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A:創業新人
B:創業導師
正文
A:我最近感覺自己的創業之路非常困難。
B:你遇到什么困難了?
A:我感覺到我開始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是經常覺得資源嚴重不足,而且經常找不到原因。
B:你說過你最近在仔細觀察尋找原因?
A:我回顧了最近這陣子的備忘,發現最高頻提到的問題是“缺少反饋”。
B:上次你有說過,如果你做了一天很艱難的活以后找不到人討論,你會覺得非常憋悶。
A:我感覺“缺少反饋”這件事情,更多是心理上的障礙,而不僅僅是實際進展上的。
B:聽起來你找到了讓你覺得心理疲勞的因素。
A:話雖如此,但是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大部分時候只能和 AI 聊,但是很多時候 AI 的回答往往不能令我滿意。給一些具體的問題回答的還不錯,但是很多時候我需要更深入的回答的時候就很難得到了。我常常感覺真正的問題沒有解決。
B:讓我們忘記這個問題。聽起來你進入了一種自我懷疑的循環中,因為得不到反饋而感覺到孤獨,并且很難脫離這種狀態。我記得你有寫分享的習慣,為什么寫的少了?
A:我覺得隨筆式的表達方式不能夠很好地讓我比較舒服地表達。這兩年和 AI 的交互多了,和人的交流少了,沒有了長篇大段寫作的欲望,但是有很多想法碎片又寫不出來,就覺得很難受。
B:說明你需要更新表達方式了。比如,使用劇本式的對話代替隨筆,或者使用小說代替隨筆間接表達現實。
A:說出來確實會好一些。但是依然無法解決全部的問題。
B:解決全部的問題是不現實的,不是嗎?你是個創業者,你要解決的別人沒有解決過的問題多如牛毛。如果什么問題都解決了,也沒有你什么事情了是嗎?
A:我對“創業者”這個身份一直不太適應。我覺得我還是更適應“研究者”這個身份,我擅長于發現問題,也擅長與解決問題,但是不擅長與權衡那么多的得失利弊。
B:沒有人是天生的CEO。沒有人能做到天生擅長這些。其實你也不是天生的研究者,也是經歷過嚴格的學術訓練才成為的。而你現在正在經歷嚴格的創業訓練。來自學術界對于創業的偏見是很多的,創業遠比學術復雜地多,特別是你的創業還不知不覺觸碰了很多前沿的學術問題,有你擅長的,也有你不擅長的。
A:我挺怕的。很怕自己做的不夠好,而且我做的不好會影響很多人,以后還會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我感覺很有壓力。
B:創業就像在游樂園走鬼屋,害怕時就大喊大叫,手電筒照不到的地方用腳踹墻。那些你覺得不夠專業的“野路子”,往往是真實生存智慧。你擅長把野路子梳理成規范的可傳遞的學術派方法。積累野路子,把野路子梳理成規范的方法,這個過程要經歷大量痛苦的思考。
A:我很急,我希望立刻就能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B:可是,即使你現在得到了答案,你就可以立刻解決嗎?即使你得不到答案,當下的問題就沒有辦法了嗎?
