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落在他的文章《不做空心人》里面寫到:
“什么是空心人?三毛在她的文章《江洋大盜》里做出了解釋,就是那種沒個性,沒特點,不是很有內容的人,很多人在青少年階段,都是這樣的人,但三毛覺得,這種生活欠缺一種真實感,她于是開始向周圍的人學習,從父親母親姐姐弟弟身上,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用閱讀和游歷填充自己,最終成為我們所知道的那個三毛。
太多女人熱衷于做空心人,她們希望自己生活得淺一點,浮一些,不愿意往深處想,也不愿意往深處活。因為在她們看來,很多男人就是這么要求的,男人們希望女人簡單、順從、好控制,能夠一望到底,不用費心去琢磨。
不是所有人都像三毛,急于尋找生活的質感。
婚姻生活多變故,婚姻生活之外的世界也瞬息萬變。當一個空心人因為某種變故,再度復出,再度走上社會的時候,往往會發現,自己已經錯過了最佳學習期,而空空蕩蕩的內心,是不足以應對龐大的生活的。
而且,一個總希望女人弱過自己的男人,一個希望女人簡單好控制的男人,一個希望娶到空心人的男人,往往本人就是弱者,或者無能,或者無趣,或者無力招架生活,一個女人憑借自己的淺、自己的空,遇到并且贏得了這種男人,實在不能算是一種幸運。”
驚訝的發現,沒有結婚以前,自己就是一個空心人,正宗的“偽文藝女青年”(當然,現在仍然是),手里有點小說在看,微博里轉發幾條文藝雞湯,看到別人推薦的電影好,自己也巴巴去看……
后來結婚、生子,一地的雞毛蒜皮浮在半空,自己的心還是不落地。而且我還是個耿直gril,不知道這張嘴巴給自己挖了多少坑,所以同事叫我小刀——我永遠是那個補刀的!
自己挖的坑自己填滿。反思一下,自己何嘗不是錯過了某些最佳學習期,導致現在如八爪魚一般將自己的觸角伸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就像一個小時候被禁止吃糖的孩子,長大以后就非要買很多屬于自己的糖,來補償自己。
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偽裝文藝女青年的我,深感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在一天一天減弱,買書的速度永遠超過自己讀書的速度!
最近一次搬家,整理出來的那幾箱子書,搬的我之痛苦啊,一直想整理出自己需要保存的書,一直就沒有時間來整理。
我覺得,我是既想保持自己的成長,緩解自己的焦慮,又仿佛是在逃避,逃避我無力改變現實的窘境——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時間、精力、人際關系。
其實,我關注大頭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就是想學習時間管理的。也不知道怎么就加入了大頭早起成長營。
在成長營這21天里,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看完三本書,寫三篇讀書筆記,碼三萬字。
這過去的連滾帶爬的14天里,我的生活還是有很多變化。
以前,總是希望孩子早早入睡,在深夜來臨前能在一盞臺燈下安心閱讀或者學習那2014年就開始的自考漢語言本科課程。
現在是,盡量先陪孩子一段完整的時間段,持續培養他的規律生活作息。晚上9點半以后,就是屬于我自己的時間了。
為了能夠早點睡,能夠做到凌晨5點起床,我晚上10點半會上床睡覺。
原來,越是想讓孩子早點睡,越是事與愿違。孩子不肯睡,感受到你的焦慮,他也變得不安,于是乎他的情緒來了,你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了,對他“咆哮”一番,他指著你說“你是妖怪”,你的心都涼了。
孩子他爸要是不在你旁邊,可能還沒有那么大火氣,可是偏偏有時候他就是一動也不動坐在書桌的電腦前,也不是玩,確實是有工作要處理,而且他的工作也確實比我要勞累的多。
你感覺到孤立無援,心涼了,情緒也冷了,還是耐著性子抱抱孩子繼續讓他洗漱、睡覺。
有時候他來將孩子抱離現場,溫言細語安慰孩子,有時間還會陪伴孩子洗漱完交到你手上再去工作,再有時間的話還會陪孩子講故事睡覺,你又覺得自己之前做的有點過頭了。
那時候的每一天啊,都在后悔跟孩子發脾氣,內心焦慮不安,又想擠點時間給自己。而現在,我找到了自己的時間。
早起可以讓我有1小時的閱讀時間,1小時準備早餐、吃早餐、從容出門的時間,上下班路上1小時就是我聽音頻課程的時間。
在過去的14天里,我在簡書寫了19859個字,獲得124個喜歡,這就是我早起和更新的動力啊!
我還發現,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還需要不斷讓知識和自己產生鏈接,這樣才能滋養自己,寫出干貨!
接下來,我會繼續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我才不要做個空心人!
我們都不要做空心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