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所就讀的高中,因為暑假要裝修教室,所以安排他們準高三生從八月一日開始去分校上一個月的課。
本來女兒的學校離家很近,每天騎自行車上學,不到十分鐘的車程。分校卻離家較遠,騎電動自行車也得半個多小時,走讀確實不太方便。父母早上送晚上接的話,每天一來一回路上最少也得用上一個小時。女兒嫌耽誤時間,便自己報了名要住一個月宿舍。
回家給我們一說,我們也很贊同。雖然住校肯定沒有在家方便和舒服,吃飯也沒在家吃的可口衛生、營養全面,但是好處還是很多的:
第一、節省在路上的時間,晚上十點二十放了學,可以直接回宿舍洗漱休息,早上也不用起太早趕時間。
第二、過一下集體生活,學著自己照顧自己,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第三、讓父母和女兒都適應一下分別的日子,畢竟女兒從小到大一直在父母身邊,從來沒有離開父母超過三天以上的。明年女兒高考完以后,秋天就該上大學,真正離開家,從此故鄉只有寒暑,沒有春秋了!
這樣說來,這一個月住校倒是一個提前適應的好機會,畢竟這一周還能回家休息一天。
開學前兩周開始準備住校用的床墊床單枕頭還有一切必須的生活用品。讓女兒寫了一個用品清單,然后把她沒想到的又往上加,直到覺得齊全了為止。
七月三十一日返校,前一天晚上和女兒一起把所有需要帶的東西分類打好包。三十一日下午把女兒送到學校宿舍,看著她自己爬到上鋪把床鋪好,把東西放進柜子里,一切安頓好之后,和女兒道了聲再見,便回家了。
一路上心中有種空空的失落感。雖然知道女兒適應能力比較強,還是有點不放心:一屋子六個學生,不像女兒以為的宿舍有空調,天花板上只有一臺搖頭扇,夜里能睡好覺嗎?蚊子不知道多不多,見人家有的孩子還帶了蚊帳,才想起到學校對面超市給女兒買了一瓶防蚊噴霧花露水送去……
八月一日是周六,下周六下午才能回家,意味著第一周女兒要在學校住八天八夜。學校不讓帶手機,也沒法聯系女兒,問問她怎么樣。
……
終于到了禮拜六,把女兒從學校接回來,做了幾個女兒喜歡吃的菜,和女兒聊這一周住校的情況。女兒滔滔不絕:
“頭兩天特別熱,教室里有空調,回到宿舍就熱得冒汗,風扇感覺沒什么用,第二天我們班住校的就退了六個。我覺得吧,還能忍受。”
“晚上因為困,倒也能睡著 ,就是換了地方,睡著覺老做夢。”
“中間洗了兩次頭發,一到洗頭的日子大家都洗,只好分三組,每次兩個人,要不衛生間容不下。”
“帶的水果全吃完了,面包吃完了,奶也喝完了。”
……
我笑:“在家不給你切成果盤你都想不開吃,這你專記得吃呢?”
“不吃不行啊,學校的飯感覺蔬菜少,需要補充維生素,再說,不吃怕放壞。”
“那這一周下來,你覺得住校對你的休息和學習方面有影響嗎?”老爸問。
“基本上沒什么影響吧,雖然每天需要自己洗衣服,但是不用在路上浪費時間,還是能擠出時間多學習一會兒的。”
我心里踏實了,小丫頭已經長大,已經學著去獨立生活,照顧自己保護自己了。
相信這一個月的住校生活,女兒會學會很多,也會在經歷中獲得經驗,得到成長。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