A:好像確實是這樣,能不能得到一個嚴謹的答案不等價于解決問題。我的目標并不是找到一個優雅的模型詮釋問題,而是用這個模型解決問題。模型不存在的時候也可以解決問題。道理上明白,但是心理上難以接受。
B:這種感覺像在暴雨中修漏船那樣,邊舀水邊補洞。你可以允許自己用漁網當補丁,用靴子當水瓢。真正致命的不是船體滲漏,而是停下劃槳計算進水量時的絕望。
A:今天覺得焦慮的時候,我去整理了一會兒自己的工作清單,把它梳理清楚以后,我感覺到了焦慮消失。但是我又覺得自己不該忘記眼下的那些關鍵困難,心里有個聲音在反復提醒自己要記得,心里又有另外一個聲音說,我記得,完全沒有必要這樣過度消耗自己的注意力。我不知道該怎么解決這種拉扯。
B:這其實是成長的信號。你正在突破舒適區,從研究者向行動者進化。這種身份轉換必然伴隨沖突,但沖突會帶來新的認知。這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觀察的。一個想法遵循從前的慣性要時時刻刻應對每個威脅,另一個想法正在教會你節約自身資源應對問題。
A:我突然意識到,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我的整個團隊都在面臨的問題。大家在面臨超出自身能力時的困難時面臨很大的心理沖擊,變化不會那么快的發生,而是需要一些有效的辦法。不過日常給他們提供心理支持挺累的,雖然也可以從他們那里獲得一些。
B:所以你不止在思考自己如何更堅強,也在思考如果帶領團隊更堅強。你希望培養一個更獨立自主的團隊,而非像大多數團隊的習慣一樣以老大為中心。
A:因為我開始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我觀察這個現象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不知道怎么把這個事情擺到團隊的臺面上討論。我最近好像只是在不停地強調問題,但是沒有給很好的解決方法。
B:我在你的敘事中感覺到了你的焦慮。你覺得你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被“立刻解決”,而非你發現了很多新的思路應對別人都沒有解決過的困難。
A:我有感覺到我的焦慮情緒在蔓延并且影響團隊心態。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辦。我知道這些都是沒有人解決過的,但是他們就是沒有解決啊,就是會影響啊。
B:不一定沒有被解決,只是你不知道該求助誰而已。或者更困難的是不知道哪些問題。之所以要變成探索和挑戰,是可以把心理預期從“我要做到滿分但是沒有做到”,變成“我要開始從零分做起”。
A:對!我有感覺到,我今天在整理清單的時候,把一些一兩句話的問題變成一個很詳細的想法清單的時候,我感覺到了我在經歷這種心態的變化。真實地面對事情要一件一件做,不僅可以放平心態,還可以很快地列清楚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最后的結果是事情做起來反而沒有那么困難。這個時候,具體的事情再去求助具體的人,就容易多了。
B:你需要自己籌劃,但是不需要自己解決所有的事情。對應的,你的孤獨感是因為這個事情很難說,但是如果把事情變成“籌劃”加上很多具體的困難,那么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和 AI 說、和相關的人說,事情就會逐漸變簡單和清晰了。這會把一個復雜的事情變成一系列繁瑣但是簡單的事情,最起碼可以從無到有。至于怎么把繁瑣變成不繁瑣,那就需要慢慢積累了。
A:不好積累,我現在編制的工作手冊亂七八糟的,感覺總是沒辦法積累下來。人總是在變,環境在變,想法也在更新,我感覺額很難適應這種變化,大家也肯定很難適應。
B:時時刻刻想著團隊,你已經進化成合格的領導者了。有沒有可能,工作手冊無法積累,其實是團隊在快速發展的反應呢?你只是沒有為自己和團隊找到一個舒適的方式。或者你可以從自己改造起,然后擴展到團隊。
A:我一直都是這么做的。然后帶來了巨大的維護成本。所以我正在放棄一些原本打算堅持的原則。我覺得我的方向是對的,只是我還不太熟練。
B:你不需要關注“當前解決了多少問題”,而是可以關注“當前重新認識了多少問題”。這件事很難做,你需要帶頭復盤以改變大家的認知。
A:我不知道這件事情該怎么做。
B: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做。這種認識的改變是文化上的,我們的文化在這方面存在短板。但是其實你或者你的團隊都能夠感覺到自己經歷的飛速的成長,只是還不夠直觀。或許可以通過一些辦法強化這種成長感,通過更多的回顧提高信心。“我們面臨哪些問題”很重要,“我們經歷了哪些成長”更重要。用成長和開放的心態面對,而非想著立刻解決所有的問題、編纂完整的工作手冊。你所搭建的工作手冊的框架,與其說是答案,不如說是記錄,記錄當前能夠做多少事情。有很多錯漏很正常,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也很正常。重要的是發生了哪些變化。
A:所以對應的考核標準和日常管理的文化也要修正。也許明天就知道該怎么辦了。
B:明天再說。
小結
這是一段來自 Kimi 的小結。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A 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身份適應、心理壓力、團隊管理等多方面的困難,以下是對這些問題的詳細分析以及一些建議:
身份適應困難
