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看了不少的成功學,聽了不少的勵志話,但是真正有幾個人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今天,我來一步一步剖析,我們和我們看到,聽到的“雞湯”。
首先,
①什么是雞湯文?
雞湯文就是能給人正能量的文章 心靈雞湯就是一些激勵人奮發的語句或段子,但是它只注重煽情和語言表述,而不注重事實與邏輯,得出錯誤的結論,給人以正確的假象。是一幫現實中不夠富有,不夠成功,不夠有錢的人賺錢的手段,或者是哪些發家手段不干凈的老板洗白自己創業的工具。
②“雞湯”的危害?
它往往會成為溝通中最常使用的借口,被雞湯擁躉用于勸誡他人。如果留心日常生活,我們就會發現,無論是在工作交流中,還是在家庭溝通中,乃至網絡對話中,心靈雞湯式的借口都是極其普遍性的存在,甚至很多擁有高學歷的群體,在邏輯思維上也極度欠缺,很容易以雞湯式語言進行對話。所以,我們通常都只會聽到“你心態不好”,“你要在自己身上找問題”,“你是一切的根源”,卻很難聽到雞湯擁躉主動表示“我心態不好”,“我要在自己身上找問題”,更加不可能聽到他們說“我才是一切的根源”。換言之,雞湯思維總是用來瞄準別人,很少真正用于自己。其實,被勸誡者只需一句反問就可以讓雞湯擁躉啞口無言:“我是一切的根源,你怎么就不是呢?我不滿意是因為心態不好。”
③如何區別雞湯文和真正的成功學?
雞湯傳輸的是價值觀(努力是好的)或者片面的方法論(要細心,要謹慎,要友善,要寬容,要博愛等等),而真正的有用的“成功學”是傳輸全面的方法論(應該怎樣努力)和片面的方法論之間的辯證聯系(何時應注意細節,何時應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如何平衡拼命努力和健康第一)
其次,
1)人人都能成功,你是否相信
人們相信荒謬的事情,從來都不是什么新鮮事。事實上,無論多么荒謬的
事情,不僅總是有人相信,而且還總是有很多人相信。更為有趣的是,當荒謬
本身荒謬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信奉者的人數可能開始不僅與荒謬程度同步增加,
并且可能會以荒謬程度作為指數戲劇性地增加。
2)自我奮斗,勤奮努力,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便有些人(注意,只不過
是“有些人”)貌似不需要奮斗,甚至懶惰到令人嫉妒的地步,也一樣可以享受
其他人即便奮斗、努力,甚至掙扎都不可能獲得的一切。但這些少數人的存在
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3)努力是應當的,無須強調,“成功學”反復強調“努力”和“奮斗”,多少顯得有些可笑——好像我們可以
不用努力、不用奮斗似的;好像我們不愿努力、不愿奮斗似的。事實上,無
論強調與否,我們都必須努力、必須奮斗。努力是應當的,奮斗是應該的。
4)即便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也都需要努力和奮斗。表面上來看,如果一個人處于資源分布的正態分布曲線的頂部,
那么他就屬于這世界 1%不到的那個群體,所謂的努力和奮斗貌似是不必要的。現實生活中,富家子弟往往并非像他人想
象的那么沒出息,因為所有的現實條件都迫使他們更加努力,只不過,努力的
方式可能不一樣罷了。
然后,
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富蘭克·H·奈特(Frank H.Knight3)有個著名的觀點:“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這是個嚴肅而重要、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才能通過認真思考而理解并接受的道理:無論你多努力,你都很有可能完全沒有機會做到富有富足——你有勇氣接受這樣的現實么?
然而,接受這樣的現實,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從此沒必要努力了。其實,所
有的人都須要努力。只是,強調努力和奮斗是挺可笑的而已。每個人都面臨著
自身一定的局限,而現實又是“資源不僅稀缺,并且分布很不均勻”,所以,每
個人都要努力、奮斗、掙扎,無論是誰無論他原本是什么樣子。接受現實實
在是太困難,因為,每接受一個難以接受的現實的時候,總是不得不面對另外
一個可能更加難以接受的現實。所以說,這世界沒有什么比接受現實更為困難
的了。另外一個煩惱來自于這樣一個事實:盡管“努力”是必須的、應當的,但
可惜卻不是天生的。每個人天生所擁有的是與“努力”相悖的一個習慣——“懶
惰”。
最后,(“方法/解決之道”)
①花幾分鐘,想幾個問題:看了那么多成功學,你為什么很難執行?看了那么多正能量,你為什么依舊懶惰?想提高自制力,你為什么還是辣么松散?
你會發現,這些原因都源于你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以致于沒有動力
②開始確定自己的目標,先問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未來想成為什么的人?基于自身,制定自己切實可執行的目標,在這些問題沒有弄清楚之前,你所做的將會徒勞,并且你做事沒有動力,沒有激情,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③制定計劃,計劃要精確到每年,每月,每一天,每小時甚至每一分鐘,如果你做的計劃太過空泛,不切實際,難以執行,依舊沒有作用。在完成計劃,小目標之后,要懂得獎勵自己,犒勞自己,比如,完成目標后,可以看一場電影,吃一頓大餐,旅行一次……(研究發現,這種效果很好,)
④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后,你要做的就是,執行,行動。
⑤每天晚上進行反省總結,這一點一定要做,行動-反饋-總結-調整-行動-反饋-總結。總結自己一天,完成計劃的效果,計劃適不適合自己,不適合就進行調整,適合就繼續前行,想想自己的時間是不是花在了有利于自己的計劃,目標上,有沒有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總結:
其實,很多人只是把時間都花在了找資料,找各種資源上,而真正實踐,行動的時間很少,所以,行動,行動,再行動!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點也可以運用到我們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