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的最后一周,過完這天2019年的四分之一就結束啦。今年越發覺得時間過的太快了,但是忙碌的效率似乎不高,泛泛活著的感覺,同時覺得時間也越發重要,如果不做些實質性的改變那不是我想要的。
想起去年曉楠姐推薦的《我不過低配的人生》,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周六一天重新看了一遍,依然是很受教,給混沌生活中的我帶來新的感觸。重新把書中的內容梳理一遍,再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感悟,收獲還蠻大的。以下內容摘自書中感受深的文字。
一/突破思維障礙與邊界,讓自己強大起來
這一章節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作者圍繞人性/情緒處理,通過一些人物和歷史的著筆,來突出心靈建設的重要性,其中講到人的恐懼和窮人思維富人思維時,我在想這不就是在說我的生活嗎。
一)突破自己的思維障礙與邊界,讓自己強大起來
“再強大的人,不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優勢,始終以自己最軟弱的一面示人,那么他的表現,連個普通人都不如。人是可以改變的,這取決于你希望激發出自己的哪一面。劉邦是一個善于激發者,再普通的人到他手中,稍加點撥,就能呈現出明星效果。”想想我身邊那些過的很快樂并且工作生活都很好的人,無一例外都是把自己最擅長的一面的表現的特別好,讓自己的能量越來越強,不僅幫助自己也幫助了他人。用當下最時髦的說法就是要清晰明確自己的熱情并勇敢活出自己的熱情。
要如何做,才能打通思維障礙,推到思維邊界呢?
1.要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每個人都可以變得更好。
2.學會正確思考。正確的思考,一定是非情緒化的,承認自己的無知。真正的思考,一定是摧毀自我思維中的障礙或邊界。
3.承認自己的無知與愚蠢,承認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物質資源的匱乏而自我設限,網絡上說的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說的就是這個。窮人思維就是因為生存環境的壓迫,印刻在腦子里,形成了思維局限,不敢想象自己也能有所作為。
4.阻礙我們的,始終是偽思考。我們把情緒化的對抗,曲解為思考本身。做不到,是因為我們把情緒化的對抗,曲解為思考本身。
阻礙我們成為最好自己的,始終是頑固而低劣的情緒。這種情緒讓我們產生恐懼。審視心中的恐懼與懦弱,去除認知中的情緒宣泄,讓智慧宣泄。
二)人生不需要太多大道理,注重人品是關鍵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別人看在眼里,感到你可信可靠,就果斷押下籌碼。押你的人越多,你獲得機會的概率就越大,古人說的修德,說的就是這么個玩法。”職場上很多年輕人的努力工作,可升職加薪是那些看上去做事不多的人,憑什么?作者說人類的社會規律就是這樣,人類的天性,對于別人的付出總是無感的。但對別人的過失,卻是耿耿于懷,念念不忘。無論你付出多少,他人最不能忍的就是你的人性缺陷。只有繞過人性缺陷,才有可能獲得更充足的上升空間。人品大雨做事,做事大于夸夸其談。要用別人的語言方式來描述,這樣別人才會爽。
三)只有努力還不夠,最好再知道點努力的規律與方法
人有兩個屬性:社會性和獨立性。社會性,簡單說就是誰也離不開誰,必須要在別人那里獲得自我價值的證明。
作者講到過白龍馬定律:
“社會化能力最重要一點是靠自己研究社會化能力的原理機制,從一個更高的思維高度俯視社會,才能賦予自我并不具備的能力。要獲得這種思維能力,就必須要用心,修復此前教育不足對自己大腦造成的傷害。一個人的努力效果不佳,一定是人格或者心靈中,有些舊的傷痕,這些傷痕構成我們思維的一部分,它是圍繞著頹廢式人生觀的借口與責怨,正是這種心靈機制,讓我們現實中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突然想到之前看的一個視頻,從神經學和生物學角度講人的意識(分為潛意識與顯意識)是如何影響我們做事的,作者說的這些影響我們努力效果的舊傷痕正是我們的潛意識在作祟,也就是我們的木馬程序,需要我們不斷保持覺察覺知,然后去努力修正缺陷。
但是能力也絕非萬能,心胸也很重要的。越是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的,越是不愿意承認別人的能力。善待別人,不過是善待自己,真正智慧的選擇,是掃盡偏狹之怨,以開放的心胸,關注并欣賞身邊人的長處,這樣才會給予未來的自己成功的機會。
四)關于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恐懼心理
第一章剩下的部分作者是圍繞著窮人思維 和富人思維的解決辦法角度來展開的。
作者提到吳曉波曾說過的一句話: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意指你經濟可以貧窮,但大腦的思維不可以貧困,一個人的觀念主導著他的行為選擇,而一個人的選擇,基本上來說就是他的命運了。要想站在富人堆里,改善自我的命運,必須清理一下自己的思維是否有不兼容于財富的思維系統,如果你的思維與財富法則背道而馳,那就需要認真想一想了。
為什么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會有很大的思維差距呢?
