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里與植物有關的經節非常多,某些植物被提了許多次,如小麥約175次,橄欖約95次,無花果約73次,棕櫚樹約48次,石榴約44次等。至少提到242種植物,在以下的系列中,每次分享一種植物,以圖片提綱的方式給出,適合讀圖時代的快速閱讀,有先知阿摩司修理的桑樹,能做頂尖香膏的哪噠樹,燃燒快速,略帶毒性的羅騰樹,河岸邊的柳樹,磐石旁的棕樹,高大榮美的香柏樹,幔利的橡樹,可以被用來制造樂器的松樹,象征基督豐盛生命的葡萄樹,香甜飽足的無花果樹,建造方舟的“歌斐木”等等。
近代植物學之父約翰.芮(John Ray,1627-1705)寫道: “植物可以引人注目上帝榮耀的作為,我只是重新按著次序編寫。”
圣經雅歌1:12 王正坐席的時候,我的哪噠香膏發出香味。
“我的哪噠香膏”是什么樣的香氣呢?有一首詩歌說﹕“你若不煉哪噠成膏”,也就是說,哪噠未成為香膏以前是完整的一個果子。若要將它煉成香膏,必須先將它壓碎;不僅是壓碎一點點,而是碎而又碎的,碎到一個地步,不再是顆粒,不再是小粒,不再是微粒,連粒的成份都不存留了,完完全全成為膏了。
哪噠香膏為玫瑰紅色,無論液態或香膏都很昂貴,是古時很受歡迎的香料。古時候,這種香膏都從印度進口,因此十分貴重。當時一斤香膏的價格約等于一個工人整年的薪資,所以只在特殊的節慶中才使用(歌1:12)。哪噠做成的最頂級香膏為古羅馬、埃及、波斯與中東地區女性所珍愛。從少女時就努力工作,將賺取的工資換成珍貴的哪噠,作為日后陪嫁所用。
哪噠香膏自然會使我們想起馬利亞用香膏膏主的故事,如圖片經文所示,馬太,馬可,約翰都記錄了此事。主曾說“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可14:6)。
福音書每次記載馬利亞,都是出現在主身邊,而且都是“在主腳前”。
第一次在主腳前聆聽主話與主交通(路:10:42)。
第二次在主腳前哭泣悲傷求主幫助(約:11:32)。
第三次在主腳前打破玉瓶全然奉獻(可12:3)。
“在主腳前”確實是最美的禱告。
馬可的記載突出了馬利亞的一個舉動:“打破玉瓶”,這舉動是安靜的馬利亞一生中的一個壯舉,沒有第二個人值得她去獻陪嫁所用的香膏,香膏全然膏主,那留玉瓶何用?打碎玉瓶正是她對主的愛徹底完全的表達。香膏雖香,只有當玉瓶破碎后才能香氣四溢。主耶穌的生命很美,只有到各各他被釘十字架,將命傾倒,祂的名才散發出比真哪噠香膏更香的香氣。這個打破的舉動,也是一個死的預示,主的生命也必須在我們經過撞擊破碎的肉體里才能釋放出馨香之氣,一個體貼保全肉體的人無法讓人感受到主同在的生命。
馬利亞在圣經中可能是唯一明白和接受耶穌將要死的這個事實的人,她愛主愛得及時,她愛主愛得準確。她完全把自己放在神的旨意的安排里,看見神在祂兒子耶穌身上所有的安排,彌賽亞-----耶穌將成為被殺的羔羊,救人脫離罪的權勢。
耶穌被捕被釘十架的前兩天,那些跟隨祂的門徒都不知道耶穌將被釘。耶穌曾告訴他們祂將要受死,他們仍然無法了解要來拯救人的彌賽亞,怎么會被人釘在十字架上?“安坐在主的腳前”“俯伏在主的腳前”“用頭發擦主的腳”的馬利亞親近主,體貼主,才得主的心。主親口說:“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在圣經中,得到耶穌稱贊的人不多,耶穌對伯大尼的馬利亞的稱贊實在令人驚嘆,因為祂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么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紀念。” 福音不應是傳“耶穌基督并祂釘十字架”嗎(林前2:2)?當人有了愛的回應的時,才說明他真的明白了福音。
馬利亞懂得何時聆聽,何時行動,三卷福音書都記載了這件美事。馬利亞不僅是一個安靜聽道的女子,也是一個實踐主話語的女子; 聽道與行道在馬利亞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在一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奉獻自己的時間在主面前,與主交通?聽道也是一門藝術,怎樣聽? 如何切實地去領受到主的話語?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和留意。一個正常的基督徒生活,須每天抽時間安靜在主的面前,存禱告的心領受主的道——閱讀圣經與默想神的話語,就是時間與心靈上的奉獻。
安靜是我們靈修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態度,也是時間與心靈上的一種奉獻。心中安靜更是我們重新得力的秘訣:“主耶和華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
馬利亞的生命中有著滿滿的安靜之美,曾兩次都被誤解,卻不著急著辯解,一次被馬大誤解為偷懶(路10:40)打破玉瓶,用香膏膏主時又被猶大指責為浪費。“只要以里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前3:4 )
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抹大拉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后,想要去膏主,卻沒得機會(可16:1)。天使對她們說:“他不在這里,已經復活了。”(馬可福音16:1-6)意思說你們帶來的香膏已經用不上了。同樣的有愛心,同樣的有香膏,因為用的時間不同,果效也大不同。馬利亞是趁主未死之前盡她所能,讓我們也趁主未來之前盡我們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