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然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外國文學老師講英國文學的時候,重點提到了勃朗特三姐妹:寫了《簡愛》的夏洛蒂,寫了《呼嘯山莊》的艾米莉,寫了《艾格妮絲?格雷》的安妮。當時我就特別驚訝,能出一家子的大作家該是怎樣的家庭。
母親早逝,夏洛蒂三姐妹入讀慈善性機構的寄宿學校,她的兩個姐姐感染肺病先后夭折。為了掙錢供弟妹讀書,在就讀的學校里當了老師,并且默默堅持寫作。后來當過兩次家庭教師,因為忍受不了貴婦人們的歧視、刻薄,就放棄了這個職位。在夏洛蒂31歲的時候發表了《簡愛》,后來也如愿嫁給了愛他的牧師,只是幸福的生活只維持了半年,夏洛蒂就一病不起,享年39歲。
夏洛蒂的《簡愛》,自傳性濃郁,雖然她虛構了很多人物和情節,但是細節的處理和內心的矛盾變化之中仍是她滿滿的影子。所以“簡愛”? 之于夏洛蒂,是對過去自己的回看,是一種對現世生活的態度,更是對未來女性的滿腔期待。? ? ? ?
用我們2020年的眼光來看簡愛這個姑娘,覺得她是雖然出身卑微但活得自尊,雖然寄人籬下受盡侮辱但敢于反抗,雖然其貌不揚但淳樸善良。
再讓我們來看看,夏洛蒂發表《簡愛》是在1847年,比現在早173年。《簡愛》這部書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夏洛蒂塑造了“簡愛”這個女性形象,很好地詮釋了她認為的女性應該是有著敢于反抗的精神美,真誠獨立的價值觀以及追求幸福的愛情觀。
? ? ? ? ? ? ? ? 現代女性的精神美
海倫?彭斯,簡愛在羅沃德學校的好朋友,簡愛欣賞她的善良恬靜、熱愛學習。當我在羅沃德學校受到布羅克赫斯特的誹謗和嘲諷時,只有海倫靠近我,即使布羅克赫斯特要求大家“避免與簡愛作伴,不要同她一起游戲,不要與她交談”,但是海倫還是給我端來咖啡和面包,并且陪我聊天,安慰我:“即使整個世界恨你,并且相信你很壞,只要你自己問心無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會沒有朋友。”
而海倫的出現,也讓簡愛震驚于她的逆來順受。“當生命很快結束,死亡必定成為幸福與榮耀的入口時,我們為什么還要因為憂傷而沉淪呢?”雖然能使簡愛平靜下來,而簡愛覺得“在她傳遞的寧靜里,混雜著一種難以言傳的悲哀”。
海倫代表著當時社會底層的孩子,她們身上沒有公平,沒有自尊,甚至沒有人來愛她們。那怎么才能讓自己的內心過得舒坦些呢?自我救贖,寄希望于上帝,看淡這現世的好壞。然而海倫死了,死于人人害怕的傳染病。所以逆來順受的結局是“悲”的!
作者通過塑造海倫?彭斯的形象,對比突出了簡愛的反抗精神,讓我們明白無論你出身如何,都是在一次一次戰勝困難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我們要堅強,但不是自我麻痹式的安慰。因為你靠不了上帝,人最終靠的只能是自己。
在蓋茨黑德府,她受盡了舅媽的忽視冷酷,表哥的侮辱毆打,表姐的蔑視嫌棄,甚至嘗盡了傭人的嘲諷冷眼。
“我不敢有絲毫閃失,該做的事都努力做好,人家還是罵我淘氣鬼、討厭坯,罵我陰絲絲、賊溜溜,從早上罵到中午,從中午罵到晚上。”
表姐告誡簡愛“你得學謙恭些,盡量順著他們,這才是你的本分。”
而簡愛呢?“我依然熱血沸騰,內心那種奴隸的反叛情緒,激起了一股狠勁,支撐著我”。簡愛其實可以討好他們,讓自己變得熱情聰慧,這樣他們會對她寬容些,然而簡愛不愿委曲求全,她的身體里流動的是倔強的血液,是抗爭的意識,絕對不可能投降認輸。
在和里德太太的對峙中,簡愛獲得了第一次勝利,第一次嘗到了復仇的滋味,然而回味起來卻苦澀難受,“我愿意發揮比說話刻薄更高明的才能,也愿意培養不像郁憤那么惡劣的情感”。雖然處處遭受不公正待遇,可是簡愛還是選擇了與善良寬容為伍。
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簡愛忍受的不僅是生活上的貧乏,更是心靈上的折磨,所以她必然會離開這座沒有熱度的房子。房子可以破舊,卻不能沒有溫度。
? ? ? ? ? ? ? 現代女性的愛情價值觀
《簡愛》之所以一出版就名聲大振,還在于作者所宣揚的一種愛情觀——自由平等,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在作者筆下的愛情關系里,簡愛與羅切斯特不是貴族與平民的關系,更不是附屬與主宰的關系。
羅切斯特之于簡愛,不是吃喝玩樂的玩伴,而是能談天說地的話友;不是唯唯諾諾的服從,而是可以直言不諱的諍友;不是財富傍身的貴族,而是做不了自己的難友。別人看到的是羅切斯特身上象征財富的光環,而簡愛看到的是外表冷酷之下那顆善良美好的心。
羅切斯特年少的時候算不得一個正直的好人,也許是他繼承遺產以后,看到了所謂的貴族圈上流社會其實只是堆砌著自私貪婪、虛偽無情的城堡,他變得怪異冷酷。他無法逃離,但可以獨善其身。
