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秘境環游探索記(圖文)

歡迎關注本號

【按】

本文原寫于2016年8月21日,是秋瘋哥和幾位朋友自駕甘肅青海兩省的一次簡要游記。說它簡要,是相對于我此前的游記來說,這是最短的一篇。其實它只是對甘青地域、地質地貌、人文遺跡和民間美食的簡要記錄罷了。

目前我的公眾號更新緩慢,概因最近我寫的東西都比較長,而且有觀者的局限,并不適宜現下發在這里,當然,懶也是原因之一。今天抽時間翻出兩年前的游記來,算是對關注我的朋友們的一個小小補償,更是對自己尚需更新公眾號的一個提醒。

一直愛你們滴秋瘋哥

2018年10月11日


中國大西北隴西青北暨祁連山、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青海湖、河湟谷地的地質地貌、人文遺跡及民間美食之實地勘查探索記

小序

相信每一位看到這個標題的朋友,都很難一口氣順溜地清晰地準確無誤地把它讀出來。當如此之拉風爆表燒腦裝逼的標題從腦海中咔咔涌出時,我也不免出現人體之正常反應——作嘔。

那是在2016年盛夏的7月8日到17日,遼陽“逐日”團隊中的四位大俠——光普、焦哥、土豆和我——進行了一趟酣暢淋漓、曬禿嚕皮的甘肅青海自駕環游之旅。

上圖:我們的行程和途徑的景點(上面標記的地名,基本都是我們甘青西北環線去過的地方。然而,旅行從來不局限于一個個點,而是一條條線,因為一定要記住——無限風光在路上。)

現如今自駕旅行已經趨向大眾化,因此我們的旅程難以作為吹牛裝范曬幸福的本錢,于是我老人家尋思再三,才給此行起了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夠品味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瞅迷糊的科學論文級的標題。

旅行結束后,光普兄照例會制作一本畫冊,同時他約我們每人都為此行寫篇文章。一直以來,很多朋友都以為秋瘋哥我胸有錦繡、腹有文采,其實人身體中的那兩個部位里有什么大家都清楚。還是我了解自己,吹吹牛皮還行,游記寫多了就難找出好的立意。因此,好容易憋出了這么一個又臭又長的標題,那就從這個標題說起吧。

一、地名考索

如果您仔細咂摸了一下本文的標題,就會明白這次旅行的地域和游覽的內容。

此行的地域范圍很簡單,就是甘肅、青海兩省的大環線。即:從蘭州出發,翻過祁連山,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經張掖、酒泉、嘉峪關、玉門、瓜州到敦煌,再從敦煌折向東南,穿過柴達木盆地,繞青海湖,經西寧返回蘭州。全程途經了甘肅大部和青海北部,也就是標題上強調的隴西和青北。

上圖:祁連山(祁連山是中國西部一條重要的生態屏障,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團結峰海拔5808米。)

這里所言的“隴西”是古時的稱謂,在中國歷史文獻古籍中,“隴西”二字頻繁出現,泛指隴山(六盤山)以西的地方。隴西一向是一個較大的歷史地域概念,而不僅僅是現在的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由于古人以西為右,所以又稱隴右。很多時候,隴西(隴右)就是指甘肅。

與“隴西”不同,“青北”一詞是我杜撰出來的,我們的行程幾乎橫穿青海省北部,故以此為名。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曾有過青北這一地名,《山海經》和《呂氏春秋》中都有相關記載,但具體在哪里,現已無法考證。

傳統的隴西也好,杜撰的青北也好,都是一個大的泛指。再詳細一點,可以用祁連山、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青海湖、河湟谷地來描述我們旅行的地域。

上圖:星空下的張掖七彩丹霞(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于甘肅省張掖市,主要分布在臨澤縣及肅南縣境內,面積約536平方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是我國干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在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5~10千米的地方,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艷的丹絕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的丹霞地貌。)

