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
描寫春宮夜宴的《木蘭花》: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聲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6)
宮廷春夜宴樂,嬪娥盛裝出席,歌舞悠揚,極盡奢華。
還有,描寫男女幽會的《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7)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10)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11)
突破了花間詞綺麗膩滑的風格,被視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比如這首《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12)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8)。不幸的人生經歷,更能造就偉大的詞人。
后人在李煜的墓志銘中這樣評價這位亡國之君:
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15)
柳永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1)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4)
宋仁宗: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奉旨填詞柳三變
青樓內部甚至有這樣的歌謠:“不愿穿綾羅,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5)
《征部樂》,就是柳永寫給蟲蟲的表白詞:
雅歡幽會,良辰可惜虛拋擲。每追念,狂蹤舊跡。長只恁,愁悶朝夕。憑誰去,花衢覓。細說此中端的。道向我轉覺厭厭,役夢勞魂苦相憶。
須知最有,風前月下,心事始終難得。但愿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似初相識。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消息。待這回,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6)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8)
有宋一朝,一共誕生了八百八十多個詞牌,柳永一個人就原創了一百多個,是兩宋詞壇創用詞調最多的人。
《菊花新》,大概就是柳詞中尺度最大的了:
欲掩香幃論繾綣。先斂雙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鴛衾圖暖。
須臾放了殘針線。脫羅裳,恣情無限。留取帳前燈,時時待,看伊嬌面。(9)
蘇軾
《初到黃州》詩一首: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4)
《食荔枝》詩一首: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12)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17)
林語堂曾評價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位瑜伽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18)
林語堂少說了一句,蘇軾還是一個非常專業的美食家。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幾道
生查子
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
牽系玉樓人,繡被春寒夜。
消息未歸來,寒食梨花謝。
無處說相思,背面秋千下。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3)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插圖]照,猶恐相逢是夢中。(4)
古來多被虛名誤,寧負虛名身莫負。
勸君頻入醉鄉來,此是無愁無恨處。(8)
他融合了晏殊詞的典雅和柳永詞的旖旎,逐漸形成了自己“清新凄婉,高華綺麗”的藝術風格,后世將其與晏殊并稱“二晏”,視為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魯迅先生說過:“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
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鷓鴣天》: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10)
比如,寫給小蓮的《破陣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11)
好友黃庭堅這樣總結晏幾道的一生:
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13)
就是說小晏這個人啊,家里那么深厚的背景,他都不知道利用,這是第一癡;詩詞文章寫得那么好,卻不去參加科舉考試,這是第二癡;風月場上揮金如土,花費千百萬,導致家人最后饑寒交迫、窮困潦倒,這是第三癡;得意時那些女人都在騙他的錢,他自己還不知道,覺得那就是愛情,這是第四癡。
手捻香箋憶小蓮,欲將遺恨倩誰傳。歸來獨臥逍遙夜,夢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難圓,只應花月似歡緣。秦箏算有心情在,試寫離聲入舊弦。(14)
秦觀
《滿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1)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2)
《南歌子·贈東坡侍妾朝云》:
靄靄凝春態,溶溶媚曉光。何期容易下巫陽,只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暫為清歌駐,還因暮雨忙。瞥然歸去斷人腸,空使蘭臺公子賦高唐。(4)
《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5)
《江城子》: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6)
他寫給蘇軾的一首《千秋歲》,細細讀來,竟似絕筆之作: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周邦彥
汴京紀事二十首其一
宋·劉子翚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師師令》:
宋 張先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長勝未起,縱亂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里。(2)
秦觀為李師師寫的一首《生查子》: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3)
《玉蘭兒》,就是周邦彥給李師師寫的一首情歌:
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
爐煙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賴得相逢,若還虛度,生世不足。(8)
周邦彥詩詞文賦無所不能,且精通音律,在詞的創作上,他在繼承婉約派柳永、秦觀詞風的基礎上,開格律詞派先河,與蘇軾、柳永三足鼎立,世稱“柳俗,蘇豪,周律”,被看作宋詞發展的第三里程碑,后世評價:“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6)將其與杜甫相提并論,稱他為“詞中老杜”。
《少年游》,再現了宋徽宗與李師師那一夜的情景,甚至包括兩人的對話。(12)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13)
《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14)
宋徽宗
苦雨西風嘆楚囚,香銷玉碎動人愁。
紅顏竟為奴顏恥,千古青樓第一流。
歐陽修
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蘇軾、蘇轍、蘇洵、曾鞏、王安石、司馬光等名家均出自其門下,可謂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浪淘沙》一詞,追憶已經逝去和正在逝去的青春歲月: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12)
《玉樓春》一首抒懷: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16)
李清照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1)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
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點絳唇》,描寫的就是李清照見到趙家人上門提親時的情景: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6)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8)
《聲聲慢》,就是李清照當時凄慘孤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回顧李清照的一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二十歲之前,可謂順風順水,家境殷實,年少成名,婚姻美滿,人人羨慕。后半生經受國破家亡,中年喪夫,家財盡失,顛沛流離之苦。她有過兩次婚姻,但一生無子,孤苦終老。
紅雨飛愁千秋絕唱銷魂句
黃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詞(12)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7)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12)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13)
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注1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注2。落日樓頭,斷鴻注3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注4看了注5,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注6,盡西風,季鷹注7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注8,憂愁風雨注9,樹猶如此注10!倩注11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注12,揾注13英雄淚?
墓前有郭沫若題寫的挽聯: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姜夔
《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1)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3)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淝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4)
生命中的貴人——肖德藻。
肖德藻的詩詞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齊名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6)
《過垂虹》: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7)
其“清空、騷雅”的詞風,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貴族雅士們棄俗尚雅的審美情趣,因此,姜夔詞自成一派,被奉為“雅詞”的典范。
姜夔本人被后世尊為與辛棄疾并列的詞壇領袖,浙西派詞人甚至稱姜夔為宋詞第一作家。
姜夔多才多藝,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