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走著走著,2021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
站在歲月的轉(zhuǎn)彎處,不自覺地回望走過的四季。陡然升起又老一歲的慨嘆!
喜歡聽軌道作詞作曲的《不想變老》這首歌,但終究拉不住春的衣袖,也希望時光能倒流,但看到的是頭上的白發(fā)、臉上的皺紋在遞增,乃至腿腳也大不如從前的靈活。不過,心智還不算太遲鈍。
生活需要儀式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一次萬人參與的跨年演講的。但我們從四季走過,值得被認真對待。那就用自己的方式,給平淡的生活增加一個儀式感;用“萬字長文”,給自己做一次復盤!
因為要寫“萬字長文”,著實有點燒腦。這幾天不斷地問自己:
這一年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呢?又有哪些收獲和喜悅?
如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呢?
為了找找感覺開始落筆,借著冬日的午陽,獨自登上市中心的過街天橋,抬望眼,白云悠閑,高樓林立;望下看,車輛川流,行人如織。
而今,忙碌似乎成了這個時代的主流形態(tài)。
那么,此時自問自答:我是誰?自然也是蕓蕓眾生的一分子。還好,有一句話對自己很療愈:這個世界對平庸有無限地寬容。
亦如詩人卞之琳的《斷章》里幾句: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或許此時連個看你的人都沒有,其實這才是真正存在的自我。那么,這些忙碌的人,也是各自忙自己的。他也只是別人的風景或者什么也不是。
其實,登上天橋就已經(jīng)氣喘吁吁了,接納歲月,接納變老,才是自己應(yīng)有的心態(tài)。在天橋上來回踱著步,盡情地感受冬日暖陽,無須再去疲命奔波而能衣食皆安,天地之間還有一個小小的我,足矣!
想想這一年走過的日子,有柴米油鹽,也有詩酒花;有遇見,有收獲,也有遺憾和失落。
那就借由文字來一次回放吧!
(一)走在春天里
如果將鏡頭回放,那么,春天便是一年的開始。
喜歡春天,因為是播種的季節(jié),行走在生機勃勃中,就來了“精氣神兒”。也想,春天播下種子,想種點什么就種點什么。比如:種點兒五谷雜糧,或者餐桌上需要的黃瓜,豆角什么的。亦或圍個柵欄種上凌霄花、牽牛花,還有絲瓜眉豆的。然后,踩著堅實的土地,聞著泥土的氣息,撒下汗水,看著禾苗長大。
而今,不稼不穡,不工不商,卻倒懷念起小時候種田的光景來。
說起這個春天,因為疫情的不間斷襲擾,真有些特別。
但就人們走親串友,出門春游的當口,疫情防控,鎖住了腳步。做核酸、宅家,過著自己的煙火。此時,不只是被困的無聊,更多的是感恩。
記得和一位大姐語音,除了問候,也說說疫情,后來聊起退休工資的事情。
我說:過去發(fā)工資覺得是件很平常的事,有時還嫌工資不多?,F(xiàn)在“滴咚”一下,看信息是工資,有一種感動??吹侥敲炊嗳嗽诜揽匾痪€堅守,我們能夠坐在家里按時收到工資,得感恩!
大姐也說:是啊,特殊時期真需要我們做點什么,我們絕不說二話。但現(xiàn)在,好好呆在家里就是做貢獻。
也就是有了疫情之后,對于工資福利以及物質(zhì)上東西,沒有了過多的抱怨。也如我娘說的:都不上班了,有工資,不缺吃喝,好好地照顧自己,身體健康比啥都強。
也許是這樣感恩的心態(tài),寫了一首詩《我在窗口張望》,在公眾號發(fā)布后,婉約妹妹深情誦讀,在其它平臺和微信群傳播著。
特殊時期,當有敬畏之心,很慶幸生活在盛世之國度。
下面選出幾行擱到這里,現(xiàn)在讀來仍覺得心里暖暖的。
《我在窗口張望》
昔日的車水馬龍
繁華的大街小巷
頓然間
寂靜得讓人有點驚慌。
疫情逼近
居家七天聯(lián)控聯(lián)防
一道關(guān)乎生命的指令
刻不容緩筑起一道防護墻
居家的日子
禁足在溫暖的樓房
此時內(nèi)心難安
不時地徘徊去窗口張望
偶有車輛經(jīng)過
一定是逆行者的匆忙
趕往單位、社區(qū)、卡口、村莊……
那些最接近病毒的地方。
全民核酸檢測
小心翼翼有些彷徨
志愿者登記疏導暖心有愛
防護服里定然是堅毅俊俏的模樣
夜幕下,
又去窗口張望
星光下霓虹燈里
那流動的銀光是在為我們守望
病毒來去無蹤
疫情反復無常
災難面前沒有旁觀者
每一個人都是一道防護墻
……
就這樣,在忐忑中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疫情的反復,也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世界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我們當有敬畏之心,通過讀書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抗壓和反脆弱能力。
疫情消散,春暖花開。
解封的日子,門口的兩棵梅開得正好。
雖然不知道確切的科名,但每年的花開都很早。兩棵梅開花時一粉一素,姊妹花似的競芳而香艷著小區(qū)的人們。
花兒是單瓣的,跟約好了似的,說開滿樹綻放。兩梅枝頭交叉之處,白里透著粉,粉里含著白,像是在親密無間地述說著花事,來一場深吻留戀,不負一季花開!
