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背后隱藏的真實需求是什么?
2017-04-11 心理公開課
“心情不好,你們是怎么克服的?有人說去吃甜食,有人說去運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怎樣緩解巨大的壓力和焦慮感?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焦慮水平低的人了,不知道為什么,大家都好像喘不過氣”
“心里積攢了很多的負能量,有什么辦法可以開心起來?”
“工作中如何調整好情緒?想發(fā)泄出來又覺得太沖動,憋著心里又特別不舒服”
知乎上,像這樣關于情緒的提問超過10w+。
小時候,我們開心了就望著媽媽笑,不開心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長大了,理性讓我們學會了把情緒藏起來。
但實際上,很多人一生都沒學會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內心還是那個坐在地上的小孩。很多時候總覺得把情緒掛在臉上不妥,努力地讓自己看起來開心,即使是悲傷失落的時候,拼命告誡自己:
“要理性,要控制住情緒”
“要懂得忍耐,不要發(fā)火,不能生氣”
“我不應該焦慮,要心胸開闊一點”
“我不應該不高興,開心起來”
“趕走這些負面情緒,正能量一點”
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的確容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同時因為情緒爆發(fā)與伴侶、家人關系緊張,撫養(yǎng)者的情緒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情緒管理系統(tǒng)的形成,有嚴重情緒困擾的女性身體器官發(fā)生病變的可能性甚至高于普通人群。
但情緒管理不等于情緒壓抑,不表現(xiàn)出情緒不代表沒有情緒,它仍會無意識地影響著我們。被硬壓下去的情緒我們以為它會慢慢消失,但沒有表達的負面能量會在一個角落里累積,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爆發(fā)出來,連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
心理學上,人的每種情緒背后都代表著一個心理需求,“負面情緒”也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比如悲傷是社會連接功能(求助他人),憤怒是為了自我保護而攻擊別人,恐懼是為了自我保護而回避危險。
我們應該找到與情緒好好相處的方式,而不是消滅情緒。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短期內可以使用一定的技巧進行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