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有戲三千場

01

世人都喜歡看戲。


因風雨有聲,歲月卻無言,于是諸多的歡喜悲傷、莞爾寂寥便借著戲中人的濃墨重彩、咿咿呀呀得以舒緩,或是打發。


在北方的鄉村,看戲像是一種鄭重的儀式。


家中但凡有了喜事或是白事,主人家通常要連夜搭臺請劇團,熱熱鬧鬧唱上兩三天的大戲。


而進入臘月以后,各個村子也會緊鑼密鼓的籌備著年前年后的一番喜慶,踩高蹺扮會演、扭秧歌唱大戲,都是最尋常最受人歡迎的節目。


我的老家在冀北山區,這里的百姓最喜歡聽京戲和評劇。因此每年臘月底,都有戲班子前來,斷斷續續唱上半個多月的大戲,直到正月十五才會落幕歇鼓。


這里的小孩子,每個人都會唱那首童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門口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就是不讓誰誰去。”


童謠里的“誰誰”,可以替換成任何一個人的名字。小時候經常揪心的想,唱戲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會不讓去?這簡直是天大的遺憾!因此小孩子從小都乖乖的,生怕真到了看戲那日,會被無情的拋棄。


但童謠里的小威脅,其實是騙人的。但凡有戲團搭臺的消息傳來,每家每戶必然激動不已,早早的便邀遍遠方的親戚好友,漿洗衣服擦亮首飾,盯著日歷本的數字,豎著耳朵聽著鑼鼓聲,生怕錯過了這么隆重的好日子。


似是連清苦悠長的煙火都有了盼頭。


小孩子當然是打扮的虎頭虎腦精致美麗,然后要被抱著或是領著去看戲的。若這樣的熱鬧不去湊一湊,恐怕愛撒嬌的娃娃在家里會鬧翻了天呀。


02

二十年前,在臘月底來娘娘莊唱戲的劇團很多,你方唱罷我登場,那戲臺子搭的盛大華麗,臺下的觀眾亦是密密麻麻。


開戲通常是在午后,吃過午飯,人們早早的便拎著椅子馬扎棉墊子到臺下搶位置。但絕佳的位置很不容易搶,因為總有人會比你更殷切更心急,對看戲更癡迷,你來的再早,也是晚來了一步。


幼時的我便從來都是被擠到最邊緣的地方,不甘心的顛著腳伸著脖子看。但這小小的不甘心很快便煙消云散,小孩子,哪個是真心來看戲的呢?


呼朋喚友,我和小伙伴們依仗著身量小便在人縫里四處擠拼命溜,嘻嘻哈哈的玩著追逐打鬧捉迷藏的游戲。


待玩累了,便攜手去找好吃的。


看戲有多隆重,看臺下黑壓壓的人和貨擔子便知道。賣貨郎消息最靈通了,也最喜歡趕戲場。只需把擔子一撂,便既能聽戲又能賺錢,兩全其美,皆大歡喜,豈不美哉。


人們平日節儉,但看戲這日必定光鮮闊綽,連最窮的大娘也肯買一兜瓜子,邊聽戲邊磕,瓜子皮簌簌落地,她直勾勾盯著臺上的秦香蓮陳世美,臉色忽晴忽雨,淚濕眼眶。


貨郎的吃食這天極其豐富。有糖葫蘆、炸糕、瓜子花生、糖人、肉餅、桃酥等等等等,簡直是令人眼花繚亂口水涌動。


小孩子花幾毛錢買一包瓜子便滿足了。那瓜子皮薄仁大,咸津津的透著香,我把它們藏著口袋里舍不得一次吃完,但又忍不住那咸香的誘惑,不由自主的一粒接一粒的塞進嘴里。


俗世清苦,心事貞靜,每年的趕戲成了一份熱切的念想,似是有了這念想,什么苦楚加于身嚼于口,都不再覺得難熬了。


用香氣與溫熱填飽了的肚子,是冬日原上裊裊的煙,是雪后陽光淡淡的暖,是安于現世心甘情愿的慰藉。


03

于京戲,百姓們最愛《鍘美案》;于評劇,人們最喜《花為媒》,事關情愛倫理,因此每一年,這兩場都是必備曲目。


臺上人濃墨重彩愛恨糾纏,臺下世情婉轉亦不遑多讓。大姑娘小媳婦,這日是最鮮妍的,頭發烏黑,臉蛋光潤,耳環叮當,衣服鮮亮,一個個都似冬日里盛開的臘梅水仙,那笑容真動人。


