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要注意什么
1、起居生活:注意各關節、腰部、頸背部、足下、及下腹部丹田部位防寒保暖。多參加戶外運動。不要熬夜,保持足夠的睡眠。晚上最好在11點前休息。居住環境應空氣流通。
2、食療養生:大雪時節,地冷天寒,人們由于天氣寒冷,人體為了保存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便產生更多的能量滿足機體的需要。所以,冬天可以適當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以補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氣補血,滋養身體。
3、防寒保暖,護好頸肩胸:大雪節氣,冷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將寒氣帶給身體,從而引起嗓子疼、發炎等。尤其對頸椎不好的人來說,冬季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圍巾很重要。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及腳都要注意保暖。人體的頭、胸和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如穿長襪、厚靴,睡前熱水洗腳。在溫暖雙腳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體內部的氣血流動。
大雪節氣四大習俗
1、大雪腌肉
大雪節氣風俗之一就是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都要忙著腌制“咸貨”。無論是家禽還是海鮮,用傳統的制作方法,將新鮮的原料加工成香氣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大雪為什么要腌肉?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都會爬上岸來傷人。人們為了躲避傷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戶。因此,在“年”出來前,就必須儲備很多食物。肉、魚、雞、鴨等肉食品無法久存,南京人就想出了把這些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而對于新鮮的菜,人們就用風干的辦法。
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后,涂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復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將腌出的鹵汁入鍋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鹵,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后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以迎接新年。
2、吃紅薯粥
大雪以后氣溫逐漸變冷,人們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紅薯含有大米、面粉缺乏的賴氨酸,賴氨酸可促進人體上皮細胞的成熟,一直抗癌因子與細胞中蛋白質的結合,可提高人體抵抗力,秋冬吃紅薯還有防燥的功效,但不能多吃。
中老年人脾胃虛弱,要多喝點紅薯粥,因為它易于消化,保護胃腸,還能促進胃腸運動,使排便更加輕松,還能擺脫便秘的困擾。吃紅薯時最好搭配一點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3、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到了大雪節氣,河里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大雪節氣,北方地區已經是銀裝素裹,而堆雪人、溜冰、滑雪及滾雪球,是年輕人最喜愛的戶外活動。至于喜歡在室內的人,喝碗熱騰的湯,或是來個火鍋,都是經濟實惠的御寒之策。
4、大雪進補
“冬天羊肉勁補,可以上山打虎。”老南京大雪進補最愛羊肉。羊肉驅寒滋補,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羊肉還可以增加消化酶,幫助消化。專家建議,冬天食用羊肉進補,可以和山藥、枸杞等“混搭”,營養更豐富。
上海人講究食補,大白菜買來燉燉肉,燒只“爛糊肉絲”,嘗嘗酸甜可口的紅山楂,都是大雪時節不錯的飲食習慣。大雪節氣前后,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像南豐蜜桔、官西釉子、臍橙、雪橙都是現在的“當紅”水果,多吃能補充水分對抗冬燥。
大雪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1、大雪節氣養生要注意飲食調理
大雪節氣,室內氣候干燥,新鮮蔬菜減少,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此節氣,人們在飲食習慣上,可以進補了。進補時在飲食上,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不過,由于天氣干燥再加上飲食不當,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瘡,還要注意控制數量。同時,注意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溫性水果,宜多喝粥。
2、大雪節氣養生要注意防寒保暖
大雪節氣,我們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這是因為,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系。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中醫理論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不戴帽的人,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若氣溫在4℃,從頭部散失總熱量占60%。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人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癥狀。對于腦血管病人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3、大雪節氣養生要注意早睡晚起
進入到冬天就更加需要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才能夠抗好的抵抗寒冷的侵襲。進入到冬季之后日短夜長,這時候應該順應氣節,早睡晚期。晚上最好不要超過24點再休息,超過這個時間點,人的機體免疫會不斷下降,所以太晚休息更容易患上疾病。因此在進入到大雪節氣之后,應該早點上床休息。
每天晚上在睡覺之前不妨泡泡腳,不僅能夠刺激腳部,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凍傷,就能夠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4、大雪節氣養生要注意多喝溫水
多喝溫水不僅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而且還能夠將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能夠減少毒素吸收。所以在早晨來一杯溫水還能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等。若是覺得單純只是很水沒有味道,可以多喝梨水,不僅是能夠潤肺潤喉作用,特別的對于皮膚干燥起到滋潤作用,同時還能緩解便秘。同時在早晨喝一杯蜂蜜水也是不錯的效果,不僅能夠潤燥而且還能解毒。
大雪節氣吃什么食物好
1、多吃蘿卜:在冬季我們不僅要滋補身體,同時也要講究“通”,也就是要保持氣血和經脈的通暢。如果我們出現血瘀和經脈不通的現象,那么我們就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其實,冬季進補很簡單,我們只要多吃蘿卜就可以了。蘿卜在民間又被稱為“小人參”,蘿卜的營養價值很高,有這樣一句俗語,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因此,我們在冬季可以多吃點蘿卜,尤其是羊肉燉蘿卜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特別好。
羊肉也是冬季進補的佳品,蘿卜和羊肉搭配起來可以幫助身體補充陽氣,溫暖我們的五臟六腑,蘿卜燉羊肉特別適合腎虛和脾虛的人群食用。
2、多吃大蔥:蔥姜蒜是生活中常見的調味料,很多人覺得它們辛辣刺鼻,不會去吃它們。其實大蔥雖然性溫味辛,但是可以幫助我們溫陽解毒。我們在寒冷的冬季不妨多吃一些大蔥,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預防風寒感冒,同時也可以緩解頭痛鼻塞等癥狀。
大雪節氣喝什么茶好
1、紅棗茶。原料:紅棗適量。
做法:將紅棗水煎代茶。
功效:活血益氣,滋補陰陽。
2、橘桂姜茶。原料:茶葉、橘皮、桂皮、茴香、鮮姜各適量。
做法:將前4味各取適量,鮮姜3~5片,加清水煮開,或用沸水沖泡浸燜后取汁。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健脾。
3、香桃茶。原料:紅茶濃茶水半杯,香桃片2~3片,砂糖適量。
做法:香桃片放紅茶杯中稍浸片刻,后調入砂糖,可適當加白開水。
功效:暖胃健脾,驅寒氣,增進食欲。
另外冬天由于天氣比較寒冷,人們為了保暖,抵御寒冬,所以飲食也會發生變化,飲食上會偏向于高熱量,能夠使人感覺暖和的食物,但這會使得脂肪堆積,增加人體代謝脂肪的負擔,所以冬季是人體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