祁連山脈,位于青海東北和甘肅西部,是我國境內的主要山脈之一。偌長的祁連山,我們只是走了大通、門源、祁連、民樂幾個縣,翻越了祁連山的一部分。祁連山于甘肅人民的意義更勝于黃河于中華民族的意義,在那種干燥的氣候下以能孕育出人類賴以生存的大片綠洲,依靠的都是祁連山終年流淌下來的雪水。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中原溝通西域的要道,是絲綢之路的主要路段。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超過1000公里,南北寬僅百余公里。全程走河西走廊,將會途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等河西五市,由于我們選擇了翻越祁連山,武威、金昌兩市則被略過了。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四周被昆侖山脈、祁連山脈與阿爾金山脈所環抱。因富含鹽、石油、煤及多種稀有金屬,一向有“聚寶盆”之稱。平坦、遼闊、干旱、蒼涼、寂靜、荒蕪,以及大小錯落形如珠玉的湖泊,就是這里給我們的感受。

上圖: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青海省鹽湖資源位居全國第一,擁有大大小小的鹽湖100多個,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其中某個大一點兒的鹽湖的鹽就夠全世界使用數十年、上百年。在眾多鹽湖中,茶卡鹽湖并不是最大的,但絕對是最著名的一個,它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茶卡鎮附近,湖面海拔3100米,總面積105平方公里,恍若一面天然明鏡。茶卡的鹽晶,晶大質純,鹽味醇香,銷往全國許多省區。只要揭開10多厘米厚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開采過的鹵水,幾年后又重新結晶,取之不竭。)

與柴達木盆地一樣,青海湖我們已是第二次經過。記得從西藏返程經過這里時,除了小孟同志用哺乳動物最原始的方式圈了一塊地外,這個選美中國排名第一的湖泊并沒有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這次不同,西線、南線的環湖美景伴隨著給力的藍天白云,簡直要亮瞎我們的雙眼。

河湟谷地古稱“三河間”,是指黃河上游、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一帶,也就是現在的西寧市及周邊。這里山川相間,地貌奇特,是黃河流域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過去我們不大了解這個地方,然而這次返程時的西寧、貴德卻給了我們驚喜。

上圖:貴德拉雞山(拉雞山又稱拉脊山,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境內,屬日月山支脈,是貴德與湟中的界山,主峰海拔4524米。山上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多種生態類型相間。既有高山草甸,又有高山濕地,還有高山灌木和山腰喬木,山下農田生態。山巖多有裸露,地貌十分奇特。除夏季外, 山坡常常白雪覆蓋。南坡平緩,宜牧草生長,是當地著名的高山牧場。)

二、地質地貌

旅行本無什么神秘,不外乎是看看美景、瞅瞅古跡、嘗嘗美食。如果硬是要雅一點拽一點來形容,我們此行的內容即是標題明確的三個方面——地質地貌、人文遺跡和民間美食。

先說說地質地貌。

此行沿途地質地貌的豐富程度絲毫不遜于我們于2014年川滇進、青藏出的自駕西藏之旅。那一次我們幾個走了一萬多公里,而這一次僅僅走了3700余公里。

地質地貌分類非常復雜,宏觀來說,此行我們見到了除海蝕、喀斯特、火山和海底等地貌外幾乎所有地貌類型。風蝕、冰川、凍融、地震、水流等形成的地質地貌隨處可見。

上圖:甘肅的黃土高原地貌(中國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厚度最大的黃土堆積地貌,甘肅省的黃土高原區面積約11.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24.9%。我國黃土高原上黃土堆積最厚的地方正在甘肅——蘭州的九洲臺黃土堆積厚度達到了336米。和黃土一樣深厚的則是其歷史底蘊,遠古時期甘肅就是中國彩陶文化的核心區域。在農業文明興起后,這里的農耕文化也非常發達,是中國現存最為原生、廣泛的農耕文化類型之一。)

詳細列舉:

——高原有黃土高原、青藏高原;

——盆地有柴達木盆地;

——山脈有祁連山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脈;

——山嶺有達板山、卓爾山、焉支山、當金山、橡皮山、日月山、拉雞山等等,大小山嶺無數;

——平原有疏勒河水系的玉門、瓜州、敦煌平原,黑河水系的張掖、高臺、酒泉平原,其中很多地方形成了綠洲;

——三角洲有三河間三角洲;

——峽谷有祁連山大峽谷;

上圖:山丹軍馬場(山丹軍馬場位于祁連山大草原腹地,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是當前世界上最大和歷史最悠久的馬場,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距今2130多年,總面積2195平方公里,超過兩個香港特區面積之和。)

——草原有祁連山大草原;

——沙漠有敦煌鳴沙山的沙泉共生奇觀;