人因為缺乏某種東西所以就會特別渴望得到它。因為上流社會缺乏真誠地交流,所以當簡愛出現的時候,當簡愛一次一次真實地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羅切斯特感受到了那種他渴望已久的“真誠”。
因為上流社會的人都是拿著有色眼鏡在看人的,所以當簡愛出現在面前,露出真摯溫暖的眼神時,羅切斯特便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帶光環,沒有利益。卸下偽裝的他,獲得了渴望已久的尊重。
簡愛之于羅切斯特,如清風,如明月,吹醒了渾渾噩噩的軀殼,照亮了惺惺相惜的靈魂。
如何去除兩人身上的層層枷鎖,那便是兩人自由平等地相愛。沒有身份地位,沒有過去從前。正如簡愛所說“你與我的天性絲絲入扣,先生”。
因為愛所以勇敢,簡愛和羅切斯特可以拋開世俗的偏見勇敢地在一起。他們之間這種強烈而真摯的情感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小說的結尾簡愛不顧一切留在了瞎眼的羅切斯特的身邊,不是因為同情,而是因為經歷了中斷的婚禮和外鄉的漂泊,簡愛更加確定了自己對羅切斯特的感情。而羅切斯特也因為自己的欺瞞失去了簡愛,由此傷心欲絕。涅槃重生之后的才叫“鳳凰”,經歷過波折甚至分離的感情才更入骨入髓。
最后簡愛意外獲得了一筆遺產,而羅切斯特不再富有,甚至連手臂也不完整,一個徹徹底底的殘疾人了。可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即使最后的婚禮沒有親朋好友的祝福,而這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是現實,不是幻想,結局或許有些美化,但作為讀者我們在閱讀過程中都獲得了一種審美體驗。
? ? ? ? ? ? ? ? ? 現代女性的理性思考
古語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要三從四德”。雖說英國不同于中國,觀念不可同日而語,但是近200年前的英國,夏洛蒂呼喚了一個兼具感性沖動與理性思考的女性,然后她成功了。
簡愛是一個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孤兒。沒有因為她的遭遇她的身份雞湯自輕自賤,低至塵埃。
10歲之前的她,寄人籬下,在自己沒有能力獨立的時候,只能選擇順從。為了躲避表哥表姐,她會躲到窗簾后去看書,只為求得一時的寧靜。然而簡愛一天天長大,積壓的怒火總有噴薄的一天。這一天面對表哥的毆打,“我不再畏懼,便發瘋似的同他對打起來”,于是就有了這部小說的開篇。
會反抗的簡愛當然已經在蓋茨黑德府呆不下去了,她勢必會被送走。在羅沃德學校的八年,簡愛很感謝坦普爾小姐,她讓簡愛逐漸走出陰霾,但當坦普爾小姐要離開了,簡愛又恢復了她的本性,想到了“真正的世界是廣闊的”,她追求變化,渴望自由。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她登了廣告求職。
自己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的,而不是聽從別人的安排。
羅切斯特和英格拉姆小姐在眾人看來,他們特別般配,就是一對可人兒,但是簡愛通過自己的觀察,從他們交互的眼神中,看出他們的貌合神離。
從小的察言觀色不僅鍛煉了她強大的內心,還讓她保持了清晰的頭腦。她絕對不會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陣前倒戈或者傻傻分不清楚真假。
當簡愛得知羅切斯特還有一個妻子的時候,雖痛徹心扉,但決然離去。她會為了愛情拋去世俗,但她不會為了愛情喪失原則。簡愛做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基于自己的天性,可以妥協卻從不違背。
有感性的沖動并不難得,但是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同時能夠時刻保持清醒,保持理性的思考就十分難得了。簡愛成了當時女性的楷模,即使在今天,仍然有著許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 ? ? ? ? ? ? ? ? ? 寫在最后
作為普通大眾的一員,也許你其貌不揚,也許暫時你的收入只夠養活你自己,但是我們很多時候太看重先天的缺陷和暫時的落后,正因為你有很多很多的缺陷和很多很多的比不上,所以時代給了你更加強大的厚積薄發的機會,你沉淀了的歲月,你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那顆堅毅勇敢的心,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你,那個足以自信地站在人群中的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