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來,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文/空谷幽蘭草
昨天看到一個飛花令的練習游戲。突然來了興趣。
練習“比”字飛花令,我只接到一句“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孟浩然/賦得暮雨送李胄,就連最熟悉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詩句一時緊張都沒記起。
今天又不甘心繼續練習了“向”字飛花令,我又只接上一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李商隱/登樂游園。
接連兩次飛花令挑戰失敗,自己心里明白,自己詞窮到了這個地步,自己多讀多記的道路還很漫長很漫長。
飛花令太考驗詩詞儲備量了。
已經堅持背誦了一百四十六首唐詩,接下來的這個十一月份,卻是一首新古詩都沒有去記,這些日子反反復復的在背誦那些腦海中已記熟了的古詩,在重復的溫習,也就是說在不斷的炒剩飯,每次反復的背誦過后有一種挑戰勝利的喜悅。
溫故而知新。
跑步的時候在背,開車的時候在背,就連上班只要有空也在背,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幾乎做到天天都會有在背誦,事情貴在堅持。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試想,讀書時代但凡有一點點這個學習的動力,也不至于落個現在給人打工的地步,為了每天的兩百塊大洋而奮斗,而起早貪黑。
努力是必須的,任何年代,任何年齡,你不奔跑,就會落后于人。
自己對古詩詞滿腔的熱愛,沾沾自喜,自以為是。以為自己能背誦一百多首古詩已然非常不錯了,在這里也沒有什么驕傲使人退步的說法,全憑自己的一點喜好,看來還是做得太不夠。
很喜歡海桑的一句話:我愿意做一個有追求但沒出息的人。
讀詩詞背詩詞不是為了名利,只是為了在喧嘩的世界,在無人的角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找到心靈的歸宿。
跑步,讀書,背古詩詞,這些被人稱作無用功的東西,是的,不能變成鈔票的勞動和付出,是不被人理解的,甚至還會遭人嘲笑。可那又怎么樣呢?
跑起來時,我自認為風情萬種;讀書時,我喜歡這種安靜的生活;背誦古詩的過程,感受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詩袁枚歌頌了苔蘚雖生活在陰暗潮濕之處,卻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
凡事只問該做不該做,不必問有用無用。(朱自清)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溫婉的李清照也有豪氣沖云霄的一面,這句詩,也讓我們看到了李清照的另一面,她是個愛國志士,不僅如此,她還有著男子一樣的俠義氣概。
喜歡,沒有理由。
每一首古詩詞都有自己獨特的美,而當你意會到它的內涵,你便會不知不覺地喜歡,有的時候,喜歡一首詩或者一樣東西往往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恰巧能夠感同身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