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有好些年,我都以為,自己是六歲才來到這個世界的。現在看來,我不過是個擅長自我催眠的孩子,向腦海中植入稀奇古怪的念頭,讓它落地生根。看到月亮上的環形山,我確信那里有一個和我們那里一式一樣的村莊,村口一棵老榕樹。聽完365夜故事,一直期待貓貓狗狗雞鴨蟲魚開口和我說話。望向天邊綿延起伏的灰色山脈,那后面有個世界,我想象不出,卻被深深吸引。
六歲那年,我捏著皺巴巴的一張毛票去雜貨店。一輛板車迎面而來。道路狹窄,我拼命往后縮,死死抵住身后的墻壁,等它從我面前擠過。心口被什么猛撞了一下。
昏過去的這段時間對我來說并不存在。我只是緩緩合上眼皮,好黑,又輕輕把它們睜開。看到自己在別人的手臂里,大人在旁邊議論著什么。那一瞬間,天地變得無比清晰,我的記憶被分為兩段。在那之前,是一幀一幀的畫面,或清楚,或模糊,有近景,有遠景,里面有人在動,卻也還是靜止的,孤立的。在那以后,“我”這個觀察者才出場。如同一只小螞蟻,每天來來往往只為把飯粒、樹葉搬回家,某天,它在水邊停下,凝視波光粼粼中那渺小的一點,哦,原來我在這里。
故鄉
童年那一幀一幀的畫面,也是彌足珍貴的。
閉上眼,感受夕陽照耀下稻田的氣息,明亮、灼熱、潮濕。蹲下來,把收割后遺落的稻穗一根根拾起,碼在籃子里。青色身子的螞蚱,不時從禾稈間竄出,落在手臂上,迅速跳開。
夏天,是孩子眼中最美好的季節。光著身子在小河里戲水,同伴間大聲呼喝,肆無忌憚的歡笑,和水花一起飛濺又落下。茂密的荔枝林中,知了用盡全身力氣,盛大演出永無休止。仰起臉,任陽光從斑駁樹影中漏下,在眼皮上舞動。
金龜子有一雙綠的發亮的翅膀,抓了拴在線上,看它一圈又一圈地飛。后來,它再也不動了。埋進土里,堆一個小沙丘,插上樹葉,以為下次來還能認得。也捉蜻蜓。紅色最常見,偶爾有紫的、藍的,池塘邊草地上飛起落下。有一種樹,被我們專用。樹干上劃幾刀,白色粘液滲出。拔了長長的野草,用草穗蘸一點兒,輕輕走到蜻蜓跟前,伸到它的翅膀上,它再也逃不脫。
泥土里掘了蚯蚓來釣魚。我從來不敢碰,每次都有別的孩子代勞。小蝦米,大蝦公,小指頭那么長的小魚,前仆后繼來咬。輕輕一提,甩進盛了水的彩色塑膠袋,膠袋周圍用鐵絲箍一圈,就不會翻倒。無知孩童,心中只有釣上魚兒的歡樂,不知憐憫弱小生命,回家時把膠袋往院子里一放,再看時,魚兒和水都曬干了。
秋風起了,夜晚一天比一天長,家家戶戶開始養鵝。小小的鵝苗,養到來年春節,正好夠肥。我們把鵝群趕到稻田里。水已經干涸,還沒有開始耕種,只剩下一茬茬干枯發白的水稻根。田壟上挖個洞,稻稈正好用來生火,把番薯埋進去,邊取暖邊聽大孩子們說著讓人睜大眼睛的見聞。
冬去春來,溪水里涌出一撥又一撥小黑點,像是有人作畫時一甩筆,點點墨汁落在紙上,拖著細細的尾巴。待尾巴褪去,長出了四條腿,青青禾苗又密密匝匝地站滿了稻田。 我們也大了一歲。
后記:感謝陽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完成小心愿。一直想把記憶中的童年寫下來,缺乏動力,也怕寫不好。聽著千與千尋里的always with me,恍惚間又回到那些熟悉的場景,這次作業于我是一次愉快的時間旅行。
本文寫于2016年7月,為認知寫作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