門前的兩棵梅,就像是一雙報春的使者,一對自然的精靈,經(jīng)歷一冬的醞釀,編織一樹圣潔恬淡的花香,恰遇了你我,不偏不倚地就在你的樓頭演繹一場曼妙唯美的詩意!
就這樣,我們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一季春來,一樹梅開。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使命。
何況我們呢?
讀書,寫作已經(jīng)成為一種日常。
因為負責著運營中心的文案編輯和活動策劃,每周兩期書友沙龍,兩期公眾號,還有“夜讀”主播團隊,有時還要和其它團體聯(lián)合做活動,聽起來很忙吧?
其實,做好這一切還要讀很多書,所以,買書也成為習慣,只是讀得還不夠深度,就是那種為了活動需要現(xiàn)抓一些書來讀。
要說一年買書的話,得有幾十本。聽書也占用了很多時間,樊登讀書APP上的書都聽了,發(fā)現(xiàn)一本《鄉(xiāng)土中國》竟然聽了12遍,問自己:為什么呢?也買了書,應(yīng)該是想弄懂吧,但還是不能去清晰分享。
真應(yīng)了一句話:越讀書越覺得自己無知。
因為經(jīng)常和書友接觸,并且都是年輕人,從他們身上看到走進社會的迷茫、遇到的問題想得到幫助的渴望,想讀書而不知所措等狀況,深切感受到樊登讀書的社會意義。
記得一位書友,為了尋找邢臺的運營中心,他趁送貨的機會在街道尋找了半個月才找到我們。一見面,就說:可找到家了。
所以,自己雖然沒有多大的追求了,但覺得余生有了價值。更相信:書是大多數(shù)問題的出口,讀書才能改變!
每年的“世界讀書日”前后,我們會有一個大型活動。鑒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的活動規(guī)模相對小一些,控制在200人以內(nèi)。其主題是:”芳菲四月 春語書香”——2021【樊登讀書】邢臺書友聯(lián)誼會。
我特別為書友寫一首詩,題目就是《書友,你好》,聽著兩位優(yōu)秀的書友朗誦,內(nèi)心有一些感動。
女、書友,你好
男、書友,你好
女、這個稱呼我喜歡
男、以書為友,我們走進一個優(yōu)質(zhì)圈
……
男:我們處在一個網(wǎng)絡(luò)時代,信息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已經(jīng)綁架了我們,大量的時間交給了網(wǎng)絡(luò)。
女:是啊,算一算我們每天打開手機的頻次和時間,真的很嚇人。
《娛樂至死》一書中這樣寫到:人類正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熱愛的東西。
正如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們坐在一起卻各自玩著手機。
……
每多一個人讀書,就多一份祥和,是樊登讀書的愿景 。
每多一個人讀書,就會帶動一座城,也是讀書人的使命。
因為讀書,讓我們活成一束光,溫暖自己,照亮他人;
因為閱讀,讓我們成為領(lǐng)讀者,完善自己,影響社會。
我們是書友,今天很自豪。
我們是書友,大家都驕傲!