——濕地有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敦煌西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上圖:黑河的辮狀水系(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于祁連山北麓中段,流域南以祁連山為界,范圍涉及青海、甘肅、內蒙,總面積14.29平方公里。黑河另有一個古老而富有詩意的名字——弱水,《尚書·禹貢》載“弱水既西”“導弱水至于合黎”,即指黑河。《紅樓夢》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句話現已成為形容愛情忠貞的經典名句。)

——河流有黃河、黑河、疏勒河、黨河、榆林河、湟水等,其中在貴德和蘭州我們分別欣賞了清、濁兩種不同形態的黃河,黑河、疏勒河更是東部看不到的內陸河;

——湖泊有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柴旦湖、小柴旦湖、可魯克湖、托素湖;

上圖:裝B在托素湖畔四位大俠(在柴達木盆地的東北部,距青海省海西州首府德令哈約50公里的懷頭他拉草原上,緊鄰著兩個姿態、風貌迥然不同的美麗湖泊,一個是水草茂美的淡水湖可魯克湖,一個荒涼戈壁中的內陸咸水湖托素湖,兩湖形態不同、水質不同,卻是互相聯通的。在兩湖之畔還有著名的德令哈外星人遺址可以一觀。)

——鹽湖有茶卡鹽湖;

——荒漠和戈壁是這里常見的地貌形式,安西極旱荒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西走廊戈壁灘、罕見的魔鬼城黑戈壁,甚至羅布泊的無人區;

——更為奇特的還有丹霞和雅丹兩種聽起來相似、其實完全不同的地貌,張掖丹霞和貴德丹霞爭相斗艷,敦煌雅丹鬼斧神工,在柴達木盆地還有著中國規模最大的雅丹群;

——在這些復雜的地貌中間,同時伴有大量的無名的丘陵與溝壑。

可以想象,在這樣復雜的地質地貌中,會有多少讓我們流連忘返的壯美景色??

上圖:陸心之海——青海湖(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在青海省境內,長105公里,寬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和咸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高原大陸性氣候造就了青海湖四季的不同美景,每年七、八月是去青海湖最好時節,油菜花大片開花,濃艷的黃花在深藍的天空下,滿眼的金黃,鑲嵌在湛藍醉人的湖岸上。)

三、人文遺跡

再說說人文遺跡。

甘肅雖然地處大西北,卻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說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在渭河上游,而三千多年前的周人先祖則發祥于隴東一帶。公元前121年,漢武帝起用驃騎將軍霍去病發動河西戰役,大破匈奴并攻占其最后一塊膏腴之地——河西走廊,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門戶。從此,這里就成了中西交流、民族融合和商貿往來的“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

上圖:玉門關遺址(玉門關,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的戈壁灘上,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現在的漢代玉門關遺跡,僅剩下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鹽堿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漢代長城。長城蜿蜒逶迤,每隔5里或10里,筑有一座烽火臺。)

在這片土地上,涼州(武威)、甘州(張掖)、肅州(酒泉)、瓜州(安西)、沙洲(敦煌)、陽關、玉門關、嘉峪關、祁連山(天山)……,都是中國歷史長河中耳熟能詳的名字。除了那些以地名命名的著名曲譜《涼州詞》《甘州子》《陽關曲》外,吟誦這片土地的詩詞也難以計數,很多都從小縈繞我們耳邊——

“”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里。”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酒泉西望玉關道,千山萬磧皆白草。”

“敦煌舊塞委荒煙,今日陽關古酒泉。”

“明月出天山(祁連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

懷揣著從小時起就萌生的向往,我們踏上了這片歷史滄桑的土地,見識到那些歷經千年滄桑的關隘遺址、故城古堡、長城烽燧、石窟寺廟、古葬墓群和文化珍品。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漢代,是此行在博物館外我們見到的最古老的遺存。玉門關(小方盤城)周垣尚在,卻早已風光不再;漢長城由砂礫石夾蘆葦層疊筑成,雖多已殘破,但仍是國內保存最好的漢代長城。陽關距玉門關并不很遠,但我們去時修路,難以擠出時間前去參觀。其實,從明代修筑嘉峪關之后,陽關和玉門關就失去作用了。因嘉峪關商業色彩太濃,我們果斷將其放棄。

