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高中那會兒,比較厭學,嚴重偏科。文科方面可以靠著吃老本混一混,理科那是相當嚴重的災難區(qū)。
可以說我天生就不是學理的那塊料,任何一門偏理性質的學科都是我的死敵,要說為什么還能堅持坐在課堂上,那完全是為了能夠應付高考。
我這個人還是蠻矛盾的,要讓我徹底放棄學業(yè)我做不到,但是學好學通我也同樣做不到。大家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你越是弱的方面,越是厭惡,那些能把自己的弱項變成強項的人絕對是值得欽佩的強者。
高一可以說是比較痛苦的一段時間。一種環(huán)境就能影響一種心情,一種心情就能產(chǎn)生相應的身心反應。如果學習都變成一件壓抑自我的負擔,那么產(chǎn)生的將會是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我當時在的那個班在沒有分班之前就已經(jīng)被當做理科班在培養(yǎng),不得不說老師都是精英,我得承認每個老師都在教學上很成功,但是在其他方面,我并不認為,起碼不是所有老師都是德才兼?zhèn)涞模@樣說或許過于嚴重。
班主任是個老教師,能力一流,全校公認,成績是他最好的證明,每次排名,遙遙領先。我認為這并不是完全取決于他,不得不提當時我們班的學習水平是全校最好的,這已經(jīng)是一個不公平的起點了。我并沒有那么前衛(wèi),但是我也覺得他的教育和現(xiàn)代素質教育已經(jīng)有了嚴重的偏移,在他的教育中多多少少帶有他那個年代的烙印。他最拿手的是題海戰(zhàn)術,作為班主任,他會有特權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他的學科上,可能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xiàn),畢竟他我會犧牲很多不屬于教學的時間,但是這卻讓我更是厭惡,尤其還是一門理科。
作為一名學科老師,他在教學上是合格的。但是作為一名班主任,他在育人上遠遠達不到及格線。每次考試都會有排名,全校排名,班級排名,與上次考試的成績比對等等,這些都會讓你手足無措,你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你的排名上。后幾名的同學永遠都會被談話,而在寫完一個競爭力超強的理科班級,我無疑多次在名單后位,被找談話也是常事。
談話的內(nèi)容很枯燥,千篇一律。首先是你最近在學習上有沒有努力,為什么錯了這么多,接著就是有不懂的要問老師,好好學習等。看似非常負責,其實不帶任何感情。我并不害怕談話,也沒有熱情接受這樣的談話,充滿了形式主義,根本就是走個過場。
缺少情感的教學,無非是麻木的照本宣科。
后來我才知道,我曾被這樣一位老師定義過差到無可救藥,當然知道這些以后我并沒有過多驚訝和難過,畢竟這是一場不付真情的師生互動,他從不去了解除了他學科以外學生的任何,我給他留下的不過是一個上不去的分數(shù)。
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是種動力,給予學生情感的老師高過于灌輸知識。
人生的第一個不及格不是生物,但印象最深的不及格卻非生物莫屬。老師發(fā)試卷是從高到低報分數(shù),我真心不喜歡這樣的形式。也許會讓學生產(chǎn)生羞恥感奮進,但是一不小心就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比如當時的我。六十分的幾個被數(shù)落完了以后,就剩下唯一一張試卷了,當然那份試卷的主人是我。我真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狀態(tài)去面對,基于我本身的自卑和自尊。我必須承認,我在生物上努力的不夠,一是我先前說得對理科方面與生俱來的弱勢,二是對這位生物老師從心底的畏懼。他的批評中帶有一種嘲諷,看似云淡風輕,卻極具殺傷力。從此我的定位便是生物差生,我開始膽戰(zhàn)心驚地上每一堂生物課。最開心的是聽到下課鈴聲,最害怕的是被要求回答問題。那是一道基礎生物題,畫有絲分裂圖,我有提前看筆記,就算我智商不夠,不過我的筆記還是做的足夠認真和清晰。我在黑板上畫出了我的答案,迎來的卻是一片笑聲和質疑,畢竟我是一個生物差生,但是卻給出了與他們相反的正確答案。
原來老師的情感還能影響學生的喜好和判斷,真是不可思議。我回到我的位置,無非繼續(xù)為下課倒計時,不過是整整半個小時的。
高二的分班為我?guī)砹穗y得的喜悅。當然還是有生物課,但是對我來說卻有了顛覆,甚至可以說撫平了一切我以前對于生物產(chǎn)生的畏懼和恐慌。
有傷害的存在就有治愈,對立總是相生。
同樣的一門課,不同的老師,一位用了嘲笑的方式,一位卻給予了足夠的理解和關懷。我回答了那堂課的第一個題目,分析選擇題三個錯誤選項的原因。支支吾吾了半天其實我只是碰對了一個搭邊的答案,獲得的卻是前所未有的稱贊。我想我也是可以學好生物的,我開始喜歡聽課,做題,甚至提問,從達不到六十分,到最后可以考到九十分,僅僅是因為一次肯定。
興趣源自于情感,看似不起眼的傾注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局。
情感因素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或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學習上的強者,但是很多人卻缺失了這樣可以鼓舞他們奮進,真真感染他們的動力。
我高三的班主任是個真正的教育者,起碼我認為她的教育是真的很成功。她可以很嚴厲,你會感受到她的批評卻不是厭惡,而是不想讓她失望。她的教學從來都是用心的,情感從不會從她的教育中缺失,當你不再感覺壓抑的時候,學習甚至可以變成一件很快樂的事。
學習是學生和老師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這樣一個過程僅僅只是機械的,那么意義就不會那么大了。我的很多朋友也有過很多相似的經(jīng)歷,缺少情感的教育甚至將矛盾升級為暴力的回擊,我想這樣的雙方都是痛苦的。
那些被忽視的情感因素,也許對教育來說不是決定性的,但往往在某些時候也是較為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