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登錄簡書,意外的發現之前寫的一篇文章竟然有十多塊的打賞,一份打賞來自于好友豆媽,另兩個是陌生人留下的。雖然是不足20元的打賞金額,仍然讓我欣喜不已,一方面是為自己的文章能獲得別人的喜歡和贊賞而開心,另一方面是我竟然也通過寫作這種方式賺到了第一筆變現資金。
我當即把這筆打賞提取出來,扣除簡書5%的手續費,這筆打賞的金額變得少了一些,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對這一小筆錢的珍視。
就是在不久之前,我開始嘗試著理財了。
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開始通過記賬APP進行每天記賬,第二件事是通過在線的理財平臺進行儲蓄式的基金定投。
以前我對自己每個月工資是怎樣花掉的,都花在了哪里,根本就是糊里糊涂,也不關心,反正這個月花完了,下個月工資也基本到賬了,好幾次差點出現青黃不接,但是因為缺乏對理財的認知,即便是到了月底已經是捉襟見肘,我也很少去思考怎么更加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收入與支出。
你以為是我完全不知道理財的概念嗎?或者我根本就是“有錢花,任性花”的那種人嗎?
都不是!
我很早就有讀書的習慣,早在幾年前,市面上一些廣泛流傳的理財書籍,像最通俗的入門讀物《小狗錢錢》、《跟著錢錢學理財》、還有經典的理財書籍《窮爸爸富爸爸》、《聰明的投資者》,還有一些市面上的各類理財書籍,什么《女人不理財,注定窮一輩子》,《理財的女人更好命》,《獲得幸福人生,你要懂理財》......我都看了不少??戳诉@些書,我還真是懂得了一些讓財富不斷積累的基本規則,但是,又能如何,我仍然覺得這就是跟我沒啥關系的事情,即便是覺得有關系,我也沒有主動去做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平時資金充足,錢夠花的時候,從來不覺得有理財的需求,一旦到了錢不夠花,甚至開始出現“赤字”的時候,就在網上找一些“小白理財三月收入增五千”,“理財三年讓我零負擔買房”,“一個普通女人的財富自由之路”之類的文章,通過看別人怎樣通過理財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更自由,仿佛自己也體驗了那種成功的感覺,也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開始理財,借此來減輕自己的內心焦慮。
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
2
你看,我既知道基本的理財入門的技術,又有理財的念頭和決心,還有迫于現實壓力的理財需要,那我為啥還是任由一次次實現自己財富積累的機會流失,而且在金錢觀上也是渾渾噩噩的呢?
其實,我們的認知狀態決定了我們的外在行為,在金錢上的認知不清晰導致我對于金錢沒有明確的概念。
比如我以前并不知道自己對金錢有什么樣的感覺和認知,而直到最近我才清楚的看到自己內心深處對錢的態度。
我內心深處一邊認為金錢可以給我帶來諸如安全感,自由,尊嚴之類的東西,一邊又覺得對金錢有一種“不配得”的感覺,也就是像我這樣一個普通人,我怎么可能獲得大量的金錢,實現財富自由呢?
還有,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為錢而工作,我也是如此,工作就是為了獲得收入,有了收入就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沒有錢生活就會陷入困頓。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人在擺攤賣寵物,其中有一只小倉鼠被關在一個帶滾輪的籠子里,滾輪上有條繩子栓了一小塊食物,小倉鼠想得到食物,就一直踩著滾輪,看起來是在滾輪里玩的不亦樂乎,可是,它永遠都在原地打轉。
這不就是像我們一樣嗎?工作就是那個滾輪,每個月的收入就是那塊吊在繩子上的食物,我們每天都馬不停蹄的為了獲得獎賞而拼盡全力,卻還是在生活里原地打轉而已。
現在人人都在追求財富自由,真正實現財富自由的人,都是讓錢來為自己工作。
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財富自由并不是富可敵國,有億萬的資產積累,而是如果能在任何必須用錢的時刻,在年老體衰或者遭遇突然的變故,仍然在金錢方面能從容應對,也算是一種財富上的自由。
