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曉地球到星辰
的廣袤空間,
卻在地面到頭骨之間
迷失了方向。
憂傷和眼淚隔著
銀河系與銀河系之間的距離。
在從虛假通往真理的途中,
你凋萎,不再有銳氣。
維斯拉瓦·辛波斯卡是波蘭最受歡迎的女詩人,199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當代詩人都是懷疑論者,甚至,或者該說尤其是,懷疑自己。他們很不情愿公開聲稱自己是詩人,甚至似乎有些面目羞愧。
在我們這個喧囂的時代,比起認清自己的優點,承認自己的缺點顯得更為容易,因為缺點總被裝扮得十分華麗,優點卻隱藏得更深,而你自己從未深信它們就存在于你內部。
當詩人填寫問卷或與陌生人聊天,當不得不揭示自己的職業時,他們喜歡以籠統的名稱“作家”稱呼自己,或以寫作以外的任何工作代替“詩人”。讀者,就是在公共汽車上,乘客一旦發現在與詩人打交道,就會變得難以置信,驚慌失措。我猜,哲學家遇到也是類似的反應。
讀辛波斯卡,喜悅于她那幾乎可以拿一切事情開開玩笑的態度。
她的詩句里充滿細小的雨水,細小的閃光,細小的詞,她的語調幾乎總是調侃的,機智的,即便憂傷也從不絕望。這些詩歌大部分有著流暢的敘事和生動的場景感,比如一場想象的阿爾卑斯山脈之旅,一個詩人用餐完畢走出餐廳而暮色將至,同時又不失卻堅韌、神秘和優異的反諷。
辛波斯卡對細節的發現和堅持既令人愉快也讓人驚訝,這些日常細節就像”針尖上的墮落天使“,容易被忽略,”等待被清點”。
她的每一首詩都是抒情詩,但每一首詩也都既是感知的,也是批判的。
閱讀辛波斯卡可以清潔我們的血液,尤其在這吐故納新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