這樣,五、六分鐘的誦讀如同與書友交心,也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春天,看著美好的景色,讀著自己喜歡的書,滋養(yǎng)著自己的精神……
(二)感受綠色美好
喜歡法桐,因為它那圓蓋似的樹冠以及葵扇似的茂密的葉子,最能為夏日里的人們遮日成蔭。
在清晨散步,小公園里的法桐綠蔭如蓋,駐足下來,仰首望去。樹冠圓蓋似的,枝葉稠密,層層疊疊,如同給人們撐起了綠傘。
但忽然發(fā)現(xiàn),樹干在不時地脫皮,光光的主干還間或卷起著快要脫落的干皮。順著看上去,枝椏間的皮也盡是開裂著的。
但往上尋去覺得好奇怪:只要超過手指般細枝就有了裂紋,而向上新長著的細枝卻綠得鮮亮,充滿生機。心里有一種憐惜地自言自語:這或許就是成長的需要和過程吧。
此時,心中忽然涌出一句見過的話:就是脫身皮,也要生長。
面對法桐,頓生敬意。
對于自己,還需要努力成長嗎?也經(jīng)常自問。
聽樊登講《好奇心》一書,也買了回來。書中說:擁有好奇心,就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知道了“好奇心”也是保持年輕的秘密。
在樊登讀書讀書運營和為書友服務(wù)中發(fā)現(xiàn),要建立持久的聯(lián)結(jié),自己必須具備“賦能”的能力。在使用網(wǎng)絡(luò)方面,還要學習很多東西。
在封控狀態(tài)下,我學會了在線直播。
鑒于疫情的的反復,線下沙龍轉(zhuǎn)為“線上直播”。會長說:人們宅在家里,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特別是孩子們封在家里給家長帶來壓力和焦慮,樊登讀書的一大板塊就是家庭教育,此時需要我們開啟“線上直播”為書友服務(wù),用書籍引領(lǐng)解決眼前問題。
說實在的,對于我這也是一次挑戰(zhàn)。
首先是對于新科技軟件的使用。不過在年輕人的指導下,也就是幾個操作步驟的問題。為了達到效果,自己還購買了兩個直播架。
關(guān)鍵問題是出境,自己心里有障礙。別看站在講臺上30多年,一根教鞭一本書就可以侃侃而談。而面對鏡頭有些忐忑,老覺得那種網(wǎng)絡(luò)化的形式有些虛擬,自己拿捏不準以什么狀態(tài)面對,和講臺上的情形完全不同。比如:語氣、語調(diào)、語速、語態(tài),甚至表情、手勢等都是有別于老師講課的。看著網(wǎng)絡(luò)上的主播們那種瀟灑自如的狀態(tài),覺得很難突破。
那就“刻意練習”吧,先是用語音分享,再后來出境短時分享,幾次之后,用自己的視頻號發(fā)起直播。
當然,更重要的是先讀書,整理分享重點。于是,選好書就開始閱讀劃重點,關(guān)鍵是怎樣才能留住觀眾,一本正經(jīng)的說教顯然不行,所以,這的確是一個挑戰(zhàn),并且需要反復歷練。
為了輕松一些,我們常常邀約優(yōu)秀書友做主播或參與互動,目前以及堅持半年多了,還有很大的優(yōu)化空間。
走進一個優(yōu)質(zhì)的圈子,就會帶動你成長。
在“書香邢臺”公眾號開通了“夜讀時分”欄目,也有十幾個主播積極參與,這樣就豐富了公眾號的內(nèi)容,這種形式大家也喜歡?!巴窦s”老師是我們的主力,不但讀得好,重要的是能為大家指導、配樂、剪輯等。
作為曾經(jīng)的老師,覺得讀起來應(yīng)該沒問題的,但是錄起來可不是輕松的事情,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聲音有些發(fā)啞,語氣也跟上課似的。于是,虛心請教,跟著婉約老師的語音反復練習,然后再錄;在播放中找差距。逐漸地有了“夜讀”的味道。自己讀得不是太多,但讀的時候往往要錄很多次,多是在晚上靜靜地讀,反復地錄。記得有一次錄了十幾遍也不太理想,第二天繼續(xù)。
有趣的是會長也要參與“夜讀”,于是找了比較適合的文字發(fā)過去。會長也說:聽別人讀得很自然,自己讀起來才知道不容易。那也是憋足了勁反復讀、反復錄。重在參與和學習。
夏天的美好,還在于去感受大自然的風清意蘊。因為還有自己的公眾號,時常需要去街市里捕捉鏡頭……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
