瑋蓮(原創(chuàng))
前幾日讀蔣勛老師的《“閑情偶寄”讓我“不敢不樂”》,深有感觸,人生盡頭是一個“死”,生而向死,恍然大悟“不敢不樂”的含義,更理解了學生時代讀不太懂的李漁的《閑情偶寄》。游樂飲食起居關乎人生的趣味和文明。《梁實秋散文》里也有好多寫所到之地的飲食風味,吃穿用的文化。“不敢不樂”就是要多多培養(yǎng)自己的人生趣味,要有閑情逸致,聞花草日月之香,知季節(jié)冷暖,聽風聲雨聲,沏一杯清茶,賞一池青蓮的情懷。“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一篇《殘茶亦有味》的美文寫出了底茶的美,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禪茶一味,它的生長——成熟——采摘——晾制——成型到經水沖泡再生的歷程,茶底風干又啟另一段旅程的使命。以一觀一,一念生一味。不外乎,心境生心念,觀茶而明心。萬事萬物,皆作一物,心無掛礙,而任云卷云舒。不知人死后是否會有另一段旅程。因為好奇,便也對茶有了點興趣。
我因為胃寒不宜喝綠茶,幾年前就只喝紅茶了,習慣了紅茶的味道,醇厚,更喜歡那透亮的紅色。和朋友閑聊中知道她喜歡喝茶,也積累了些喝茶的經驗。
有一天,朋友說喝白茶好,尤其是女性,而我又不懂怎么買到好的白茶,她便講了些關于白茶的基本常識,跟著她初識了白茶,知道了好點的白茶都有哪些產地,如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有壽眉、白牡丹、銀針等種類。看到這么多產地和種類,有點眼花繚亂了,為了省心,就讓她幫著挑選了幾種買了一些嘗嘗。下了單后便期待著了,四天后快遞來了,打開快遞紙箱,喜悅著從里面取出這些包裝淡雅的不同種類的茶,仔細看罐罐上的標識,是政和白茶,有三年白韻和初壽眉、白韻和芳白牡丹、白韻和元白毫銀針、白韻元和白牡丹、白韻茉莉銀針……單看到這些名字就被一種茶文化氣息陶醉了。
吃了午飯,急急打開試喝的新白茶白牡丹小包裝,沏了一杯,茶浮在水面,少待便被水浸潤,一一激活了,一棵一棵的嫩芽被逐一喚醒,漸次下落,像棵棵小樹立在杯中,或高或低,靈動著,又似水中舞動的少女,茶的韻盡在一杯水中了,賞茶也是一種樂趣,會跳舞的茶確是不假。茶色有淡淡的黃中帶了綠,清澈透明,分享給同事一起品嘗,似有同感,入口清淡鮮香,回味軟綿甘爽,便有得了好物的歡喜。
朋友提示老茶得煮,今晚又煮了一包五年的白牡丹,升騰的茶氣氤氳撲面,似有一股淡淡的藥香,茶香比新茶濃郁了些,茶色淡紅,比新茶深了許多,入口醇和,味也濃了些,回味清爽之余似有淡淡的甜,比新茶更久遠了。忽然就想到了《明湖居聽書》中白妞說書的技藝“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茶的余香也可繞梁三日沁人心脾了。
還有那銀針更是讓我喜歡不已,全是茶芽,茶型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長約三厘米,俗稱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叫白毫,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
開水沖泡,始浮于水面,似睡中,待之三五分鐘,被水喚醒,似重生,徐徐下沉水底挺立,微吹飲啜,升降浮游,上下交錯,褪去白色,著了嫩綠,似柔波里招搖的水草,令人賞心悅目。香氣清芳,湯味醇厚,頓覺滿口生香,回甘不減。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不同,色相味不同。飲茶的滋味原來如此美妙呀!
銀針里面有一罐茉莉銀針,打開花香襲人,有股未飲先醉的感覺,花香中溢出茶的清香還是捕捉到我的嗅覺,隱隱的還是辨得出。它用白毫銀針的早春鮮葉,萎凋陰干成茶條索緊細如針,再加七窨茉莉鮮花,滿披毫毛,取一玻璃杯,加了開水沖泡,十多秒就開始一一下沉,沉落時似雪花下落,茶芽聳立,勻齊挺直,極具觀賞價值,彌漫的香氣鮮爽濃郁,湯色淡淡的黃,清澈明亮。因為加了茉莉,茉莉花香濃郁,掩蓋了茶的清香,得用心細細地慢慢地品方能覺出其中茶的滋味,充分調動你的味蕾,才能享受到花的濃郁,茶的清香和回甘。茶養(yǎng)人,養(yǎng)的更是心。
三年的壽眉我還沒嘗……
原來新茶和老茶有這么多的不同和韻味,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也如人生不同階段的性情。茶的型、茶的味、茶的韻可養(yǎng)心、養(yǎng)肝、養(yǎng)目。
殘茶可以用來洗臉,潔凈潤澤皮膚,省了貴重的化妝品。泡過了的茶,新茶白牡丹茶底葉片紋路清晰,嫩綠,老茶葉多,厚重。風干了的茶底可以攢著做枕頭,余香還在,茶的魂便在,又開啟茶的另一段旅程。
茶可謂聚天地日月之精華。有人說,茶,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禪茶一味,見佛性。不同的人眼里茶意不同。陸羽沉耽于茶本身,所以是入圣的,日本人執(zhí)著于茶禮,所以是宗教的。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講究,一茶百味,品評由心。我初次接觸白茶,便被它的魅力誘惑了,一賞一品間,得一份凈化,得一份淡然與安靜,得一份思考和感悟。
作者:瑋蓮(孫志華)高級講師,全國先進實驗教師,發(fā)表多篇語文與美育的教育教學論文,獲政府成果獎。熱愛生活,愛美的一切事物,喜歡大自然,平日喜歡寫隨筆、散文、詩,分享給朋友們,傳播美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