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有了以上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后,經過打聽或者朋友推薦找到了我,電話或者微信咨詢過孩子的大概情況以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其實很多人都需要心理咨詢師提供的專業心理疏導服務。現在有個網絡熱詞叫“人間不值得”,需要歸需要,可拿著幾百塊錢走進咨詢室和咨詢師談一個小時或者五十分鐘的話,感覺實在是“不值得”。沒有去醫院看醫生買藥、去飯店吃頓飯、去商場買雙鞋……來得更實惠。走進咨詢室是需要勇氣的,如果不是痛苦到一定程度,不會輕易走進去。
有些家長剛開始發現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感覺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引不起足夠的重視,時間長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有的問題過一段時間會好也是真的,可有的問題你不解決,只會越來越糟糕。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我接到的咨詢電話中,有一個小學生,和兩個初中生,都已經不在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之內了,有的家長拿著醫院的診斷(不止一個醫院),就是不甘心讓孩子住院,不想承認孩子有精神問題,心情可以理解,但我真的無能為力。
這么大的孩子出現這樣的癥狀,除了極其少數的人有家族遺傳病史外,絕大多數都是成長環境造成的,有的從小是留守兒童,有的很小就開始上寄宿學校,有的父母管控太厲害……簡單地可以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大類:一類是和父母很少有聯結的,一類是和父母聯結過于緊密的。前者的特點是受到父母的關愛很少,情感支持系統處于癱瘓狀態,到了青春期有了自我意識以后,沒有力量走出家門,走向社會,只好生病,生病是一種很好的逃避。后者的特點是受到父母事無巨細的照顧太多,父母的掌控感太強,孩子從小太壓抑,不能很好地做自己,等到自我意識覺醒以后,只好以這樣的形式和父母分離,從孩子本身的自我意識發展來看是好事兒,只是代價太大了。
一個我咨詢了十次、和女兒同歲的來訪者,昨天入院治療了。這個孩子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上初中以前,沒有和父母相處的記憶,后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相處的時間也很少。沒有親情,沒有友情,不知道怎么跟別人相處,也不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易激惹,有極端的報復別人及社會的想法。幾個月的咨詢下來,我能感覺出他對我的信任和依賴,咨詢倫理要求咨詢師是不能有情感卷入的,是要保持中立的,可真正地做到這一點很難。
從昨天晚上的難以入睡,到今天早上的早醒,還有寫這篇文章時流下的眼淚……我承認我有太多的情感卷入。可咨詢師能做的事情真的很有限……沒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父母,但我們至少可以選擇成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