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距梅艷芳的《最后一場演唱會》已經過去整整17年了。
2003年的11月15日,她身披婚紗唱了人生的最后一場演唱會,
她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有一場屬于自己的婚禮,世間世事難料,請大家珍惜眼前人。
就在演唱會結束的45天后,她便因為患子宮頸癌引起的肺功能失調而病逝,終年40歲。
令人無數人哀痛!
作為女性惡性腫瘤中的一種,每15分鐘就有1個國人死于宮頸癌。
11月17日是“世界學生日”,一個很有號召力的一天。
就在這天,世界衛組織在網站上,發布了《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
這標志著全球194個國家共同通過決議,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癥,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歷史性決策。
這一全球性的共同行動,也決定了女性們沒有宮頸癌侵害的未來。
但對宮頸癌的認知,很多人總有一些誤區,認為只有成年女性才需要預防,是屬于成年女性的病癥。
關于宮頸癌你了解多少呢?
愛自己,先從身體開始
據悉,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它在女性癌癥疾病中,最終死亡率排在第四的位置。
世界衛生組織預計:
如果不進一步采取預防行動,2018年—2030年期間,
每年女性宮頸癌的病例將從57萬例增加到70萬例,
死亡人數將從31.1萬例增至40萬例。
這組數字,簡直是所有女性的噩夢。
在張文宏醫生的《張文宏說傳染》一書中,他也介紹到:
在中國,宮頸癌的死亡率在所有癌癥中排第四位,在女性癌癥死亡率中排第二位。
中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超過13萬例,
占中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病例總數的73%~93%,占全球新發病例的1/4。
他用一貫的張氏幽默說:
“家里有姑娘的早點打HPV疫苗,在她什么都不懂的時候,把疫苗先給打了。”
宮頸癌目前確實存在年輕化的現象。
前不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曾接診了一位22歲的女性宮頸癌患者。
她是來自外地的打工者,和丈夫一起在浙江打工,在老家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
原來,受當地傳統思想的影響,她不上學后,還不到20歲就在父母的安排下相親結婚了。
在這次的單位體檢中,被發現是宮頸癌早期。
對于宮頸癌,很多人還局限在,只有過了40歲以后才會有這種機率。
而事實上,宮頸癌的形成主要病因有以下幾種因素:
1、高危型HPV病毒感染;
2、性行為及分娩次數(多伴侶、多孕多產、性行為和初產年齡小等);
3、其他生物學因素(滴蟲、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II型等病原體);
4、其他(吸煙、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等)
據統計,關于宮頸癌,
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50萬,而我國占全球的28%、占亞洲的50%;
每年死亡人數高達5萬,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國是一個宮頸癌患病大國。
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相隨而來的壓力也不斷增加。
既要家庭和工作兩不誤,又要擔心疾病的侵擾,我們更加應該好好愛自己。
張愛曾玲說:“靈魂和身體的美麗,無論哪一個女人都需要。”
世間賜予女性很多美好的代名詞,女兒、妻子、媽媽,但也給了我們更多的責任。
只有身體是屬于我們自己的,請愛惜好自己。
愛自己,首先就要從愛自己的身體開始。
消除危害,從了解開始
為什么一定要消除宮頸癌?
據調查,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的惡性腫瘤,它是由高危型HPV (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
最恐怖的是,它的發病率有兩個年齡高峰段:
第一個高峰,出現在15-24歲;第二個高峰,是在40-45歲左右。
這兩個年齡,是女性最關鍵的兩個年階段,一個剛步入社會,一個剛走向穩定,一旦出現宮頸癌何其不幸。
據歷史數據顯示,
在1975年-1979年,宮頸癌35歲以下患者僅占2.8%。
但30年后,在2005年-2009年,35歲以下患者卻已經達到了15.7%。
還記得,國家一級演員,曾榮獲金鷹獎觀眾最喜愛演員獎的李媛媛嗎?
就在她39歲那一年,被查出宮頸癌。
2002年,41歲的她因醫治無效,而病逝。
就像日本小說家野坂昭在《螢火蟲之墓》中寫的那樣: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如果可以選擇,誰不愿意用所有的榮耀換來一個健康的身體。
至今仍記得,她的最后一場演唱會《夕陽之歌》的歌詞:
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
隨云霞漸散逝去的光彩不復還
遲遲年月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如浮云聚散纏結這滄桑的倦顏
漫長路驟覺光陰退減
歡欣總短暫未再返
哪個看透我夢想是平淡
……
40歲,本該是最有成就和收獲的年齡,卻被病魔奪走了機會,何其殘忍。
在病魔面前,什么榮耀都顯得那么無能為力,作為女子她只想歸于平淡,擁有健康的身體。
才40歲,剛經歷完世間懵懂和磨礪,本該是要有所成就和收獲的年齡,卻被病魔奪走了機會,誰會甘心?