上圖:鳴沙山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鳴沙山北麓。鳴沙山古稱沙角山、神沙山,其山沙壟相銜,峰如刀刃,甚為壯觀,沙粉紅、黃、綠、白、黑五色,如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聲,有鼓角之聲,輕若絲竹,重若雷鳴。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抱,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為奇觀。)

破城子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在通往榆林窟路上偶遇的,城址很大,但絲網封攔,現已是鳥雀的樂園,其附近還有更為著名的鎖陽城古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二者共為世界文化遺產,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們全部行程中最為精彩的地方。莫高窟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彩塑2415尊,雖然享譽全球,但對普通游客僅開放8個洞窟,況且游人擁擠不堪、講解員乏累木訥,如果我們不是有幸蹭聽到一位研究員給大學生的部分講解,真的感覺還不如榆林窟。榆林窟現存洞窟43個、壁畫4200平、彩塑259身,由于人少,我們到那里時幾乎是專場,年輕的講解員講解得非常到位。這些洞窟中從十六國以降不同時代的彩塑和壁畫,其豐富和精美程度真是讓人無法形容,我曾想到“嘆為觀止”一詞,但覺僅能形容其皮毛而已。

上圖:甘肅敦煌莫高窟第45窟彩塑(莫高窟,世界文化遺產,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與莫高窟壁畫其名的是莫高窟彩塑,唐代是莫高窟彩塑的黃金時代,第45窟的彩塑則是唐代彩塑的杰出代表,窟內現存的七身塑形象傳神,生動刻畫佛陀的莊嚴、弟子的謙恭、菩薩的柔媚、天王的威嚴。)

甘肅是我國佛教石窟最為豐富的地方,除了上述兩個,還星羅棋布地分布著麥積山、天梯山、馬蹄寺、炳靈寺、西千佛洞等大量石窟。本來我們特意到張掖馬蹄寺石窟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卻因雨天石窟封閉而失之交臂,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另外,我們此行第一晚就住在蘭州黃河大鐵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近。該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始建,歷時3年建成,號稱“黃河第一橋”,附近的夜色也很不錯。

最后一天飛離蘭州之前,我們游覽了甘肅省博物館。這是一座令人震驚的博物館。國寶級文物、東漢時期的青銅奔馬(即“馬踏飛燕”)赫然在最醒目的位置展出。只見它昂首嘶鳴、馬蹄騰空,端的是雄駿非凡,難怪1983年國家旅游局將其確定為中國旅游的標志。

上圖:塔爾寺(塔爾寺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又名塔兒寺,創建于明洪武十年,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中國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其地位得到歷代中央政府的推崇。塔爾寺共有大小建筑1000多座,4500多間殿宇僧舍,規模宏大,同時也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識分子的高級學府之一,寺內設有顯宗、密宗、天文、醫學四大學院。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

相對甘肅而言,我們在青海遇到的人文遺跡不多。位于西寧市湟中縣的塔爾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最具特色的一個,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也是黃教六大寺院之一。整座寺院依山疊砌,殿宇錯落,很有氣勢。盡管我對這種宗教場所興趣不大,但該寺大經堂內懸掛的 “十八羅漢” 堆繡,實乃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而坐落在西寧城區的東關清真大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只是在晚間經過,沒有進入參觀。再有就是在祁連山深處我們曾途經峨堡古城,據說為元時建筑,現在也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殘垣了。

四、西北美食

談完古跡,再聊聊美食。

上圖:一座城一碗面——蘭州牛肉面(“到了蘭州沒有吃蘭州牛肉面就相當于沒到蘭州”,這句話其實說得一點也不夸張,蘭州牛肉面確實是理解這座城市最好的媒介。蘭州是一個可以被“聞到”的城市,這個城市的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牛肉面的香氣,因為有了牛肉面,蘭州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味道。當蘭州牛肉面離開蘭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它的味道也變得“入鄉隨俗”,而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對它的喜愛,以及它簡單、地道的本色。)

相對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地,西北地區氣候干旱、土地貧瘠,因此當地人的菜譜很是簡單。然而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永遠都不可低估,他們總會把那些簡單的食材變化為各式各樣的美食。

隴西青北一帶的主食都是面食。著名的蘭州牛肉面早已成為蘭州的符號,一座城,一碗面,相依共生,不離不棄,若不是那次早餐光普故意在我那碗拉面里多放了幾勺辣子,估計我會一直喜歡這碗面的。張掖鹵肉炒炮是一種另類的面食,把醒好的面條掐成幾厘米長,像小炮仗一樣扔在滾水里煮熟,再放上幾片鮮肥的鹵肉,加上適當配料,那頓午餐把哥幾個吃的胃口大開;驢肉黃面是敦煌民間流傳久遠的美食,驢肉是菜,黃面是飯,據說好不好主要在于上面澆蓋的香菇湯汁,達記驢肉黃面是焦哥在敦煌的朋友介紹的,就倆字——好吃!