讓錢為自己工作的不二選擇就是通過理財來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收支,利用儲蓄、投資等多種方式加速個人財富的積累。
我是在真正厘清了自己對金錢的態度以后,才開始真正認真看待金錢,把理財這件事情付諸于行動。
3
我首先做的就是盤點了一下目前手頭的現有資金,然后這為數不多的資金按照3:4:3的比例分成三份。
30%用于基金定投,40%用作日常開支,30%當做自己的夢想啟動金。
這樣規劃之后,我立即就注冊開通了一個在線的基金定投,把第一筆錢放進去。把用于開支的那一部分錢分成兩份,根據我的日常消費方式,80%存到支付寶里,方便網購,20%從卡里取出來做現金,方便日常買菜等其他日用品。
我給自己設定了5個小的夢想計劃,按照期望夢想達成時間的長短以及重要性,把夢想啟動金分成了比例不一的5份,分別放到各自的夢想啟動金之下。
其次就是下載了記賬APP,按照每天的消費和支出情況,分門別類的記賬。
說實話,以前我也下載過記賬APP,但是記了幾天就放棄了。一方面覺得記賬有什么用,反正錢都花出去了,自己每個月的收入也固定,記不記都一樣。另一方面,有時候忘了記賬,每筆錢花到哪里根本想不起來,越記賬越糊涂,干脆不記了。
當我對自己對金錢有著錯誤的執念的時候,連記賬這樣的小事情都做不到;而當我明確金錢對我的意義的時候,記下每一筆錢的來處和去處就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記賬起碼有以下三個好處:
1.了解自己收支實情,增加對金錢的敏感度。只有對自己的收支情況做到一清二楚的了解,才會知道每一分錢的來之不易,在花錢的時候才能真正的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每一筆開銷是否必要。
2.更加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收支。清楚了自己的收支情況,我們就可以按照自己生活的實際需求,合理的規劃每一個需求項上準備多少金錢。在做投資性的行為時,也更加的明智。
3.記錄生活,記錄變化。記賬的時候順便寫下這一筆錢是從何而來,因何而花,其實就是對生活的忠實記錄。再者,經由記賬,可以看到生活中家庭和個人收支的變化,這是一份最好的備忘錄,以后再查看,也可以做到心中有賬。
4
從那天以后,我的生活中就多了兩項新習慣,每天記賬以及把零錢存進夢想啟動金,同時關注理財投資的收益。
而對于金錢認知的改變,也在悄悄地改變著我的消費行為。
昨天去超市購物,我順手拿起來一大包蔬菜餅,看見旁邊的小零食買一送一促銷,也投進了購物車里,轉了一圈超市,購物車里已經有差不多十樣左右的物品了。如果是以往,我就推著購物車等待結賬了,且慢,我突然想起來是不是要檢視一下這些東西確實有必要買下來呢?
一翻購物車,我就知道我放進來的大多數是不必須的物品。這包蔬菜餅沒必要買,上次家里買的小面包、威化餅還放在桌子上沒吃完;這瓶寶寶沐浴露也沒必要買,雖然寶寶的沐浴露快用完了,但是實際上再過兩個星期補充都不晚;這個寶寶放進來的彩虹糖一定不能買,寶寶喜歡吃糖,牙齒已經有了蛀斑,一定要嚴格控制他吃糖;這包小零食更不能買,雖然買一送一挺實惠,可是我吃了辣的東西就會長痘,而且即便買一送一,這個價錢也夠我買一捆青菜了......我這樣一邊盤算著,一邊把購物車里那些沒必要買的東西拿出來,最后,只剩下三樣東西:寶寶的乳酪,我愛喝的一瓶飲料,一包濕巾,算下來正好20塊。
如果算上我拿出來的那些東西,差不多有5個20塊,天啊,我此時此刻才意識到,以前不知不覺間,我在這些不必要的開支上花掉的竟然占了一大半。同時,也慶幸自己今天竟然省下了這筆錢。
在打掃衛生的時候,我從廚房的角落里見到了一個一毛錢硬幣,放到以前,我也許會不以為意,隨手擱在一邊,家里的桌子上,書架上經常隨手放著這樣的一毛,五毛或者一塊的零錢。不記得在哪本書上看過:”對零錢認真的人,更容易積累財富。“這是必然的啊,任何的財富都是一分錢一分錢積累起來的,”不集細流無以成江河“,這句話用在攢錢最合適不過了。
有了這樣的思想,今天再看著一毛錢,卻大大不同,要知道我買的基金定投一天的收益也才不到8分錢啊,這樣一比較,我就鄭重地把這一毛錢放到了小豬存錢罐里攢起來了,以便于積少成多。
一邊打掃,一遍審視著家里堆積的物品,以前,這些物品只是一件件放在家里的東西,這次整理,我卻看出了不同的意味:每一件物品都暗含著財富,也提醒我此前錯誤的消費行為。
比如,我從抽屜里翻檢出來兩支用了不到一半的防曬露,都是原來買的,還沒有過期,今年夏天就不需要再買防曬露了;
我從儲物斗里找出來一套幾乎全新的腰凳和一條全新的背巾,這還是寶寶不到一歲的時候買的,初衷是出門帶寶寶的時候比較省力,結果根本沒用上,出門的時候還是抱著寶寶,帶個腰凳其實是累贅,至于背巾,從買回來我就沒有搞懂怎么使用......
