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根據相關規定,青年節這天,14周歲以上的青年可以放半天假。
不過對于“青年”的定義,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說法。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下。
雖然能享受半天的假期,但對于我這種已經放了五個多月假的人來說,真心不算什么。
反而,隨著返校時間、畢業論文的deadline越來越近,我的壓力逐漸開始變大了。
一
回憶一下,我上次有種被deadline支配的恐懼,還是去年十二月的考研。
去年考研之前,因為我準備考研的時間太長,到了最后沖刺時,反而沒了努力看書的力氣,準備得并不是很好。
雖然我這人心態比較好,可能是因為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本性,越是不該放松的時候,反而越放松。但畢竟考研是場準備了挺久的考試,在開考前一個星期,我還是感覺到有些緊張。
考完研之后,進入了自由生長的狀態,我身上的壓力都卸了下來,不用為deadline操心。
今年的省考,因為不感興趣,干脆沒怎么準備,倒也不會因為deadline鬧心。
不過,一進入五月份,新的一撥deadline就要來了。
最主要的是交畢業論文,其次是返校、各種聚會、收拾行李。一想到要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做這么多事情,頭疼的感覺又來了。
二
要說起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沒有做好準備。
如果一切準備就緒的話,deadline對效率的提升作用也不會那么明顯。
提前把要做的準備工作都做好,到了最后關頭,也不會剩下什么需要趕工的任務。
而之所以不少人會把很多工作,都累積到最后期限之前才開始做,還是因為人的天性吧。一個字“懶”。
畢竟,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性。行動起來,去做讓人身心疲憊的事情,和人的本性背道而馳。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情況,或者是理性的強大約束力,對辛苦的抗拒,會讓人或多或少地產生拖延的癥狀。
而人類又是一種很神奇的生物,具有挺強的適應能力。
當經歷的被deadline支配的恐懼,次數多了之后,面對最后期限時,會變得越來越從容,也會越來越拖延。
我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最近這段時間,因為趕稿的次數多了,所以晚上寫公眾號文章的緊迫感,越來越低。即使到了十一點,還是不慌不忙的。
三
總而言之,即使我們心里都明白,很多事情早晚都要做,還不如早點完工,省去最后時刻趕工的緊迫感。但是我們還是會不見deadline不著急。
解決這一現象的方法,網上有很多,也有很多勵志的故事。
等我寫完畢業論文…我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