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左
“阿甘,你長大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什么,難道我不能成為自己嗎?”再次看到《阿甘正傳》里的這段經典對話時,我又一次被觸動了,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活成了別人,唯獨丟掉了自己。
有時候我也有一種感悟,隨著我們的成長,慢慢讓我們活得還像自己的地方,往往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事物。可以說我們的堅守成為了我們,或者說我們逐漸活成了自己堅持的事情。
寫作對于我來講,就是一個最好的讓我可以保持自我的習慣,大千世界,紛紛擾擾,在文字中,我才能安安靜靜地和自己對話。
如今我已經寫了幾百萬字,但每時每刻,其實都是新的開始。這也是寫作的魅力所在,當我們這樣的寫作者回看過去時,其實能看到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展望未來,想學習的東西,又實在太多。
寫作者,慢慢長成了終身學習者。
在這樣一個全民學習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到了學習寫作的大部隊當中,但在我教學三年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大部分人連新手期都沒過就放棄了,他們覺得太難,覺得不好堅持,覺得寫半天沒提高,覺得不好意思給別人看。
那么今天,針對新手無法下筆,以及無法持續寫作這件事,我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思維層:寫作能力屬于底層能力,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我曾經和一個放棄寫作的學員聊過天,我問他放棄的原因時,他說感覺不是很重要,學不學對生活的影響也不大。然后我換了一種問法,我說:“如果你寫一篇文章,我給你300元的話,你愿意繼續寫嗎?”
他回答:“我一天至少可以寫三篇。”
當時我們哈哈大笑,但是從這個對話當中,我們也能看到,不管是寫作還是其他技能,很多人學習時別別扭扭或者學習后無法堅持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是沒有意識到所學技能的重要性,或者說沒有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問題。
很多時候不是無法下筆,而是不想下筆;
其實也不是不能堅持,而是覺得堅持也沒什么必要。
聽說讀寫,寫作能力其實是我們人的四大基礎能力之一,文字寫作是重要的傳遞情感和觀點的方式,也是最普遍的溝通技能。
但是這項技能又和我們平時所了解的大多數技能,無論在學習方式、學習周期和回報方式上,都不太一樣:
1、學習方式可以融合在每一天,每一個感悟,甚至每時每刻當中;
2、學習周期長,可以隨著我們的成長、閱歷經歷的提升而提升,可以持續學習一輩子;
3、回報方式更多呈隱性,潛移默化、默默回報,所以一般人可能看不到。
就拿我自己來講,我雖然寫作9年,但是在前五六年的學習過程中,其實沒有收獲任何顯性的成績,沒有粉絲、沒有出書、也沒有多少點贊和評論。當時我更多將自己的思緒寫在QQ空間和自己的筆記本上,看到的人少,自然傳播面也很窄,但我很享受創作的樂趣,用文字搭建屬于自己的世界,這種感覺很好。
新手寫作無法下筆?我從三個方面來系統解決這個問題
真正開始有收獲,是在我寫作的第六年。我買了智能手機(以前我一直用的老人機),換了更大的發文平臺,隨著持續更新找到很多同頻共振的讀者,然后順其自然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和第二本書。
記得當時出書時,編輯老師和我聊:“懷左,你預計這本書可以賣多少冊?”我說:“最多幾千,如果能賣完一萬冊的首印,那就謝天謝地了。”她當時笑著和我說:“我們都很看好你呢,雖然你年輕,但是你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人,你的文章也是。”
我沒敢想太多,同時我在生活中也是一個看做事,但不怎么思考結果的人,這樣的做事思維可以讓我少一些焦慮,多一些踏實。結果我那年很幸運,八個月后,新書的銷量過了十萬冊。
沒人和我說:你堅持寫東西,未來你就能賺多少錢,收獲某某資源,變得越來越好。即使有人站出來這樣說,我也不會相信,就像我剛才提到的,寫作的回報更多呈隱性,總是突然而至,轉角遇到。
很多新手一直無法下筆(不想下筆),更是是因為沒有看到寫作的重要性。在我們過去的教育中,寫作文的痛苦深深印在了很多人的心中,因此他們一寫東西就能想起以前抓耳撓腮的回憶,再次提筆時,自然別別扭扭,無法下筆。
事實上,當我現在回頭再去看時,其實我們可以將寫作重新定義,它不再是考試的方式,不再是逼著我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第一,寫作是表達和溝通能力的一種,它與說話一樣重要。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可能和每個人都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尤其是社交媒體時代,我們更多是線上通過文字交流。而寫作能力強的人,便能夠通過文字來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傾向。在寫作的過程中,其實你的知識和經驗會逐步積累,以及對人事本質的洞察的能力還有你的情商和智慧,也會慢慢提升。
