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迎來了大結局,所幸沒有落入俗套地讓男主跟女主幸福地在一起,而是開放式地留白。對于這部劇,毀譽參半,然而我卻覺得,至少它在表現人物情感的細膩方面,以及借人物的口吻反映出的人生真諦方面做得格外不錯。
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從愛看俊男靚女的偶像劇轉為了欣賞這類型的家庭生活劇。我越來越重視戲劇在如何反映“真實”這個問題上所運用的手法。這部劇里,除了羅子君逆襲為職場精英,以及賀涵對子君情感的變化讓人覺得還是有些突兀,其余的部分恰恰是很好地反映了生活本身所可能發生的一切。
唐晶對賀涵的感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職業愛。這如同病人對醫生的依賴,學生對師傅的崇拜,在某些時候,會滋生出別樣的情感。他們的共同特征是,較之于后者,他們是弱勢的一方,是希望依靠后者的一方,是祈求得到后者庇護與幫助的一方,因感激而萌生愛意,這樣的情感不在少數,羅子君對于賀涵,洛洛對于老卓的感情亦是如此。即便是古人,也有因救助過自己,而“以身相許”的報答方式,這是一種傳統原型在現代社會中的投射。
唐晶與賀涵一開始不就是學生與老師的關系嗎?賀涵喜歡唐晶,或許是把唐晶視為他的一件杰出的作品,這是他精心塑造出來的樣子,她讓他感到驕傲與自豪,同時這也是賀涵自己影子的投射,一定程度上說,賀涵就是典型的自戀型人格的反映。之后,賀涵愛上羅子君,或許也是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塑造了新的一個自我影像的化身,他,愛的是他自己的影子。就連唐晶最后也如釋重負地說:“我終于自由了,我終于不用再刻意裝作他喜歡的樣子,確切的說,是我以為他喜歡的樣子。”
對于千夫所指的凌玲,這樣的角色的確讓人厭惡。但吳越將這個角色詮釋得如此真實可感,她與陳俊生的感情發生一點不會令人覺得突兀,如果任何一個性格軟弱,渴望賢內助,責任心立場性不那么堅強的男人,或許遇到凌玲這樣的女人也會陷進去。凌玲不是傳統影視劇里充滿魅惑的,隨處使壞的第三者形象,她不如原配漂亮,也并非用盡心機,只是在陳俊生最需要的時候站在他身邊,帶給他慰藉。然而自私,心機的本質也逐漸暴露,這是再裝也藏不住的致命本質,她確實是只想過一點“簡單安穩的日子”,然而這樣的安穩日子卻是通過拆散別人家庭,陷害上司這樣卑劣的手段得到,這讓陳俊生痛苦不堪地感到“我多想回到從前的從前”。
劇中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橋段是唐晶與羅子君的決裂,曾經那么要好,視彼此為至親的閨蜜最后還是因為一個男人而葬送了友誼,在這一點上,我是埋怨賀涵的。社會有它的生存法則,有一種感情叫做,你即便深愛,也得讓它爛在心里,永不能表達。否則你將失去其他更珍貴的情感。閨蜜情的雷區就是各自的男友,什么都能分享,唯獨這條紅線不可觸碰,在這一點上,羅子君是克制的,壓抑的,她大概在開始轉戰職場時就已經不自覺地被賀涵所吸引并愛慕,然而,介于唐晶的關系,她始終不曾表露一星半點,未有任何非分舉動,這便叫做,“發乎情,止乎禮”。當我知道,我喜歡的人,同時也喜歡我,這就足以讓我感動,其他的,我什么都不再奢求,就這么默默地仰慕便好。而賀涵,正因為他的坦誠,他失去了最愛他的唐晶,失去了與唐晶、羅子君良好的關系,破壞了唐晶與子君的感情,這是相當不理智而且自私的。唐晶在最后也真實地表達出對子君的態度:“我不想假裝就這么原諒你了,或許有一天我會變得不那么在意,但至少不是現在”。字里行間,悲壯但卻真實。
所幸劇中沒有夸張地寫成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沒有寫薛大媽與寶劍爺爺這對夕陽紅相依相伴,沒有寫唐晶大度地成全了賀涵與子君,沒有寫洛洛跟老卓在一起,沒有把陳俊生和凌玲寫到處境悲慘為人唾棄,也沒有寫到賀涵與子君最終幸福地結合,如果那樣美化,就不是生活本身了。《我的前半生》的真實性亦在于此,它要表達的是,它不想只是告訴觀眾一個結局,它的目的在于這部劇里所有對于親情、愛情、友情相處之道的探討,怎樣才是一個和諧的關系,遇到不和諧的問題該怎么應對。也正因為它匠心雕琢于此,才有了賀涵那么多經典的職場語錄與羅子君精辟的內心剖析。生活在別處,生活亦真實地發生在周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