上圖:敦煌驢肉黃面(驢肉黃面是敦煌民間流傳久遠的一道名吃。俗話講“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搭配“細如龍須、長如金線”的黃面,味道獨具特色。)

西北的副食主要是牛羊肉。蘭州正寧路夜市是讓人想起就會垂涎欲滴的地方,烤大肉串既便宜又好吃,尤其是烤大羊腰子,不僅不騷氣,而且滑嫩的很,連我和土豆這種幾乎從不吃這口的都被它誘惑了。西北的羊肥嫩鮮美,敦煌瓦缸烤羊排和德令哈炕羊排是兩種不同的感覺,前者保留了羊排的原味鮮香,后者與土豆絕妙搭配。中國最大的馬鈴薯產地在甘肅定西,因此土豆不可避免的成為當地另一種主要副食,這跟咱們的隊友土豆兄弟多有緣啊。夏家合汁是焦哥朋友極力推薦的一種敦煌早餐,出門幾天,我已開始思念家鄉的咸菜粥了,這時當一碗羊湯端上來時,想想會是什么感受。合汁竟是羊湯,真讓我大跌眼鏡,再一品嘗,又讓我跌了眼鏡,居然清咧爽口,毫無膩感,再配上餅子,堪稱美味!

上圖:蘭州正寧路小吃夜市(作為全國六大著名夜市之一,蘭州正寧路小吃夜市名不虛傳。一條擁擠的窄路,排滿了無數的商家,小吃琳瑯滿目,是蘭州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深夜特色食堂。)

西寧酸奶絕對是我們品嘗過的最好的酸奶。牛奶雞蛋醪糟也不錯,很適合小孩子。釀皮、碗坨的味道記不得了。黃河啤酒是佐餐特別是擼串時最好的飲品。青稞酒也小嘗了幾口,還好,不上頭。所有入腹的東西中,讓我最是忘不了的,恰恰是那杯最為普通的杏皮水,也有的包裝稱其為杏皮茶,它不同于酸梅湯那種喝一口立馬沁人心脾的涼爽,然而卻會春風化雨般化解渾身的燥氣,令人欲罷不能,從蘭州到魔鬼城,杏皮水讓我們清爽了一路。最愛首屬杏皮水!

整個行程中堪與杏皮水匹敵的,唯有敦煌李廣杏。李廣杏模樣不大好看,然而皮薄核小、味甜多汁,我看天下杏子,李廣杏當屬第一。瓜州蜜瓜的名氣猶在李廣杏之上,可惜我們當時沒有足夠關注,也沒嘗到甜掉牙的瓜。

上圖:李廣杏、杏皮水(“李廣杏”僅產在敦煌,又名“敦煌李廣杏”,其名字傳說于抗擊匈奴的飛將軍李廣。因得益于當地氣候地理環境,李廣杏味道極度鮮美,只是模樣不好看,且不易儲存運輸,是以聲名不顯。“杏皮水”是用李廣杏為原料,用杏皮熬制而成,冰鎮后酸甜解燥,口感極佳,但它的流傳范圍僅限于甘肅省,離開甘肅就難覓其蹤跡了。)

這次的甘青之行和前年的西藏之旅讓我認識到,在西南西北,如果你吃夠了當地菜,唯一能夠選擇的只有川菜。為啥川菜能夠舍我其誰,覆蓋神州大地?這是一個需要根究的課題。

五、拉風團隊

在上面那個超級拉風的標題上沒能表現出來的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這支團隊。

幸好一向惜墨如金的土豆兄弟有感而發,對我們團隊給予了專文介紹,著實把這支松散的組織描繪成了一支作風優良、團結和諧、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堅強戰斗集體,而且團隊中每一位成員都仿佛成為了志存高遠、胸懷天下、以德服人、以身作則的優秀人物。當寫到此處時,我覺得土豆的文字中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寫實,事實是什么就寫什么,從不夸張和縮減。當然,該文通篇最真實的部分就是大家在鳴沙山月牙泉把他一個人扔在衛生間放任不管的那一段,無私的暴露了他那心胸寬廣的真容。

上圖:“逐日”團隊的四位大俠(攝影的位置處于羅布泊邊緣,在通往敦煌雅丹的路上。猜一猜那位是秋瘋哥我?)