所以在這個時代,寫作已經成了最基本的溝通技能,它和演講一樣,是展示自我價值時成本最低,但也是傳播個人能力、態度和經歷的最佳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從底層上決定了你的溝通能力,進一步影響著你的生活和未來。
第二,寫作是個人能力的放大器。
假如我是一個攝影師,那我的服務范圍在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有限的,我的人脈圈也相對有限。但是假如我還會寫作,我就可以將自己的經歷、攝影技巧、作品等在網上傳播,讓更多人認識我,樹立我的個人品牌。
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他們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同時事業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當專業能力與寫作能力疊加組合時,我們普通個體便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專業,超越行業內競爭者。
第三,寫作是幫助我們的進步的高性價比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是沒有足夠的動力時,他還是讀不進去。同時在讀書時他們有一個共性的問題:讀完記不住,感覺像沒讀一樣。其實這樣的問題我也遇到過,很正常,對于知識的接受和消化,我們都達不到百分百的效果。那有沒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吸收書中知識的方法呢,有!就是寫作。
寫作是一種輸出方式,寫一段時間你便會感覺到自己知識面的狹窄,也就預示著你需要通過讀書等方式進行輸入。
今天你想寫作,但是假如你沒有輸入任何新知,或者沒有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產出自己新的思考,那么,你可能什么也寫不出來。所以,寫作會倒逼吸收知識,深度思考,更好地消化處理和輸出知識,這是一個將個人成長內化成短期有效目標的過程。
以上是我對于寫作的三種重新定義,對于寫作新手其實也是一樣的,當你換一種視角去看寫作時,其實你會看到它重要的地方。放在生活中也一樣,換一個角度看生活,我們會看到更多的世界。
寫作很重要,只是你沒有看到。
二、行為層: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記得我第一篇文章,前后加修改花了大概一周的時間。寫之前歐文也覺得很難,但是真正開始動筆之后,順著想法也就慢慢下去了。而且成功寫完第一篇后,我的自信心大增,直接就去寫第二篇了。
很多寫作新手在剛開始接觸寫作時,他們很想開始寫東西,但因為沒有經驗,所以不知道寫什么,或者總是擔心自己寫不好。于是他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敢寫,也不愿意動筆寫。
大部分人,因為怕自己寫得不好,即使寫了東西,也不太敢公開分享出來。但我想說的是:第一步邁不出去,永遠不可能知道第二步的路該怎么走。
這里我有兩個原則,學任何新東西其實都能用到。
第一,只管去做,先開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會放棄寫作,本質原因并不是自己沒有天賦,而是心理建設沒有做好。剛學了幾天,被批評了一下就受不了了,內心難過,要么就是覺得自己不行。
假如我批評你睡覺,你就不睡了?批評你吃飯的姿勢不好看,你就不吃飯了?批評你賺的錢少,難道你就不工作賺錢了么?所以只管去做,但一步步做事的過程中,不好的點,我們自然會慢慢改進。
同時,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沒有開始,沒有完成,怎么會有后面的一步步變好。
第二,臉皮要厚,積極分享
厚臉皮是進步的基礎,在寫作中也一樣。很多新手寫了東西也不敢分享,怕別人說,怕別人瞧不起。其實這有什么,說一說,我們又不會掉肉,而且正是在承受壓力的過程中,我們才有動力會往更好的方向去做。
你是個新手,又不是大師,你怕什么。寫作的過程就是你不斷發現過去寫得很差,然后不斷精進的過程。而每一個厲害的作家也都是這樣從磕磕絆絆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當你寫的東西越來越多時,思考鍛煉的機會就越多,這樣才會寫出更加成熟、深刻和有價值的作品。
關于學習的方法,我有一個自己嘗試多年并且經過反復檢驗的方法:
先學底層方法+然后刻意練習
說白了其實也很簡單,即先了解你所學技能的大概框架,把需要的大概內容都先整明白,然后就開始配合執行力去做。在做的過程中繼續學習,不斷完善,然后隨著時間的積累,越來越好。
這里面有幾個重點:
第一,要用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去學習底層邏輯,不要拖拖拉拉,越快越好;
第二,了解差不多后就可以開始練習,不要一直學,要將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
第三,因為我們只是學的大概框架,這中間還有很多細節,在練習中逐步充實;
第四,用時間去堆,幾天幾個月也肯定是不行的,日積月累,才能逐步精進。
放在寫作當中也是一樣,練習的方法就是把寫作這個大技能分解為小技能,比如標題,選題,大綱、開頭、素材、金句、排版、修改等等。
然后去學習每個部分的具體方法,全部學完之后就可以開始練習,然后一邊練習一邊復習總結。當這些大致內容了解清楚之后,每個小技能又可以逐步拆分和細化,然后再逐步加深。
每次的刻意練習,其實都可以當成寫作的小練筆。比如,平時我們在發聊天信息,發朋友圈,發微博的時候,我們可以多點思考,認真編輯文字,把它當成寫作的小訓練。
一篇完整的文章叫寫作,而一句話、一段話也是寫作。所以,試著從這些短句寫起、練習,刺激你對文字的敏感度和語言習慣。慢慢的,你的文章會越寫越好。
這樣的方法有什么好處呢?
