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朋友的弟弟,30多歲了依然剩男一枚。
按說,他不該剩下——軟硬條件均尚可。可是,能一步步混進資深剩男的行列,肯定是事出有因。
據我那朋友說,這個老大難的弟弟,其實也談過一場眼看就要修成正果的戀愛。那時候,他跟女友C因為事業暫時分居兩城。1300公里,是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雖然家人很擔心他們的愛情——異地戀總是讓人很擔心,可是,A卻不屑一顧,說在這個數字技術高速發達的社會,有那么多即時的通訊工具存在,還有各種速度都很瘋狂的交通工具,想見一面或者是24小時無間隙的熱線聯絡,“天涯”變“咫尺”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所以,那幾年,他跟女友就在這段隔了時空的距離里借助各種即時通訊工具談情說愛,共展宏圖,戀情居然發展地很穩妥,很美好。就盼著有朝一日調到一塊,喜結連理了。
后來,在A家人的幫助下,那女孩調到了A工作的城市。問題卻出在了這朝夕相處上。女孩發現,那個當初在QQ,MSN,手機短信里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幽默搞笑的“話癆男”,一下子就變成了木訥的“金口男”——因為在跟這個男人面對面的聊天中,他的回答模式變成了“嗯,啊,好”的句式。這是多么無趣的事情。女孩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感覺,所以,最后就選擇了撤退。一場好姻緣就這樣煙消云散。
再后來,他又經歷過很多場相親。可是,只要他一出場,聊不了幾句,女孩子們就讓他見光死,因為,每一次跟女孩子見面,作為一個本該握有主動權的男孩子,他的表現都比女孩子還要女孩子——矜持、少言、拘謹到呆。這,怎么可能討得女孩子的歡心呢?而且,誰都知道,這感情是談出來的,不交流怎么能增加了解,增進感情呢?
可想而知,不善言談的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家女孩子嫌棄不會說話,就一次次地不歡而散。搞到后來,他直接拒絕相親,寧愿在網絡,在QQ群,在各種虛擬的世界里跟遠在天涯的各色人等談天說地,談情說愛……他甚至覺得那些交流和溝通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展現他“板磚與口水齊飛”的好口才,讓他減少挫敗感。
當姐的曾經很小心地刺探老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這個IT男就很老實地回答說,自己在現實的場合,也不是不想說,而是他實在不知道要說些啥。往往是問完那些“吃了”“喝了”的客套話之后,大腦就會短路,舌頭就會變得不利索,結巴,就開始不知所云,最后,就會囧到冷場。
他還說,不光是不喜歡(會)跟女孩子“談”,就算是在工作中,他也越來越不喜歡跟同事們面對面交流了,也是喜歡借助各種聊天工具,用指頭來說話。比如,就算在同一間辦公室只有一步之遙,碰到要出去吃個飯了,他會用短信,或者是微信聯絡:“一起吃午飯?”“好的!”“現在出發?”“電梯口見!”等等。而且,他似乎還越來越怕見人——不管是生人、熟人,還是同事、朋友,因為見了面無話可說,全不似隔空喊話那般來得熟稔。。。。。。他也很苦惱!
促膝交談,本該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有的人卻在這個數字信息時代,因為各種聊天工具的大肆應用,影響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交流的功能,最終就導致了一個“網上龍,網下蟲”的局面。
“天涯近,隔壁遠”。這,也算是高科技時代的一種新型隱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