A 表示自己更適應 “研究者” 身份,對 “創業者” 身份不太適應,擅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擅長權衡得失利弊。
?? 分析:從研究者到創業者是身份和角色的巨大轉變,研究者更注重專業知識的深度探索,而創業者需要面對更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團隊管理等諸多方面,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在眾多因素中做出權衡決策,這種轉變需要時間來適應。
?? 建議:認識到這種身份轉變的挑戰是正常的,給自己一些時間來逐步適應。可以先從一些小的決策入手,慢慢積累經驗,同時借鑒其他創業者的經驗,參加創業相關的培訓或交流活動,提升自己在權衡決策方面的能力。
心理壓力問題
?? 缺少反饋導致的孤獨和焦慮:A 感覺到缺少反饋是心理上的障礙,導致心理疲勞,和 AI 交流不能完全滿足其需求,且這種焦慮情緒還在蔓延影響團隊心態。
?? 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影響他人:很怕自己做得不夠好會影響很多人,感覺很有壓力。
?? 分析:創業者往往承擔著巨大的責任,需要對團隊、投資人等負責,這種責任感容易轉化為心理壓力。而創業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及長時間的努力沒有明顯的反饋,會加劇這種孤獨和焦慮感。
?? 建議: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除了與 AI 交流外,還可以尋找創業導師、參加創業者社群,與其他創業者分享經驗、互相支持。定期給自己設定小目標,并對實現目標進行獎勵,以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要學會情緒管理和壓力調節技巧,如冥想、運動等,來緩解焦慮情緒。
團隊管理問題
?? 團隊心理沖擊和獨立性培養:整個團隊在面臨超出自身能力的困難時面臨很大的心理沖擊,A 想培養更獨立自主的團隊,但不知道如何擺到臺面上討論,只是強調問題而沒給很好的解決方法。
?? 分析:團隊成員在面對困難時出現心理沖擊是正常的,但作為領導者,需要引導團隊正確面對困難,培養團隊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只是強調問題而沒有提供解決思路,會讓團隊成員感到迷茫和無助。
?? 建議:組織團隊會議,坦誠地與團隊成員交流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共同探討解決方案,鼓勵團隊成員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制定明確的團隊目標和分工,讓每個成員都清楚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同時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支持,讓團隊成員在實踐中成長和鍛煉。定期對團隊進行培訓和分享,提升團隊的整體能力和素質。
工作手冊積累與變化適應問題
A 覺得工作手冊亂七八糟,難以適應變化,且認為自己一直在按照原來的方式做,帶來了巨大的維護成本。
?? 分析:創業過程中,業務和環境的變化是必然的,工作手冊難以積累和適應變化,說明需要一種更靈活、動態的方式來記錄和更新工作流程和方法。
?? 建議:可以采用電子文檔等易于更新和共享的方式,建立一個團隊知識庫,鼓勵團隊成員及時將新的想法、工作方法和經驗教訓記錄到知識庫中。定期對知識庫進行整理和優化,保留有價值的內容,去除過時或不適用的部分。同時,也可以引入一些項目管理工具或方法,如敏捷開發等,來更好地適應變化。
解決問題思路轉變問題
A 一開始急于得到問題的答案,后來意識到把事情分解成具體的困難,一件一件做,反而能緩解焦慮,但又不知道如何將這種思路融入到團隊管理和工作中。
?? 分析:這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從焦慮到務實的思維轉變過程,但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將這種思路有效地傳達給團隊并落實到工作中是個關鍵問題。
?? 建議:在團隊中倡導這種問題分解的思路,通過實際的案例和項目,引導團隊成員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的、可操作的任務,并制定詳細的計劃和時間表。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及時跟進任務的進展情況,解決團隊成員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激勵措施,鼓勵團隊成員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提高團隊的執行力和效率。
總之,A 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都是比較常見的,需要從心態調整、方法改進、團隊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逐步克服困難,實現自己和團隊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