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寫下:“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p>
大學里層出不窮的“怪現象”、“不成文傳統”、“潛規則”等負面事件猙獰而貶抑了整個大學。
我們要學會將自己送上更高一層的精神世界去俯瞰曾經深陷沼澤中的自我。
要拿出勇氣去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才能海納百川獨樹一幟。
1
富人的助學金
第二學期初助學金已經打在各個貧困學生的賬戶里。
在上學期遞呈貧困學生資料表時,見到許多家境與我差不多優異的同學也遞交了申請表。
他們普遍身著各種名牌使用著昂貴的奢侈品,兜里揣著最新的蘋果手機。
當我問起他們為什么要拿助學金時,他們打趣著回答道:“能白拿就白拿吧?!?/p>
這讓我對助學金的審核標準產生懷疑,每一個被助學的孩子不應該都是精心挑選的嗎?難道內有乾坤?
可能這就是“規則”吧,那一些不成文的規則還是一點一滴慢慢侵擾我們的生活。
你現在見到的卑劣、不平等都是鼓勵你積極向上的動力,最好是把這一些所見所聞當成經歷,埋在心里,你所堅持的不一定正確,但它是推動你走到今日的動力。
不被淤泥所侵染就是你在大學生活的意義之一。
2
“這個位子有人了”
要說一個恐怖短句,那便是“這個位子有人了”。
占座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不管是不是在大學,它都在發生。
圖書館,飯堂,大小教室,講堂等這些成群結隊去的地方,他都避免不了占座。
很多人討厭這種方法,因為我比他先來這個位子,但是他朋友比我早到并且霸占了這個位子,這就是一個十分不公平的事情。
可為什么越來越多人會占位呢?
因為他們被占位占怕了,所以自己也要占位。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所有人都會占位。
這些不對的,且不成文的規則扎根在我們的心中,可我們又不能不使用這些方法。
我的宿友是非常討厭這種方法,他堅信早到一定有好位子,我目睹他七點多出門飛奔圖書館,可是當晚上回來他和我們抱怨說。
“搞飛機啊,我七點沖進去圖書館,個熊球,有電腦的位子全都沒了,好位子全被霸了,我學個啥?”
“別人怕不是昨晚就霸了哦,你太嫩了?!蔽一卮鸬?。
“唉,看來我也只能占位子了?!?/p>
就這樣,我的宿友學會了占位子,每天笑嘻嘻出去笑嘻嘻回來。
經歷過無數次被占位子的他,學會了占位子之后一躍成為占位子大亨,圖書館所有的好位子他全部體驗了一遍。
之前他堅持不正確的行為,現在在他看來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有時候他還覺得占到好位子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人,可能真的會在無助邊緣蛻變,逼急就變了。
信仰在現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堅持的力量會被現實的黑暗一點一滴直至吞噬消失殆盡。
3
老鄉,你勝出了
大一步入末尾,換屆競選如火如荼進行。
身邊個個人都在有條不紊在一遍又一遍排練演講稿,而我在為自己沒有留任的想法沾沾竊喜。
有一晚我和女生出去喝酒,女生A說自己的一個朋友競選失敗了,但是無論從演講還是表現都比勝任的女生更勝一籌。
我有點納悶,不解的問道為什么。
答案讓我大跌眼鏡,因為部長的女朋友是勝任那個女孩的老鄉。
“拜托,才大一就要動用老鄉的關系,那么團結嗎?”
女生A搖了搖頭悶掉桌前的酒,繼續說道:“不甘心的哭了一晚,第二天眼睛都腫了,感覺一切努力都好像付諸東流,果然努力還沒有老鄉關系重要??!”
誠然,在同一個大學碰到老鄉是十分激動且有緣分的事情,但在選擇優勝者如此需要理性的時刻,怎能因為是老鄉而淘汰技高一籌的人呢?
如果理性不能壓抑感性,這位部長是怎樣勝出也可想而知,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運氣不夠。
很多人以為競選是公平、是純凈的,可純凈的只有這樣想法的人。
強大不足夠扳倒一切,它只是能把一切外界因素扳到一個平衡點,只有足夠強大才能足夠公平,才能讓“潛規則”胎死腹中。
4
人脈是無形資本
大學是一個社會雛形,它幾乎囊括了社會所有的特點。
在大學里別人不會因為你的成績多么優秀而和你結交,一個人溝通能力是在大學里立足的關鍵。
很多人為了合群陪宿友打通宵游戲,借錢給自己知道他不會還錢的人,每次上下學在路上碰到見過幾面的學長學姐就迎笑問好。
可這些人在你今后的生活中有影響嗎,這些“人脈”有用嗎?
大學畢業后很多人是不會再和你有聯系、交集的,與其花費那么多精力去維系這些人際關系,不如多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與人合作的知識。
等到你變強,在某方面擁有一席之地后,你想要的人脈,人際關系會接踵不斷的找上門來,因為人脈大小與你的實力相匹配。
如果特意為了擴大人脈鏈,忽視了自己素養發展,那么最后你也只是為了結交到維持關系的朋友。
因為能力強的人不管黑白都是通吃。
5
不要失去信心
“潛規則”的確令人厭惡,但為什么它能存在許久,一個事物的存在就是因為另一個群體的需求,他不正確但是管用。
這與許多人所堅持的想法所背離,久而久之受這些不良影響很多人會放棄自己所堅持的,轉身投入“潛規則”中去。
上大學是為了擴大視野,成為心目中的那個自己。
其實這些“潛規則”更多的是過來人的“做法”,受過他們好處的人就會延續下來繼續使用,在更多的大學這些“潛規則”是沒有用的。
我們還是要相信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成為一個更完美的人,而不是需要被“潛規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