如果說40歲的遺憾很多,那么20多歲的遺憾更多。
隨著環境的污染、生活方式和工作壓力等,女性宮頸癌的爆發年齡,越來越趨向于低齡化。
我們不得不防!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林蓓在遼沈晚報上曾介紹:
“我在臨床上接診的最小患者才16歲,
宮頸癌目前確實存在年輕化的現象。”
因此,專家們建議女性要盡早接種宮頸癌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預防宮頸癌,越早,越小,越好。
9-14歲,未發生性行為的女孩要作為首要接種對象,而且這個年齡階段預防的效果也最佳。
接種年齡之所以要提早至9-14歲,是因為我國HPV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
15-19歲階段的HPV感染率近30%,而HPV疫苗接種最好是在第一次實質性性接觸之前。
最有效的預防,從疫苗開始
預防宮頸癌最好的手段,就是接種疫苗,這也是最強有力的預防措施。
但接種宮頸癌的疫苗,不僅20-45歲女性需要,各位家長們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孩子。
9歲以上的女孩都可以接種HPV疫苗。
但最近,對于疫苗的選擇卻讓很多人陷入了困境?
曾看到過這么一則新聞,南京的一位王女士,
為了能夠接種到進口的9價疫苗,竟然加價了2000元才“排上”號,而且還要跑到上海去接種。
原來王女士正好26歲,進口9價疫苗的接種年齡是9-26歲。
如果按正常預約,她要排隊到一年以后才能接種上疫苗,但那時她的年齡就會超標,采用這種“非常的”排隊形式,她也將近等了4個多月。
預防宮頸癌的疫苗真的那么一針難求嗎?
為此,我特意向市公立醫院的朋友做了請教,從她那里了解到一些情況,并拿到了價格和資料對比表。
目前,市場上HPV疫苗主要有4種。
從上面的表格中,不難看出:
9價疫苗確實占有很大的優勢,在防控宮頸癌率上也是最高的,但是它的年齡限制很強,只有年齡在9—26歲之間才可以接種。
在進口和國產,9價、4價或2價這個選項上,真的也令不少人迷茫。
甚至有些人,本著價格決定質量,進口比國產高級的標準去選擇,這個真的可取嗎?
為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小毛教授說:
“在我國約84.5%的宮頸癌是由HPV16和18引起的,
二價疫苗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的預防需求。”
之所以疫苗難選,很多人仿佛陷入了一個誤區:
以為打了“高價”疫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從預防宮頸癌的比率中,可以看出:即便打了進口9價的疫苗,仍有患上宮頸癌的機率。
專家們表示,預防宮頸癌的關鍵在于:接種疫苗+定期篩查。
接種疫苗的策略是:越早越好,而不是越貴越好。
接種疫苗后,自30歲起,女性們每年依然要定期篩查。
蔡鍔將軍在身染重病時,曾悟出:“身勤則強,逸則病。”
如果對自己的身體疏于管理,它就會生病。
在保護自己這條路,一定要去踐行,才能行則有效。
預防和切斷HPV的傳播途徑,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生活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運動鍛煉
不熬夜,注意作息規律,不要把刷手機視為休息;
堅持體育鍛煉,良好的身體,是免疫力的根本。
2.良好的性生活
比如,避免過早的擁有性行為,拒絕不潔的性行為,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做好避孕措施
頻繁的流產和多孕,也會提高宮頸癌的發生,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減少流產次數,避免低齡生育,多孕多育等。
另外,對抽煙和室內二手煙等這些有助于宮頸癌發生的協同行為,也要采取抵御措施。
亨利·門肯說:“人活著總是有趣的,即便是煩惱也是有趣的。”
但病魔是我們唯一一個不可妥協的敵人,且是永遠的敵人。
從人類出現至今,疾病也從未停止過繁殖。
這次,194個國家全球性消滅女性宮頸癌的戰略,可謂是人類的一個標志性對抗。
也是給我們所有女性的支持和關愛。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說:
“消除任何癌癥曾經看起來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不過我們現在擁有成本效益高、基于證據的工具來實現這一夢想。
但是,只有我們下定決心在全球范圍內擴大使用那些工具,我們才能消除作為公共衛生問題的宮頸癌”。
不要覺得有些疾病離我們很遠,在有條件做好預防的情況下,請不要忽視任何一種可以預防和防控的疾病。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就是給全球上的最好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