首先,它是有步驟的。可以直接打消你20多天就想成為大師,月入十萬的妄想,讓你踏踏實實落地,切切實實學習;
其次,它是有邏輯的。將大項目拆解為小項目,全面了解再各個突破,科學系統,適合每個人去運用。
最后,它是有效果的。學習、拆解、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知識和實踐結合,隨著時間的積累,效果顯著。
在《寫出我心》這本書中,作者提到“能力好比地下的水。”無人擁有這水,然而你可以汲取。你努力下功夫汲取,它終將歸你使用。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新手科學合理地展開學習。
三、習慣層:走得遠比走得快更重要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這樣他們長大后,自己便能獨立且合理地應對很多事情。
學寫作的時候也如此,當我們意識到重要性,重新定義寫作,并且學會了科學的方法之后,我們還要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好習慣可以讓我們走得更健康、更長久、可以更好地走下去。
在我9年的寫作路上,其實我在各個平臺認識了很多寫作者,但其中百分八十的人,后來會淪為陪跑,跑著跑著就放棄了,然后在寫作圈里再也看不到了。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寫作習慣沒有培養好。
我有兩個做事的原則:
第一,把事情做到極致,獎勵自然會有。(當然,這里的極致,其實更多指無限靠近)
第二,慢即是快。(做事的心態很重要,內在不穩,外在早晚會崩)
大多數放棄的寫作者,都是最開始的時候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自己的期待值過高,或者是一味只追求利益。就像我在前面講到的,寫作是一個底層能力,你去好好做,別給它一開始就加好多負擔,想著要賺錢,要逆襲,負擔越重,崩得越快,越走越歪。
接下來,我來分享幾個可以幫助寫作新手持續走下去的習慣,同樣是分為思維層和行動層。
第一,思維層面
1、你是新手,先接受寫得差這個事實。
承認自己剛開始寫得很差,可以讓自己放松,不著急出成績,可以讓自己慢慢積累,學好基本內容。現在的人大多都很焦慮,以慢為快,其實是一種差異化競爭的思路。
2、不要將寫作當成任務,可以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隨時隨地隨性開始寫作。只要你不刻意追求大塊的、固定的、安靜的寫作時間,還是能抽出很多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任務的。其實,白天會溜走很多人不注意或沒有利用上的零碎時間。很多作家,都會有坐地鐵、飛機和高鐵的寫作經歷。即使當前你沒書桌電腦,用手機寫也很方便。
3、眼光放長遠,不糾結于小利。
第二,行為層面
1、寫作時一口氣寫完再修改。
邊寫邊改會打斷你的思路,一直寫,不要停。這里的不要停,主要是指你要有推進寫作的狀態。哪怕你寫到某個部分突然卡殼,不知道怎么寫了,也不要停下來。這時你可以繼續思考,如果思考不出來,你可以搜集資料,或者直接寫你認為好寫的部分就行了。
記得先完成、再完美,一口氣寫完再修改。
2、將靈感化為日常。
靈感是轉瞬而逝的,我們可以用一個方法隨時記錄靈感、整理靈感、并隨時調取——做素材庫。我自己會將自己想到的、看書看電影看到的好內容好想法都記錄下來,到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素材庫,方便我隨時調取資料。
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我可以隨時找靈感,一個點會促發另一個點,所以我可以每天寫出很多內容。
3、制訂可實際操作的計劃。
有些新手一上來就是要每天寫三千字,這樣其實是不現實的。哪怕你努力確實可以做到,但萬一你有事、生病或者因為其他原因,總會有做不到的時候。所以我們在制訂計劃的時候,計劃的實操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之前說過,制定寫作目標時,一定由易到難,可量化,可執行。對于初學者來說,沒必要上來就要求自己寫一篇完整的文章,但要確保自己每天都能寫點東西。
這里建議定一個每天寫多少字數的目標。大家可以評估下自己的輸出能力,不清楚的可以先試著寫幾天,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然后再定一個實際的可執行的目標。比如,每天寫200字,300字,500字,后面轉成1000字等等。
【小結】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的寫作經驗,對新手提的一些建議。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更多人可以意識到這一點,同時希望更多人可以放平心態,慢慢學,一步步成長,科學合理地去學習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