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片子的色調和音樂,一開始就讓人安靜下來,一點點走進去。直到結束好久不能緩過神,片尾最后兩句話來來回回在腦海里晃蕩。
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 天冷,霧霾看不清遠方的時候周圍人的溫暖是多么的重要!
從起初一點點發現真相不可思議的震驚,到后來申訴艱難漫長帶來的深深無力感。
當尹慈愛拿著協議書一臉諷刺的說“連我也覺得上帝是不是太過分了些。”一張嘴盡顯惡毒和病態的優越感。電影鏡頭隨后切在老奶奶那一張飽經滄桑的肩上,智障癱瘓在床的兒子,跑了的兒媳,經歷了性暴力的孫子。看著老奶奶在鏡頭里無知有似不知曾發生了什么的眼神,無力感一下子席卷而來。
各個部門來來回回踢皮球,教育廳女職員說話間的語氣語調無一不透露著偷掖與不屑。似乎那些沉重的真相對她而言微不足道。
那些原本代表著正義,善良的警察,法官,律師,教會,教授恰恰是這場悲劇的制造者,是惡毒病態滋生的溫床。更可笑和諷刺的是這么一間學校居然叫“仁愛”。
警察指點的“前官禮遇”,原告律師最后的態度做法,教授的勸慰利誘,官官相護。一些小人物也在迫于生存壓力個人利益下說著假話。
在法官宣判的那一刻,柔珍的憤怒,姜仁浩閉上的眼睛,三個哭泣的孩子和校長們公然的慶祝形成鮮明的對比。
整個電影節奏也不拖沓,從事發,到漫長的申訴,和結局的出現不拖泥帶水刻意營造氣氛。但無論是最后民秀用死亡捍衛尊嚴,還是最后在水槍下,堅定失落的不斷說,這個孩子叫民秀,他聽不見也說不了話。都讓人為之動容,沉思,和無奈。上層人為何如此囂張,周圍民眾為何如此冷漠。
是啊,在這件事這個電影之后,知道了,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
不忘初心,永遠保持自己的善良溫暖,不論世間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