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開學已一個多月了,最近半個月以來,過得都很郁悶、難過,甚至有時很痛苦。因為家里的孩子學校老師給我反應,不做作業、上課看漫畫……等。石城學校老師又給我反映,海峰經常不去上課,不知道人哪兒去了。聽到這些真的很難過,很痛苦,這么多年來,我努力工作,讓孩子們去學國學經典,自己也努力學習,努力改過。沒想到孩子還這樣,做這樣的事,做那樣的事,來磨我。有些事情真的無法接受, 要瘋掉了。因此,逼得我更加努力學習。
? ? ? ? 也許真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蔡禮旭老師在《福人生講座》中講:“孩子問題越多越能提升自己的智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吳教授在《伏羲教育的昨天、今天、明天》中也教導我們,少問,多學,多琢磨。教育要有長遠的計劃,一年、兩年、十年,甚至一代、兩代,計劃遠的比計劃短的要獲益更多。
? ? ? ? 最近我認為受益匪淺的一段話分享給大家,是《禮記·學記》的易解中講:“認為驕縱頑劣的兒童,不愛榮譽,不受感化,若不略示體罰,不足以收敬戒之效。”像宋代大賢邵康節先生曾有:“學生不打不成材”的詩句。范純仁《范氏家訓》中講:“愛子加之以棒,憎子加之以食。”但古人對兒童曾有“七不責”之教:
一曰對眾不責。“子有過,父當隱;父有過,子當諍。”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二曰愧悔不責。假如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再責備了。
三曰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夢連連。
四曰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假如此時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五曰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人高興時經脈處于暢通的狀態,假如孩子突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六曰悲憂不責。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責備。
七曰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此時更需要父母師長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的藥物都有療效。
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知其心,救其失。相觀而善之謂摩。”希望磨出自己的耐心,磨掉自己的習性。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