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無疑,我是喜歡瓊瑤的。第一次接觸瓊瑤的作品,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從媽媽買回的一摞書中,有本書名叫《彩霞滿天》的小說吸引了我的目光。讀完小說,我和很多讀者一樣,眼前浮現出男女主人公的防風林、沙灘、落日、小閣樓、甘蔗汁和他們那段曲折感人的心路歷程,以及那深摯得令人墮淚的愛情。
? ? ? 通過小說的“后記”,我知道了這個故事的原型來源于真實生活,是男主“喬書培”懇求瓊瑤嘗試去寫他的愛情故事,因為,他的女友也就是《彩霞滿天》的女主——“采芹”,正是瓊瑤的書迷,她堅持要男友把這個故事告訴給瓊瑤。
? ? ? 無疑,從50后到80后,瓊瑤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60、70后常說,自己是讀著瓊瑤的故事長大的。瓊瑤也說過“每個人的人生,是悲劇還是喜劇,都由于他自己的個性造成。”
? ? ? 《在水一方》中的盧友文,是她寫人物個性的代表作。盧友文才情出眾,胸懷大志,希望寫出千古巨著,但說比做容易,到處碰壁,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終于破壞了自己的婚姻,把整個人生弄得支離破碎。很多讀者寫信給瓊瑤說:“我就是盧友文!“于是,我體會到,她不是真的寫某一個這樣的人,而是寫某一群這樣的人。
? ? ? 瓊瑤是一位癡心于寫作,相當高產的作家。但除了新書出版,她平時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她不喜歡應酬、不喜歡接受采訪、不喜歡宣傳,她說,她寫作時就沒有時間見人,日夜寫作,寫到不能停,也會忘了吃飯。她一直不是“溫室里的花朵”,她是“書房里的癡人”!
? ? ? 如今瓊瑤已步入耄耋之年,經過千錘百煉、嘔心瀝血所創作的六十五部作品,在歲月里醞釀、沉淀、彌新,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成為了幾代人追逐的青春記憶,與永不過時的愛情經典。她為情而寫,為愛而歌,寫盡各種人生悲歡,也寫到了“蠟炬成灰淚始干“。
? ? ? 瓊瑤生于戰亂,長于憂患。當她了解人事時,正處于抗戰末期,她和兩個弟弟,跟著父母,從湖南家鄉,一路“逃難”到四川。六歲時,別的孩子可能正在捉迷藏,玩游戲,她卻赤著傷痕累累的雙腳,走在湘桂鐵路上。在那兵荒馬亂的時代,她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也看盡人性的善良和丑陋。這使她變得早熟而敏感,堅強卻也脆弱。而這些特點也呈現在了她后來的作品中。
? ? ? 談到兒時的積累對后來寫作產生的影響,瓊瑤表示,詩詞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小母親就會吟念詩詞伴她入眠,大量的閱讀給她奠定了很好的寫作基礎。瓊瑤的作品與其他的言情小說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風骨,詩情畫意、意境優美是瓊瑤小說的一大特點。大量詩詞歌賦的運用讓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說擁有了超凡脫俗的飄逸氣質。很小的時候,她就知道,她這一生可能什么事業都沒有,但她會成為一個作者。
? ? ? 細數瓊瑤筆下的女主人公,大多都是純情、美麗、勇敢、有付出精神的女人,她們主張愛情至上,敢愛敢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而談到自己對于愛情的看法,瓊瑤表示,她的心里沒有“完美”的愛情,只有深刻的愛情。她說,愛情在她的生命中一直都是主宰,為愛而生,是她對自己下的批注,而這個“生”字,指的不是生命,而是生存。
? ? ? 瓊瑤最近一次被大規模報道,不是因為她出了新書,而是一次關于死亡的事件。她因是否給失智丈夫平鑫濤插鼻胃管與三名繼子女發生爭執,為此她寫下了一封“人生中最重要”的長信,給子女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后,我會笑看死亡。”