真是的,雨后的早晨,迎著朝陽散步,微風正好,空氣清新。
小區(qū)里的池塘正熱鬧:一池荷花如芙蓉出水,錦緞似的花朵晶瑩剔透,讓人心生喜悅;但也有落在綠葉里花瓣,坦然自若地酣睡著;幾只鴨子在稠密的荷葉間嬉戲,木橋上的人們架著相機捕捉著美景。
一天里,最美好的時刻,問一聲朝陽你好!。
那么,若在傍晚時分,蝸居了一天,出去走走,看斜陽暮云,也是不錯的。
此時,陽光褪去一日的熱烈,一切像被柔化了似的,顯得縹緲起來。夕陽透過樹影留下一地余暉。
沿著街道,走走、停停,賞花惹草;拐進小公園,健身器材上練練腿腳。清風徐來,透過樹枝的余暉,樹上的葉子閃著亮光,映照著地上的花草也斑斕起來,這溫柔的美景讓一天的燥熱減輕了許多。
黃昏是寂靜的,一些年長者早早吃了飯出來,坐在石凳上,閑聊著,晃動著手里的蒲扇趕打著蚊蟲。
街燈次第亮了起來,跳街舞的也趕著趟兒群聚而來。聒噪的音樂,抖動的身影,圍觀的路人,成了城市里的街景。還有,夜市的喧囂與燒烤味兒,彌漫在空氣里。
這一番熱鬧,將一抹黃昏揉碎……
邊走邊想,假若自己還年輕,會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做點什么呢?
“城市書房”是我夏季去的比較多的地方,一來可以有書看,二來環(huán)境好溫度適宜。順手從書架抽出一本《長長的路,我們慢慢走》, 是余光中的散文集,名字和封面很唯美:兩只貓在悠閑地慢行。
翻閱之后,按打折價買回家。書中一句話很有意味:
用一生抵達一個山盟,目的地呢,則遠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達,好讓我永不下車!
大概符合自己的心境吧,成了枕邊書。
(三)最喜莫過于秋色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p>
走在晨風里,似有些許涼意。倏忽之間,一片葉子打著轉(zhuǎn)兒落了下來,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輕落眼前……
季節(jié)就是這樣按部就班地倥傯前行,起承轉(zhuǎn)合中,世間萬物也在這循環(huán)更迭之中,履行著自己的使命。
喜歡秋,不只是因為年齡。多是由于在農(nóng)村長大,唯有秋天,才可以見證瓜果飄香,五谷豐登。當然,這也是對一個農(nóng)村家庭一年全部希望的考量。
一葉落,天下秋。
人生也是如此,在日常的不經(jīng)意間長大、成熟、慢慢變老。年華流逝,曾經(jīng)捧在手中不肯放下的童話書,早已不知蹤影;不想老去,時光又匆匆,翻開記憶中的留存心若悵然。
有人說,秋天是詩意的,是屬于詩人的。
要說傷秋,最是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
手頭有《李清照詞傳》,“序”里說,秋風起處最憶她。
是啊,誰讓一個春風般的女子卻遍寫秋風的涼?這也難怪,亂世之中哪有柔情呢?洗盡鉛華,才得傲骨吧!李清照在風中行的姿勢,讓許多人贊美,如果命運能夠重新選擇,我想李清照不會選這一路顛簸的風塵吧?
在秋季,每當“傷秋”襲來,便想起小時候農(nóng)村的大人們掛在嘴邊的話:忙得也死的空兒都沒有。所以,他們的閑情逸致大抵是揉碎在深土里了。
面對殘花落葉,人們硬是生出一種憐憫之情,而當我們思考的時候,會問自己:它們知道嗎?
也有人會疑惑:為什么草木無心,也能自然的生長、開花、結(jié)果,而有心的人,卻不能那么無憂的過日子?
林清玄的文字做了很好的回答:
你非草木,怎么知道草木是無心的呢?你說人有心,人的心又在哪里呢?假若草木真是無心,人如果達到無心的境界,當然可以無憂的過日子!
舉一杯清茶,掩一卷詩書,將夏日的遺憾在秋風中化解,在浮躁的內(nèi)心蓄滿溫柔,不辱金秋!這便是對“秋”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吧!
秋天里,去山區(qū)去田野,一切煩惱皆為云煙。
和朋友一切去摘秋梨,穿行在梨樹林,拿出自拍架,配上音樂,發(fā)一段抖音。美得就像梨園是自家似的。這也是收獲吧!