現代概念上的窮孩子,多指的是一種心態,畢竟國民經濟已經從溫飽中解脫出來了,許多時候貧窮只是心境的問題。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會排斥優秀的業內人士,重要的是:
那如何擺脫貧困思維的困擾呢?作者借養雞的例子來讓讀者明白一個特點:品質越低,成本就越高,市場競爭越是慘烈。如果你有心往高處走,培養自己高貴的品質,高尚的事業,高價值的配偶和孩子,就會步出競爭態勢慘烈的低端市場,脫穎而出,贏得人生。人一旦有了追求和目標,就不會在意眼前的喧囂,不會為了無關緊要的小枝節投入大量的成本。
有些人不相信人生可以改變是因為恐懼,所以不再覺得有能力再改變,人的智商,與其內心的恐懼成反比,最大的恐懼會讓人大腦一片空白,喪失反應能力,如果智商和情商不夠,那一定是內心的恐懼太深,讓我們陷入思維谷底,意識呈現迷茫,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恐懼是人性與生俱來的深入骨髓的陰寒,我們需要學著去戰勝恐懼。
在關于人生等級中,作者提到以一點:我們要對財富有清醒的認知。錢,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人生在世要學會避免那些錢不能解決的問題。絕不可以因為錢生出問題。牢記這個原則,你才有可能獲得經濟與心靈上的雙重自由。
二/想當然是靠不住,還是要思考
第二章是從恐懼入手,重點是講思考質量
一)哪些能力很重要,一點就透卻沒人告訴你
一是賣點,你要有拿得出手的東西跟這個社會進行交換。職場上,不要讓老板和同事對你的賣點采用掠奪式開發,不停的跟你拼優質低價,那樣會把你玩壞,你必須成為一個持續的能力或智慧產出源,那樣老板和同事才會信任并依賴你。
二是認可點,市場/老板或同事接受你的程度,成交的可能性
三是普及點,能夠迅速的大面積的被認可的賣點。市場普及面的對接,需要一個標準時間。常態是三年周轉期是五年,知道此規律就不會驚慌,這期間最需要的就是溫和與淡定,不緊不慢的先打造好賣點,維護認可點,而不是什么驚人的能力。
二)跨不過去的事茍且,跨過去的事遠方
這部分覺得作者寫的太好了,好在拔高了我的思維見識。
同時,持續的好運事一種能力,更多的是一種對做事/對商業周期的預判,環境與努力再加上對機遇的捕捉/領悟,才構成一個人的成就的全部,作者拿女孩和她哥哥的例子主要是表達他們之間差在對未來研判的時間長度上,是否有長遠的眼光。持續的好運,需要的是洞察人性的長遠眼光,知道重用有本事的人,但自己也得撐得住。
人活著總要做點事。
三)為什么有些人勤勞卻陷入貧困?
“幾個小時,幾天,半個月甚至一生,巨大的人生成本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物上,是貧困的根本所在。如果你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更多,就必須賦予自己能力之外更多的附加價值。
三/情商是什么,就是不為別人的錯誤埋單
人生在世,是連場的互動博弈,一切過程都只是個開始,哪有個完啊。要想活得簡單明白,最好避免模糊交易。人要自重,尊重自己,賦予自己高貴的品德,不占朋友的便宜。
你日常的麻煩,有可能是情商不足所導致。妨礙我們人生的,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只是一些極細微的小枝節,你也不需要活得憋屈痛苦,只要學會管理自我與他人的情緒就足夠了。
運用好智商,遠離心胸狹窄之人,避免被職場垃圾干掉
四/教養是一種溫靜的智慧
教養源自我們內心強大的力量
一)無知是最大的風險
當我們看人看事,分析問題時,多數情況下問題根本沒有抵達理性層面,就被“情緒云”擋住了,所以許多人呈現出強烈的情緒化,被情緒云遮蔽我們就會表現出無知。所以我們學會處理情緒,理性的懂己/識人/曉事/明理。人生在世,做一件事,第一要有周期,第二有波折,第三要投入。永遠不要等到陷到谷底,才被迫尋求改變。人生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
二)存在感太弱的人是危險的
職場/情場/官場/交際場,只要是人的場子,對方的存在感,就是你必須要考慮的事兒。我們自己需要強大的心靈力量,以抵御外部世界給予的存在感不足,同時把自己作為能源,為別人輸入存在感。要知道怎樣幫別人獲得存在感,幫助別人后,自己會對人性有了更深的認知,自己的力量也會強大。好的人際格局能夠讓你避免無謂的沖突,靜下來做自己的事兒。
三)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世界聽懂你
學一種知識不如學一種思維,學一種思維不如過好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