? ? ? 平鑫濤得了血管型失智癥,瓊瑤的愛情世界也隨之一點點坍塌。她想“挽住時光不許動“,卻只能“憶當時初相見,點點滴滴成心疼”。
? ? ? 平鑫濤說,自己一生貧苦,立志要成功,所以工作得像一頭牛,“牛”不知道什么詩情畫意,更不知道人生有“轟轟烈烈的愛情”。直到他見到瓊瑤,這頭“牛”突然發現了他的“織女”,顛覆了他的生命。自此,他對她無微不至,讓她住在自己建筑的愛情城堡里,不容許任何人侵犯。
? ? ? 1979年,瓊瑤和平鑫濤結婚。隔年,瓊瑤買下土地,開始興建可園,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這里創作的。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可園是平鑫濤為瓊瑤打造的世外桃源,每一處微小的設計,都仿佛是愛的表白:
? ? ? 臥室是相連的兩間,因為瓊瑤喜歡獨居;瓊瑤愛花,所以她的化妝間常年有鮮花擺放,為了不讓她見到花凋謝的樣子,平鑫濤總是趁她不在時更換。院子里也種了很多鮮花,讓她閑暇時可以賞花;可園那座古色古香的涼亭上安著紗門,原因是平鑫濤怕她在里面寫稿被蚊子叮咬;可園中設有畫室,因為瓊瑤喜歡作畫,可以在寫作之余畫上幾筆。
? ? ? 她喜歡打保齡球,平鑫濤就給她在家蓋了保齡球館;她曾經和女演員在飯店里打電動游戲,她玩得開心,平鑫濤很快就買了4臺一人高的街機放在家中;樓里還有一間電影院,每天睡前他們要一起看電影。曾改編成電影的《卻上心頭》,據說是他們在看電影時,平鑫濤睡著了,瓊瑤聽著他的呼聲,覺得這就是“幸福的聲音”,從而創作了這部作品。
? ? ? 出演過多部瓊瑤劇的男演員透露過,瓊瑤對愛情是非常浪漫的,她曾經卷了一封長信給平鑫濤,讓他慢慢打開,最后只有三個字——我愛你。就連出版授權這樣嚴肅的事情,也能被瓊瑤詮釋成愛的表白。
? ? ? 當兩岸交流之后,瓊瑤才發現大陸早已有了她的小說,因為沒有授權,出版得十分混亂。1989年,她開始整理自己的作品,分別授權給大陸的出版社。臺灣方面,仍然是平鑫濤主導著她的全部作品,但沒有任何白紙黑字的授權合同。她說,愛不需要簽約,不需要授權,我和他之間也沒簽約和授權。
? ? ? 有人說,瓊瑤的愛情觀不正,不切實際。而也許事實正好相反。瓊瑤的愛情小說固然擁有羅曼史的結構、外貌,但它和傳統暢銷羅曼史卻有很大的不同。瓊瑤筆下的男女,真情告白或兩情相悅通常在故事較早的階段就出現了。在那之后,男女主角通常必須面對愛情背后,更龐大的階級、價值落差,甚至是歷史、道德難題,這其中的掙扎、抗爭與選擇,往往才是故事真正的高潮。
? ? ? 很多時候,她的愛情故事讀到最后,你甚至懷疑,作者更在乎的,到底是男女主角的愛情,還是她對愛情背后那些保守的階級、道德、體制、傳統與價值觀的對抗與控訴。瓊瑤對于愛情中的阻力,幾乎是采取一種不妥協的戰斗的態度,以至于故事走到最后,寧可變成悲劇,也要取得一種精神中絕對的高度與勝利。
? ? ? 或許這就是瓊瑤被認為“夢幻”、“不切實際”的主要理由了。有人覺得這樣的“絕對愛情”太不食人間煙火了。可是少了這樣的信仰,我們的文學世界或許就不會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或者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傳奇。而少了這些傳奇,要對抗那些龐大的體制、現實、道德、傳統,也就變成不可能。
? ? ? 瓊瑤的父親陳致平先后任教于光華大學、同濟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輔仁大學等著名的高校。母親袁行恕是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的國文教師。瓊瑤的曾外祖父是翰林,外祖父袁勵衡是民國時期著名銀行家交通銀行的創辦人之一。小姨袁靜是作家,大姨袁曉園是中國第一位女外教官暨女稅務官。瓊瑤還是金庸的遠親,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給了瓊瑤的三舅袁行云。這是一個教養良好的書香世家。
? ? ? 從1963年發表第一部小說《窗外》開始,瓊瑤一生創作小說65部,幾乎每本小說都改編成了影視作品。這些廣泛流傳的文字和影像不僅影響了一個時代女性的愛情觀,更開創了言情小說的新時代。