去秋游,在花叢里聞著香,在清風白云里感受天地的饋贈和大自然的美,趟一身土,粘一身花香,也是收獲吧!
回老家,在老母親的菜園里,割一把韭菜,摘幾個秋瓜,吃一頓大鍋菜,也是收獲吧!
對于我,秋天里還有個“教師節(jié)”,雖然退休多年,仍然收獲一大波的問候。今年學生的一封信,則是最欣然的事情。
敬愛的趙老師:
您好!
? ? 這是一封遲到的信,您是不是感到很意外!?(請您不要看末尾署名,猜猜這個學生是誰?嘿嘿)
不是因為教師節(jié)到了,我才一時興起,而是因為——作為您的學生——我?guī)缀趺刻於蓟貞洺踔腥昴乔嗍[歲月,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您站在講臺上給我們講魯迅、講汪國真的一幕幕場景更是時時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學生時代,是每個人一生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時刻,我的學生時代,因為有您,而變得更加珍貴。
1990年代,那時的國家還并不像現(xiàn)在那樣富有美麗,沒有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高樓大廈,更沒有高鐵。汽車也是“老三樣”(當時根本就不敢想這輩子自己會開上汽車)。每當拿起初中畢業(yè)照就覺得好笑,那真是一群“土孩子”。
但于我,覺得初中那三年是我一生最絢爛多彩的時光。
因為——我遇到了您,一個可親可敬的老師,從此找到了打開人生大門的秘鑰。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我沒有毛主席的豪情壯志,卻頗多“少年愁滋味”。
您可記得,初一上學期您讓我在全校的詩歌朗誦會上朗誦現(xiàn)代詩歌《什么是風流》,我一下子有點懵了:普通話、詩朗誦、眾目睽睽?我真的不敢想。但在您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做到了,還拿了一等獎。
這是一件“小事”,卻讓我走上了自信的人生旅途。
老師,謝謝您送給我的“風流”!
都知道,語文學起來很復雜,好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學,我也是茫然的。但您的一句話讓我們很快入門,就是“跟著感覺走”。這是一首歌的名字,站在課堂上的您,常常欣然地說:“來,同學們,跟著我的感覺走!”
您的教學很超前,您用投影機給我們講伊索寓言故事《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用錄音機的給我們播放了《老山界》;還帶著幾位學生到市里的新華書店為我們買來一堆圖書,建立了“班級圖書角”。
您告訴我們,知識遠不止課堂上的那些內(nèi)容。我豁然開朗了,原來,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而您——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才是熱愛。
初中三年,生活條件很差,精神卻很富有。
我們吃三毛錢一份的飯菜,喝得粥跟清水差不多;晚上宿舍里一條通鋪睡十幾個人,有時說笑到半夜也睡不著。夏天晚上下雨屋頂漏水,水都流到了被窩里。哈哈!苦不苦?現(xiàn)在想來,竟成了有趣的故事。
有人說,無論過去的日子多么艱苦,回憶起來都只有一種味道,那就是甜蜜。甜蜜還來自您對我們生活上的關(guān)心和照顧:多少次我們在您家跟著錄音機唱《星星點燈》《水手》,心里充滿理想;還會瞅機會跑到您家里吃“小灶”。記得,第一次在您家里吃飯,我才知道原來一頓飯是可以炒兩個以上的菜的,原來菜是要從鍋里盛到盤子吃的。
哈哈哈~
初中三年,我真正感受到了您文學功底的深厚和講課的魅力——漂亮的板書、俊美的毛筆字、標準的普通話,還有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堪稱語文教學的“四絕”了!
上初一,我們滿口土話。您從聲調(diào)教起,還用兒歌讓我們練習。
檢查嗓子 ā ā ā
聽不清楚 á á á
吃了一驚 ǎ ǎ ǎ
烏鴉唱歌 à à à
四個聲調(diào)的“啊-啊-啊-啊”讓我們這些說土話的孩子們迅速學會了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的、得、地”的形象講解,至今讓我獲益匪淺,有趣的作文課給我的寫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chǔ),并在工作中發(fā)揮優(yōu)勢。
感謝您,我親愛的老師,初中三年,我真的“吃得很飽”!
三十年過去了,彈指一揮間!
