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段時間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直到剛剛才把它看完。書很厚,內容也很多,“孩子”的范圍很廣,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的年齡段都有提到。書里講了很多例子,有的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有的是鄰家小妹的平常現象,所闡述的教育觀念都是一致的――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師,是孩子的領路人,是孩子一生中最不可替代的教育者。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當“以身作則”。
? ? ?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上會用什么樣的顏色來打底,基本取決于其父母給他什么樣的基礎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建功立業。但又有多少家長能夠明白“只有失敗的教育,沒有失敗的孩子”這個道理呢?
? ? ? 這本書是站在家長的角度來寫的。講述了從各方面培養孩子,首先,培養孩子從家庭教育開始的。不僅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和良好學習習慣,還要重視培養孩子優良的品德以及健全的性格,同時教會孩子與他人相處……
? ? ?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糾正、不斷完善的過程,孩子成長初期的家庭教育是為孩子后期更多的教育打基礎的,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更大、更長、更持久的影響。
? ? ? 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我印象很深刻:
在遠古時代,摩伽陀國有一位國王飼養了一群象,象群中有一頭象長得很特殊,全身白晰,毛柔細光滑。后來國王將這頭象交給一位馴象師照顧,這位馴象師不只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也很用心教它,這頭白象十分聰明、善解人意,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們一建立了良好的默契。
? ? 有一年這個國家舉行一個大慶典,國王打算騎白象去觀禮,于是馴象師將白象清洗干凈,裝扮了一番,在她的背上披了一條白毯子之后才,交給國王。
? ? 國王就在一些官員的陪同下騎著白象進城看典禮,由于這頭白象實在太漂亮了,民眾都圍攏過來,一邊贊嘆一邊高喊著:“象王,象王”。騎在象背上的國王覺得所有的光彩都被這頭白象搶走了,心里十分生氣、嫉妒。他很快地繞了一圈后就不高興地返回王宮。一入王宮他就問訓象師“這頭白象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技藝?”馴象師問國王:“不知道國王您指的是在哪個方面”,國王說:“它能不能在懸崖邊展示他的技藝呢?”馴象師是說應該可以!國王就說,“那明天就讓他在波羅奈國和摩托加國相鄰的懸崖上表演”。
? ? 隔天,馴象師依約將白象帶到那處懸崖,國王就說“這頭白象能以三只腳站立在懸崖邊嗎”馴象師說,這簡單。他騎上象背,對白象說“用三只腳站立”果然白象立刻就縮起三只腳,國王又說:“他能兩腳懸空只用兩腳站立嗎”“可以”。馴象師就叫它縮起兩腳,白象很聽話地照做。國王接著又說“它能不能三腳懸空只用一腳站立”。馴象師一聽,明白國王存心要置白象于死地。就對白象說“你這次要小心一點,縮起三只腳,用一只腳站立”,白象也很謹慎的照做了。圍觀的民眾看了,熱烈的鼓掌,喝彩,國王越看心里越不平衡,就對馴象師說“它能把后腳也縮起來,全身懸空嗎”。
? ? 這時訓象師悄悄的對白象說“國王存心要你的命,我們在這里會很危險,你就騰空飛到對面的懸崖吧”。不可思議的是,這頭白象竟然真的把后腳懸空飛起來,載著馴象師飛躍懸崖,進入了波羅納國,波羅納國的人民看到白象飛來,全城都歡呼了起來,國王高興的問馴象師“你從哪里來,為何會騎著象來到我的國家”。馴象師便將經過一一告訴國王,國王聽完之后,嘆道:“人為何要與一頭象計較、嫉妒呢?”
? ? ?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顆平靜和睦的心,切不可心懷嫉妒,俗話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看到別人有所成就,不可心存嫉妒,應該要平靜地看待別人所取得的成功,并以別人的成功為鑒提升自己。
? ? ? 不知道為什么,看完整本書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好像在警醒自己“勿爭、勿怒,勿急、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