新加入隊伍的焦哥是我們幾個的學長,也是團隊中唯一一個可以把光普從領袖降為司機的存在。從研究行程路線,到預訂機票酒店,再到包車租車,同時還身兼男女主播,干一行,愛一行,做一行,成一行,實為我等頂禮之楷模。尤其在看完焦哥交付的旅行文稿后,我不禁汗透脊背,全文灑脫洗練,用最簡明的文筆勾勒了此行的所思所感,真比我這篇又臭又長的文字耐看得多。

無論如何,在我們團隊中,光普的領袖地位是坐實了,不管是實質上的還是名義上的,光普都是當之無愧的領袖。沒有他,我們現在仍然是那披發左衽的低級觀光客,有了他,我們才得以從普通的旅人成長為高級的驢友,人驢之分,高下立判。更令人嘆服的是,每次旅行回來,光普都能長久保持激情,制作高質量的旅行畫冊,甚至旅行紀錄片,這么任勞任怨的領袖,怎能不受人待見,啊不對,是受人愛戴呢。領和袖都是比較容易臟的部位,所以旅行中我們經常以抹黑領袖取樂,當然,領袖也經常把那一袖子的烏漆嘛黑鼻涕拉瞎抹在我們身上。

上圖:瘋狂在敦煌雅丹(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俗稱敦煌雅丹魔鬼城,距離敦煌市區180公里,位于玉門關西北,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3公里。魔鬼城身處廣袤無垠的戈壁之中,強勁的西北風刮走了戈壁表面的細紗,僅留下青灰色的粗沙粒,使其表面呈現出青色的波浪,仿佛一座座中世紀的古堡聳立在青灰色的戈壁之上,此乃大自然的杰作,堪稱鬼斧神工。)

“逐日旅行”團隊除了我們四個,還包括張哥和小孟。張哥是驢友中的大神,單人獨騎川藏線,我們永遠都只能是高山仰止、望其項背。小孟是其他隊友中進步最快的,已經具備獨自拖家帶口長途自駕旅行的能力了,按照他現在的發展速度,估計也快立地成驢了。

這些年來,我們六個人從呼倫貝爾、伊春嘉蔭、川藏青藏到這次的甘肅青海,多少次結伴旅行,多少次暢談高歌,在這片富饒的華夏大地上,難得有如你我這般一致團結的朋友。盡管這我們六人從沒在同一次旅行中湊齊過,但彼此間的交集、默契和友誼已不是旅行所能代替的了。

祝“逐日”團隊的各位兄弟越玩越野,越玩越好!

原文寫于2016年8月21日,發布前略有刪改



精彩回顧

“九一八事變”的背后(重磅)

首山:一座承載著東北千年文化歷史的小山(講座)


遼陽:東北第一古城的歷史與勃興(講座)

從“五脊六獸”到“龍生九子”

那年我們一起到桃花島看雪

扒一扒中國古代的“大師”與“神棍”(上)

扒一扒中國古代的“大師”與“神棍”(中)

扒一扒中國古代的“大師”與“神棍”(下)

四十度關山(重磅)


古文難嗎?一封回信就能搞定!

灶王爺,本性張,騎著馬,挎著槍

扒一扒,那些年寫給老婆的詩

史上最牛的一篇同學回憶錄

從西湖的深度體驗談旅行(講座)

“常凱申”和“毛昆侖”(重磅)

關于高考填報自愿的幾個建議

《人民的名義》中,你最討厭誰?

這些畫,告訴你一個偽文藝怎樣裝X

我不告訴你,哥很早就會寫詩

張國榮:春風十里懷念你

懷念任濤烈士

關于雄安,神準的預言

從《西游伏妖篇》兼談西游故事

人人都有武俠夢:三次寫武俠的故事


秋瘋秋語│立身謹慎,行文放蕩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秋瘋秋語Qiu-china

原創作品,歡迎關注、分享與轉發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6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7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305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62評論 1 311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2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9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1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5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8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9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6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7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0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