? ? ? 不可否認,瓊瑤的文學功底和創作才華,使她早已成為幾代讀者心底的言情女神。但也仍有很多人對瓊瑤與平鑫濤的愛情抱有道德層面的批判。拋卻義憤,她絕不是普通意義的第三者,她有自己的事業、眼見和獨立的人格。瓊瑤、平鑫濤和他的前妻林婉珍,這樣出色的三個人糾纏了整整十六年。
? ? ? 從1963年平鑫濤與瓊瑤因《窗外》相識,到1979年兩人結婚,平鑫濤52歲,林婉珍49歲,瓊瑤41歲,連雙方的子女都已是成年人。耐人尋味的是,在被外界稱為第三者始祖時,瓊瑤說“不管第三者,小四都沒關系,我沒把自己放在那上面,婚姻出現第三者歸咎在男人。”一旁的平鑫濤只好回應“我可以接受,感情這件事情,不得已。”僅僅是感情這件事情不得已嗎?感情領域的真相或許是,不要站在女人愛情的對立面,不要站在男人事業的對立面。
? ? ? 平鑫濤成為瓊瑤的出版人和經紀人之后,為她鋪就了事業黃金期。瓊瑤的小說也成為皇冠出版社的臺柱,她還把家庭組織成一支團隊。兒媳何琇瓊1984年畢業于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是瓊瑤藝人經紀公司的總經理。
? ? ? 何琇瓊1987年進入怡人傳播有限公司制作瓊瑤原著改編的系列華語電視劇。共計有《幾度夕陽紅》、《煙雨蒙蒙》、《庭院深深》、《在水一方》、《海鷗飛處彩云飛》等5部時裝劇。包括后來紅遍中國的《環珠格格》第1、2、3部等20多部瓊瑤影視劇都是何琇瓊參與制作。瓊瑤的兒子陳中維也是這個家庭文化影視團隊的重要管理者,這個家庭其實是影視圈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優質軍團。
? ? ? 在漫長的歲月里,占了上風的并不僅僅是愛情,而是合作后的家庭利益決定了婚姻天秤的傾向。可是16年,哪個女人敢把自己人生中的16年像當年的瓊瑤一樣,押在一段看不見未來的所謂愛情中。林青霞愛了秦漢18年依舊分手,趙四小姐等了張學良36年,才在51歲換來妻子的名分。
? ? ? 按照一萬小時的定律,這些時間足夠一個女人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這些最美好的光陰卻用來為一個男人糾結與遲疑的愛情買單。你確定自己在未來的某個被生活瑣事纏繞頭疼的下午不會后悔?能打持久戰的女人不僅是耐心,更有才藝和必勝的決心。否則持久戰成了消耗戰,拖到最后,愛情和婚姻都像爛尾樓一樣千瘡百孔。
? ? ? 所以,寫情愛的女人反而不柔弱。比如亦舒,比如瓊瑤,比如張小嫻。她們絕對不像自己作品中塑造的女主角,不食人間煙火,恬淡、幽靜,與世無爭。反而,她們明白生活底色的冷酷,即便有幸遇到綺麗浪漫,但心知最后都必須面對孤獨的內核。一個愛情女作家的商業藍圖,絕對不是只會流淚、等待、咆哮和顫抖的女人畫就。
? ? ? 瓊瑤這樣外表看似柔弱的女人其實有一顆特別拎得清和強大的內心,她會斬釘截鐵的表示:一旦重病,絕不搶救,一切從簡。廖一梅在話劇《柔軟》中曾說:人生在世,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還有一句諺語:真愛猶如鬼魅,眾口相傳,然目擊者鮮矣。
? ? ? 林婉珍、瓊瑤和平鑫濤,這場三個人的真愛與夢想、利益交織的糾葛持續了16年。“真愛”并不勢如破竹,如閃電戰般攻城略地,而是像得了慢性病,痛苦撕扯,糾結牽連。
? ? ? 人類本質上是利益與情感共同驅動的動物,兩個女人之間沒有壓倒性的差異,無法讓男人下定選擇的決心,他們左右為難、無法割舍、反復比較,兩個女人的分量在他們心里此消彼長,常常不是男人做了選擇,而是女人覺得無趣,自己做了了斷。就像一場漫長的宮斗,勝出的未必是最美的或者最有才華的女人,而是活到最后依舊堅持的女人。
? ? ? 瓊瑤就是這樣一個女子,我讀了她幾乎所有的作品,遠觀著她辛苦卻著迷地寫作。她的思想很少受到外界的影響,她堅持寫自己愛寫的題材。我常常覺得,她雖然年紀大了,但對工作還維持著年輕時的熱情,好像在“燃燒”著自己的生命。她說“但愿,我生時有如火花,死時有如雪花!”她是這樣解釋的,活一天,就要維持熾熱的心。死的時候,要保持沒被污染的靈魂,像雪花般飄然落地,化為塵土。這樣的人生,就是她要的人生!”
? ? ? 有關瓊瑤的作品和故事是我一直以來想和大家分享的話題,希望可以滿足廣大的喜愛瓊瑤作品的讀者和觀眾。我是扶搖希夷,在首都北京用文字陪伴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