因為我看人的維度改變了 — 激素是由基于遺傳和身體狀況決定的,不能強求,需客觀對待。其次,我能更清楚的看清自己和家人的性格,根據對每種激素產生的性格特點,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