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我們往往習慣于便捷、快速的生活方式,很少有人會正襟危坐地去煮一壺茶,慢慢品。其實,煮茶,靜聽茶釜的聲音,那絕對是一種幽趣無窮的事……
煮茶,是種久遠的喝茶方式。以前,人們的生活節奏慢。于是,煮茶就成了一件從容不迫,舒心愜意之事。
煮茶人從井中取一瓢清水,傾瀉到茶釜中,撒入茶葉,至水火相戰,茶釜鳴聲此起彼浮……
千利休曾經說過:“就茶而言,茶釜一只足矣。”以此來強調茶的真意在內心,而不在于道具的多寡與名貴與否。
同時也透露出茶釜與茶道的淵源,上次有壺友反映在茶道上更推崇茶釜,今天,就聊聊這茶釜的妙趣。
其實鐵壺被當作民用道具,一直沒有專業著作,有待整理和歸類。但我們可以找到 ”茶釜“的資料,可見茶釜被當作日本茶道最重要的器具,而且其資料也是極其詳實可靠的。
就拿鐵釜的結構舉個例子。看看這些細節都是有獨立的名稱的,并且都有實際用途。
釜,圓底無足,可直接安置在爐灶上煮、燉、煎、炒等,仰韶文化時期,便出現與陶灶相配合的陶釜,秦漢以來釜直接置於爐上烹煮食品,比起三足鼎、鬲更為集中火力,可以節省時間和燃料。
三國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詩里的釜指的就是“鐵釜”,無提梁、壺嘴。“茶圣”陸羽在《茶經》中道:“‘釡’音‘輔’,或作‘鍑’,或作‘鬴’。釜,以生鐵為之。
唐代,隨茶文化的傳播而傳入日本。室町時代,茶人千利休將飲茶與園藝、建筑、書畫、花藝、禮儀等融為一體,獨創茶道,釜成為日本最傳統的茶道煮水器皿,在舉行茶事時,茶釜自始至終都擺在客人的面前,十分惹眼。
日本的制釜大師創造出的有代表性的釜有:茶飯釜、棗釜、簡釜、富士釜、兜釜、尾上釜、蜘蛛釜、丸釜等等。近幾年,色澤沉穆、造型敦厚、內斂肅靜的鐵釜成為繼紫砂壺之后頗受茶人青睞的茶具。
用釜燒水,靜心待沸、寧靜充盈,勺水泡茶的感覺,使人能夠融入茶道的靜雅之中,據說茶釜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意,更顯彌足珍貴,如果裝修是古樸格調的,更可以擺一套這樣的茶道釜,非常古雅,韻味無窮。
“鐵壺”日語為“鐵瓶”,有提梁、壺嘴,由“釜”演變而來,釜的鐵質更優質,釜鐵的原料價格是壺鐵的幾倍,更由于日本茶釜從史至今是手工制作,所以,任何一只茶釜都是獨一無二之作。
鐵釜造型一般敦厚古樸,肌理細膩溫潤,觸感豐盈,絲毫沒有鐵質的冰冷,工藝精到,極富動感張力之美和節奏韻律之美。釜蓋往往采用銅制,摘鈕則多以雅致精巧為美。
在日本,當你送別人的茶道具時要加上一層木盒,這是茶道界的一種禮儀。對愛茶人說,茶具的價值在于人怎么去對待它。
劉哥胡(壺)論
在老劉看來,釜實為茶道之魂,幾千年的傳承,造就了茶釜的N種制式,鐵壺也不過是其中一種。
只是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方式,讓鐵壺符合市場需求,但在日本舉行茶事時,茶釜依舊作為最傳統的茶道煮水器皿,自始至終都擺在客人的面前,十分惹眼。
?END?
本期關鍵詞:鐵釜器形、鐵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