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規定人一定要怎樣活?
怎樣活,如何過。
由誰去評判對錯?
故事一
第一次進店
2.14情人節前夕,一位打扮較為中性的帥氣女生進店,神情比較沉重,預定了一束白玫瑰花束,送某女生,留下了女生地址和電話,由于當時沒想好卡片內容,所以選擇了代寫,卡片內容我記得是:‘好久不見,你還好嗎?’也許是過于緊張還是想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意,最后花束還是由她本人親自送了。
第二次進店
幾個月后的某天,帥氣女生再次到店,心情是愉悅的,挑了一束藍色滿天星。我想,應該是送給同一個人吧。
第三次進店
再后來,帥氣女生牽著她女友的手進店里,并對女友說,‘看看有沒喜歡的,有就帶’,女友頭發長長的,瘦瘦的身材,認真的研究了一下花兒,她們就走了。但感覺她們是特別幸福的。
第四次進店
因為是老老顧客,所以相互加了微信,帥氣女生發條微信過來,說過2天媳婦生日,想定一束花,要特別的,不用太大,錢不是問題。最后,經過溝通之后,就設計了一款白色花紗手捧花——「純情的愛」
推開性別來談,愛與被愛,都是幸福的,這樣不就好了么?
故事二
“我失戀了,連唯一的希望的破滅了”,她對我說。
我笑著答“你連戀都沒有,哪來的失戀?”
“那最起碼我是暗戀他的啊,現在連暗戀也沒有,對于我來說也算是失戀啊”她理直氣壯的說
我沒接上話,也許在我心底里也是認同她吧,因為這是有付出過的感情。
她特別沮喪地繼續說,“我那么大年紀了,現在還是處女,是不是特別不正常啊?”
“怎樣不正常了?難道為了顯得正常一點然后隨便找一個男的破處了嗎?”我回答
這時的她沉默了…
“不要想著要與別人一樣,然后才覺得自己是正常的,每個人的信念是不一樣的,再說了,這樣也真的沒特別大的意義”我接著說
為了活著正常點,難道我們就需要“合群”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