再接著整理,我發現家里盡是那些買了之后棄之一邊的東西,開了口才泡了幾次的花茶,寶寶的各種感冒藥品、寫了幾張的筆記本、因為好看買的幾只杯子、從來沒有派上用場的花盆(我不養花)、廚房里大大小小的叉子勺子、團購了幾十卷衛生紙堆在柜子里、鞋架上半新不舊卻不再穿的鞋子、寶寶穿小的衣服、不知道啥時候買的一條手鏈、親戚送的粽子凍在冰箱里半個月了、朋友送的成箱的牛奶快過期了......
天啊,這樣一盤點,我簡直不敢計算這些物品到底值多少錢!而這些錢本來可以節省下來,或者買更必須的物品。
5
在《積極的力量》這本書里,書的作者哈里.埃德爾森用自己的經驗講述了獲得幸福的方法。哈里.埃德爾森從小生長在美國的貧民窟,卻通過個人奮斗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他是美國最著名的金融分析師,也是數十家跨國企業的顧問,他擁有財富和地位,并且數十年的保持著良好的健康狀況,真可謂是一個站在人生金字塔頂端的任務。
他認為人人都可以變得幸福,問題是要找到正確的途徑。
他在書里給出了三條途徑,第一條途徑是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第二條是變得更加聰明,可以通過提高閱讀速度,提高計算速度,提高記憶能力來實現;第三條途徑是變得富有。
人人都想變得富有,而哈里.埃德爾森提到的這變得富有的兩種方法很簡單,甚至普通人都可以輕易操作:
1. 首先不要想如何賺錢,而是如何省錢;
2. 投資是掙錢的主要途徑,成功的投資者至少要掌握三個基本概念:
(1)平均成本法。即定期、定額投資,從而積累資產。
(2)復利。用利息掙利息,錢滾錢,讓財富增長。
(3)指數基金。關注那些能反應股票整體趨勢的基金,投資成本低,風險更小。
你看,多么簡單,你要通過省錢來積累原始資金,通過合理的投資來讓自己的錢滾雪球般的增長。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并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要把它當成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夢想在于一步步踏實的行動。
我以前讀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書中笑來老師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和心智水平,把時間當作朋友,用耐心來贏得了成功人生。
而直到今天,我才意識到,我們也要把錢當做朋友,從今天開始,重新認識錢,像對待朋友那樣友好的對待金錢,珍重金錢,金錢這位朋友才會向我們靠近。
6
金錢跟生活密不可分,我的改變都是從生活里對待錢的方式開始的。
近兩年,家中有一大半的物品,我是通過網購來采買的,比如某寶,某東。有時候,賣家會在快遞包里塞上一個好評返現的廣告單,一般是一元、兩元的金額,而大部分的時候,我都置之不理,既懶得好評,也不在乎那一兩塊錢的返現。
最近因為新家要添置不少家具家電,為了省時省力,我也是通過網購購買的,自然也收到了不少的好評返現廣告單。我一改以往的態度,如果物品真的品質很好,各方面都很滿意,我就在點擊收貨之后認真的寫下好評,跟賣家聯系返現。
這樣,我既獲得了返現,雖然只有幾塊錢,也負責任的為賣家好評,幫助他們更好的推廣產品,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在對家里的物品進行了一番整理之后,我望著眼前堆得這一大堆東西,開始琢磨起來了。我最開始的想法是這些八九成新的,甚至用過不到一兩次的松溪,能不能放到二首網站上賣掉呢?也許還能賣點錢呢?后來又想,任何物品買回來就已經開始價值貶損了,比如這個寶寶腰凳,在我看來還是九成新的物品,在別人眼中則是個二手貨,一兩百塊錢買來恐怕二十塊錢賣出去就不錯了!
在這樣一番思考之后,我決定把這些實際上還有很好的使用價值的物品全部捐先出去,正好小區里就有舊衣捐獻箱。于是,我仔細地整理了那堆東西,揀出了一些寶寶穿小的衣服,蓋了幾次的小被子,連同腰凳、背巾,寶寶的玩具,我自己的一些衣服,鞋子,書籍等等,一一打包,放進了小區內的捐獻箱內。
還有家里的廢舊紙盒,飲料瓶、一些還能使用的儲物箱也整理好,放在樓下的垃圾箱旁邊,我知道經常有個清掃垃圾的老人從垃圾箱回收這些物品,這點小小的物品雖然不值錢,也許能幫到他。
在做完這些之后,我的心情輕松而又愉悅,我們的財富不僅僅是金錢,還有給予之后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