學生也已然不惑之年,但在學生心中,您永遠是不老的“青春之歌”。
在您面前,我們永遠是不諳世事的孩子,活潑、調(diào)皮、打打鬧鬧。
此情可待,追憶成詩。
您在講臺上瀟灑的舉止和慈善的眼神,打動著我們,也曾立下“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信念。而今,雖沒有成為老師,但對于老師的敬意和思念與日俱增。
這是一封遲到的感恩信,千言萬語說不盡對您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片段回憶,零散瑣事,就像一首首優(yōu)美的曲子,時??M繞在我的心間,伴隨我一路長大,無懼風雨。
紙短情長,萬言難盡。還是借助網(wǎng)絡(luò),直線到達!
老師,我會謹記您的教導:謙虛謹慎 不驕不躁,努力爭做新時代的“好學生”。
祝愿老師:身體健康 青春永在 !
好一個“紙短情長,萬言難盡”!這幾頁文字,完全可以抵一個色彩斑斕的“花果山”。
(四)安好,大約在冬季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其《旅行的藝術(shù)》一書中寫道:
“時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將老,徐緩漸近,每日變化細微,殊難確察,日日累疊,終成嚴冬。因此,要具體地說出哪一天是冬天來臨之日,并非易事?!?/p>
苦寒的歲月,過冬似乎是一場修行。所以,不必嘆惋萬物的凋零,也不必埋怨寒冬的清冷。四季的輪回,各循其道,各有獨特的風景。
而我們也正好放慢腳步,借冬季裹藏一下曾經(jīng)的張揚,安頓走過四季的疲憊之心,看雪花飄舞,聽煮茶品茗之樂。
記得立冬那天,鄭重其事地包了一頓餃子,撥拉了幾個菜。一碗餃子,一杯溫酒,便是“我在”的美好。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p>
冬天,相對出門少了,也安靜了許多。臨窗翻書,在通透的空靈中與先賢神交,在書中感受溫暖,于寂靜中感知存在。
在冬藏中或許可以頓悟......
最近讀的一本小書《人間值得》很暖心。一個90多歲的老奶奶,一個平凡的人生,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慈祥的老人給你講故事。
作者恒子奶奶在書中這樣寫:命運就是與人的關(guān)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個人突然出現(xiàn)帶給你某些東西,特別是改變?nèi)松闹匾D(zhuǎn)機,會在某時某刻突然降臨。
90多歲的恒子奶奶仍然堅持每周4天的全天工作。她堅持坐診和巡診70年,成為深得患者信賴、愿意傾訴心聲的心理醫(yī)生。她的經(jīng)典句子是: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
我這么說,并非否定人的努力。決定“想要這么做”,那就為之努力,我認為這是既重要且必要的。只不過,努力并不意味著“必須如此”,更不意味著因此變得頑固、偏執(zhí)而喪失柔軟性。
說得多好啊,每個人都會有煩惱,既有職場中人際關(guān)系的困擾,也有來自家庭的矛盾,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人人都有被煩惱困住的時候。
所以,在現(xiàn)實和自己的心情之間找到平衡點,簡單來說,就是如何把人生過得值得,過得歡喜。
有時候,是我們想得太多,或者是能力不能及,要腳踏實地,人生只要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
對于我,還有一件忙的事情,就是邢臺“2021有請講書人”大賽。
因為疫情影響賽程拉得很長,歷經(jīng)三個多月,于12月10日決賽完美收官。作為核心團隊的組織者之一,又負責參賽選手的講稿和賽事對接,所以,這個冬天很忙碌。
從2017年的第一屆“我是講書人”大賽,一直到今年的“2021有請講書人”大賽,邢臺的賽程基本分兩個階段,一是按照樊登讀書總部的賽程向上推送;二是作為邢臺的一個賽事,有自己的賽段和流程。
因為有宣傳部和團市委主辦,講書人大賽更有影響力。作為承辦方更要盡心盡力,所以,和每一個人溝通,進行線上線下培訓、審理講稿、上傳視頻等都要深度參與。但看到那么多優(yōu)秀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樂在其中。
邢臺市“2021有請講書人”自9月開賽,經(jīng)過海選、預賽和決賽三個階段,吸引了200余人報名參與線下線上培訓,上傳講書視頻。選手們除市區(qū)以外,還有來自各區(qū)縣的讀書愛好者。遴選出優(yōu)秀講書短視頻推薦至“樊登讀書”總部組織的大賽,11位選手晉級,其中王梓昀、褚美影榮晉石家莊賽區(qū)前8強,王梓昀進入全國30強總決賽。
一本好書,一次成長。
2021年12月10日下午,在邢臺市逗號立方購物公園一層大廳,舉行了邢臺市“2021有請講書人”總決賽,20位優(yōu)秀講書人閃亮登場,推薦好書,精彩演講,展示出讀書人特有的魅力和風采!
