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真的看了TOM老師制定的17個話題,掃描一下后,最終鎖定了“初中”這兩個字。畢竟,初中時的記憶更多的像一個未愈合的傷疤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經觸碰,滿滿都是痛。
小學成績的尚可,進入初中,看到高手入云后的不知所措,加之父母當時為了照顧兩個叔叔婚事因經濟壓力而帶來的精神上的焦慮,家中硝煙彌漫。讓我初中陷入混沌和凌亂中難以自拔。
記得初一時一個晚上,我自己莫名的難過,大家晚自習下課后都回到宿舍睡覺,我卻一個人躲在教室里暗自垂淚,本來準備在教室哭一個晚上算了,但是沒想到班上的幾位要好的女生竟相約躲過嚴苛的教導處查房老師的毒眼,偷偷從宿舍跑到教室安慰我,就這樣,我被友情溫暖,在她們的陪伴下哭夠后擦干眼淚回到宿舍睡覺。后來我想最終我在邊緣地帶沒有徹底自暴自棄,一定和這些關心我的好友們有關,是她們一直以來給我的溫暖讓我感受到愛的力量,才在溫暖中一點點讓自己的狀態好起來。
初中三年級,狀態徹底崩潰,上課時間根本沒辦法專心聽課,整天一上課就睡覺,就連成績一直不錯的語文和英語課也沒辦法好好聽進去了。一邊是父母老師給予的壓力,自己也清楚一定要好好學習,一邊又是沒辦法好好學習的抗拒,這兩種力量在內心里對戰,我就這樣在兩種力量的對抗中艱難度日。
行為上各種作。比如,跟著一群同樣不愛學習的同學們大半夜翻墻出校門跑到市區溜冰,在空曠的大街上騎行,直到凌晨早讀才跟著走讀的同學們一起進學校; 與發小一起和并不熟悉的男生一起在教室里通宵聊天等等,這些行為雖然不算特別出格但是也完全可以讓老師定格為壞學生的行列里去的行徑。
做著這些的同時,我的內心并不輕松,畢竟身為老師的父親對我寄予厚望,我做的這些如果被他知道大概會打斷我一條腿吧。所以,一邊放縱,一邊自我折磨。最痛苦的時候,拿小刀割自己的胳膊,當然不是真想死,就是太痛了,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者那時估計也抑郁了吧,但是沒有解決的途徑;初三晚自習放學后,買了瓶白酒,跑到操場上一口喝完,還被教導處老師誤以為是談戀愛的,慶幸沒有男主角,那位老師才作罷。
這些痛苦的經歷一直伴隨我很久,讓我難以釋懷,成為我一個心病一直留在心中,并不是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好好學習,只是無法接受那個糟糕的自己。甚至連老公我都很少提及當時的各種不作為。
直到今年,初中同學的重逢,依然如故的真摯友情療愈了我,讓我徹底接受了當年的自己,明白了當年不過是叛逆期,沒有什么錯對之分。
時過境遷再回首,自己并不后悔當時為什么不能好好學習,畢竟那樣的生活環境,再回頭我依然是沒辦法靜心學習,反倒覺得當時的自己完全可以過得輕松一點,灑脫一點,既然不想學習了,那就痛痛快快的去玩,哪怕談場戀愛也是好的,畢竟可以給自己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而不是時刻給自己銬著“乖孩子”的枷鎖,讓自己過得那么苦逼,那么無趣。
當然,歲月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我總算能夠客觀的看待當初那個叛逆的自己了,其實,所謂的傷痛,不過是叛逆期的各種挑戰,對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壓力的抗拒。也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經歷,所以對自己的孩子,我不再用強壓來管制他,也努力經營自己的婚姻,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天真的長大,成長中的煩惱不要像我那么多。這也算是那段經歷帶給我的寶貴經驗吧。所以,凡事沒有對與錯,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在里面悟出什么并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