小伙子們亦精神的很,理了發刮了胡子,眼神明亮了,舉止紳士了,為心上人買好吃的,瀟灑的掏錢付款,無疑是他們一年里最瀟灑最風光的時刻。


于年輕人而言,聽戲是假,相會才是真。


聽說每年的戲臺下,都會有幾段姻緣結成,所以媒婆們索性便把相親的日子定在好戲開場的這天。


熙熙攘攘的人群,臺上的水袖曼舞,既可以緩解相親男女初見面的尷尬,亦可以窺探彼此的品性與審美。即便兩人無緣,沒有看對眼,也算不枉此行,權當是趕了一場好戲。


不過也曾經有過風流韻事。聽說隔壁村有個寡婦,長得極美,她便在趕戲的幾天里結識了一位賣橘子的未婚小伙,兩人一見鐘情你儂我儂,未等好戲結束便雙宿雙棲飛走了。


如此熱切的愛情,大概只有在戲文里才有,但它又真真切切的發生在眼前。


我想象著,熱戀中的她定是會明媚鮮妍陪在他身邊,在他鄉趕著一場又一場的戲,天氣寒冷,他熱情的招呼著人們來買橘子,而她累了,便安坐在一旁,聽著遠處的咿咿呀呀是非恩怨,得意著自己舊日的勇敢。


臺上正唱著《長生殿》,“情雙好,情雙好,縱百歲猶嫌少。”她隨手將一瓣橘子塞進口里。


真甜啊,這一生,在他身旁,做個“橘子西施”也不錯。


04

我喜歡聽戲,家族于戲亦是有緣的。


我爺爺年輕時便酷愛唱京戲,他長相清帥周正,裝扮起來更是風流俊美。但他命運不濟,三十多歲便去世了。


家里人常說他的命運與唱戲有關。只因那年正月里他唱戲,扮的是一個短命之人,在臺上被斬殺了,而沒過多久,他便暴病而亡。而那時,父親還是個八個月大的嬰孩。


是迷信還是巧合,我從未深想,只是我深信,爺爺的血液里定是極其愛戲的人。


我外公一生都是皮影戲藝人,在津冀一帶小有名氣,每每演出時,臺下都一片叫好聲。除此,他還是位無名的抗日英雄,去世時身體里還有子彈未取出。他的豁達與英勇令我自豪。


我于他們,緣分都很淺,無論是爺爺還是外公,我都不曾見過。他們早早的,便去世了。


但我們一家對戲曲都很熱衷,但凡聽見鑼鼓開場,便會升騰起一股帶幾分歡欣幾分悲傷的熟稔。仿佛那聲樂,是逝去的親人們留下的,唯一的一縷念想和氣息。


骨子里的血脈延傳,令我對濃墨重彩,見了,便覺得莫名心安。


戲文通古,暗含諸多人世道理。其中最愛《鎖麟囊》,它教會我施恩不望報,亦教會了我,受人滴水恩,當以涌泉報。


人如扁舟,沉浮于世,其實細細想來,也是一場戲。


戲中人,有時戲假情真,有時戲真情假,但唱戲者瘋魔,聽戲者癡傻,裝瘋賣傻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態度?


浮生似夢,有戲三千,做看客時,眼明心亮也好,難得糊涂也罷,若劇情無傷大雅,戲中人不是魑魅魍魎,那么盼鑼鼓收場時,您能給臺上的粉墨水袖鼓一鼓掌。


只因鑼鼓開場時,臺前臺后,都不過是為了,博君一笑罷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283評論 6 530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947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09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485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68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17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06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39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551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662評論 1 366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88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07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563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255評論 3 38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3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