作為評委,看著臺上的講書人,滿心的歡喜。
結(jié)束后,又組織了優(yōu)秀講書人線下交流會,為整個賽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當然,有很多人也問:你的活動安排的夠滿的,累不累啊?怎么有那么大的動力???
此時,也許只有《心流》這本書能夠回答了:
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達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獲得內(nèi)心的秩序與安寧時,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悄悄地潛入了你的心,使你快樂。這就是你的“心流”體驗。
心流能帶給你的,不只有幸福感,還有價值更高的東西。所以,我們都應(yīng)該去生活中尋找那種“渾然忘我”的心流時刻!
在冬天,享受美食是不可少的;幾個好友相約,找一個優(yōu)雅的去處,聊一聊“文藝”,亦可小酌一杯。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是啊,生活是自己的,“文藝”是大眾的,也是我們的!
尾聲:
走過四季,到底收獲是什么?
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可以坦然地說:只問耕耘,莫問收獲!
因為,還能夠忙碌是一種幸福。
正如,每次回家探望80多歲的老母親或者打電話,都會說:有點事兒做,不寂寞。
如果細數(shù)一下看得見的東西,那么也是可以晾曬的:
1、用掌控的方式降了體重,當然還是超重狀態(tài)。但朋友一見面,說“苗條了”,還是很喜悅的。
2、買書大約60多本,大都翻翻,與心里相契合的就讀一讀。不過,還有10多本沒打開,時不時地作為“禮物”贈送。
3、在“書香邢臺”和自己“歲月菩提”兩個公眾號寫文章有百篇之余。三篇讀書筆記發(fā)在報紙上。
4、學會了玩“抖音”,還起名叫“書蟲”,一天一條,美文+圖片。還學會了剪映,只是沒有那么“嗨”,粉絲上漲不快。有朋友笑我:經(jīng)常那么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不好玩,誰關(guān)注啊!當然,自己也不以為然,我說:呵呵,要的是“垂直”。
5、開啟了視頻號直播,主要是運營中心的線上沙龍,分享好書。不過,還是那種慢火細煮的狀態(tài)。一開播,你在與不在,“我在”。太需要突破了。
6、還干點活兒唄?當然,還是鍋臺上的女人。有了抖音、視頻號,學做飯很方便。學會烙餅、調(diào)餡兒,炒菜,做飯花樣多了,家人當然高興。
7、最近買了兩個沙漏,30分鐘、10分鐘的各兩個。除了我用,還給我家露.C兩個,以便用來把控時間。先從未讀完的書開始。午休前10分鐘,晚睡前30分鐘,基本是一分鐘讀一頁。這樣,將枕邊的《人間值得》《一平方米的靜心》《象與騎象人》三本書讀完了。
堅持好多天了,有一種獲得感,這個時間,其實是截留了刷屏的時間用來讀書。
回過頭來,從四季走過,也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的。
我們都是風雪夜中的趕路人,認真過好自己,不荒廢,不苛求,讓你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的隆重。
《道德經(jīng)》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水往低流,日出東方,萬物應(yīng)勢而生,人生隨緣而止。
所以,順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漫漫人生路,但求自然而然,過好余生每一天。
如果說,新年之際有什么愿望,那就繼續(xù)著平凡的生活,讀著自己喜歡的書,吃著粗茶淡飯,內(nèi)心卻有詩意相伴。
寫在年尾:
相遇,多么動人的詞語,想起來都覺得無限美好。人生就是一場盛大的相遇,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便有了歲月。
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
在歲月面前,在詩人面前,我們都是一粒塵埃。所以,凡人的快樂,很微小,但很知足。
無論2021都做了什么,都要給自己一個掌聲。再平凡的生命,都有屬于它的價值,只要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它一定可以閃耀發(fā)光,發(fā)熱,成為內(nèi)心強大的自己。
未來歲月漫長,依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