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臨近畢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到底該找一個什么樣的工作?是進體制內抱所謂的“鐵飯碗”還是去企業抑或是自己創業?
? ? ? 關于這個問題,說法不一,但擠破頭想擠進體制內的真的是烏泱泱一大片,每年的國考、各省省考幾乎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各類培訓機構的火爆也可窺到“鐵飯碗”的受追捧程度。身邊也不缺乏這樣的例子,為了進體制內不惜準備了一年又一年,將大好時光都耗在了備戰國考。
? ? ? ?可是有多少人仔細想過,自己真的想要并且適合做這份工作嗎?如果選擇了進公務員單位、事業單位,那么你非常有可能在同樣一個崗位上做同樣的事情一做就是一輩子。而這樣的單位它的晉升機制也會非常單一甚至是死板。但由于這個崗位是你曾經費盡千辛萬苦,PK掉無數競爭者得來的,它本身帶著閃亮的光環,更有著“編制”這個說法,會讓你非常不舍得離開。即便是你在發現自身發展沒有前途,多年來毫無長進,卻依然不愿意丟掉這個“鐵飯碗”,或者萬一丟掉這個“鐵飯碗”毫無其他技能甚至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這個你所認為的“鐵飯碗”真的是“鐵飯碗”嗎?
? ? ? ?我們再來看看,為什么會管這些單位叫“鐵飯碗”。因為不會失業,除非范了重大錯誤,一般情況下不會失業,因此很多人在同一個崗位上干了一輩子。所以很多人就抱有了這個想法,只要去拼一把,終生就有了保障。于是很多人在大學里就專心致致的開始備戰,甚至在考試失利之后找了份工作先做著,然后接著兢兢業業的加入了一年又一年的考試大軍中。
? ? ? ?這個想法,真的對嗎?其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制度的不斷變革,根本不會有什么可以保障你一輩子的工作。隨著逐步的簡政放權,制度革新,公務員也會逐步的有退出機制。社會變化太快,也許有一天“鐵飯碗”將不再是“鐵飯碗”。“鐵飯碗”瞬間成為“泥飯碗”。比如曾經的會計師事務所,原本是事業單位,后來隨著政策的變化,逐步變成了股份制合伙企業。于是不少事務所開始引入競爭機制,那些不思進取、混日子的很快就被淘汰了。但是其實這個單位性質的轉變對那些工作積極進取的并不是壞事,憑借自身能力取得了注冊會計師證書,逐步在業內贏得口碑,最終成為大型公司爭搶的對象。
? ? ?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鐵飯碗”?其實,真正的“鐵飯碗”是一種能力,一種不斷適應社會和時代變化的能力。是自身擁有的一項技能,一項不管所在單位發生怎樣的變化,你都可以用來謀生的技能。這項技能可以終生為你帶來穩定的收入,甚至可以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不斷變的更強大,更優勢。這份技能會在你職業生涯遭受變故時給予你強有力的支撐,讓你轉危為機,甚至帶來財富和地位的不斷增長。
? ? ? ?人生是一場終生賽跑,每個人其實都是在不斷和自己的角逐,我們都需要修煉自身的功力,修煉可以終生用來謀生的“鐵飯碗”。你是位醫生,就要提升自己治病救人的能力;你是位會計,就要提升自己做賬看報表的能力;你是位作家,就要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你做銷售,就要提升自己和不同類型客戶打交道的能力。。。。。。許多職業的門檻并不高,但有的人修煉成了業內的權威和大神,有的人卻一輩子庸庸碌碌朝不保夕,里面的差距絕不是一朝一夕的積累。而那些對于本職工作馬馬虎虎,一心一意要考“碗”一直奮戰在考試一線的人,我想你們其實本末倒置了,不斷的考試消耗的是你們的時間成本,而這個時間成本本可以用來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專業素養,這樣的浪費犧牲是否值得?
? ? ? ?這里并不是想抨擊任何一個職業或者工作,也不是對社會上的某些思想抱有偏見,而是希望仍舊沉浸在“考碗熱”中的人能夠重新思考認知下“鐵飯碗”這個詞,想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鐵飯碗”,從而正確的規劃自己的職業和人生道路,捧好自己的“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