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的第五天,土豆他爹告訴我說,今晚有人請吃東來順火鍋。我問是誰,他說出了那個他經(jīng)常念叨的名字。霎那間,一個清秀俊逸的年輕人的身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雖然未曾謀面,但他的名字和故事早已刻在我的心里。
他叫舒峻峰,是土豆他爹當(dāng)年在北京當(dāng)兵時認識的一位小兄弟,老家在巢湖北岸的柘皋鎮(zhèn)。說是小兄弟,今年也有四十出頭了,他妻子是河北人,也是北漂一族。
在千千萬萬的北漂中,這位小兄弟毫不起眼。他沒有高學(xué)歷,甚至沒有一張可以拿得出手的文憑。但如今的他,卻躋身于一家高科技企業(yè)的高端管理層,在人才濟濟的帝都,穩(wěn)穩(wěn)地扎下了根。
1991年的夏天,對于剛剛參加過中考的舒峻峰來說,是人生的一次轉(zhuǎn)折。那一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發(fā)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水災(zāi)發(fā)生在夏糧收獲和秋糧播種季節(jié),巢湖流域大面積內(nèi)澇,兩季作物嚴重減收。
收到高中錄取通知時,舒峻峰的父母可犯愁了,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加上遭遇了水災(zāi),實在是拿不出秋季開學(xué)的學(xué)雜費。雖然只有區(qū)區(qū)50元錢,可在當(dāng)時卻是一筆巨款。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家家日子都難過,到哪里去借錢呢?該想的法子父母都想遍了,就是籌不到這筆錢。
“算啦,我想通了,不讀書了,我要和他們一起到北京打工去!”看著愁眉苦臉的父母,舒峻峰說出了自己的決定,第二天就離開了家。
用他后來的話說,當(dāng)時不敢在家里逗留,一是怕父母為難,二是怕自己動搖了外出的念頭:“那次來北京的火車票是同來的堂哥替我買的,在北京拿到第一個月工資時,我啥都沒舍得買,趕緊把他的錢給還上了。”
他坐在我和土豆他爹的對面,旁邊是他的妻子小張,我們邊吃邊聽他說過去的事。他的語調(diào)不疾不徐,很平緩,普通話中有濃濃的京味,也有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的鄉(xiāng)音,“那時候,我住在北京站附近,堂哥在二環(huán)外,為了省下坐公交車的錢,我步行到堂哥的住處還他的錢,再跑步回到自己的住處時,已是晚上10點多了,胡亂用自來水泡了一碗飯吃下,后半夜胃忽然疼得不行……”
他依然平緩地說著,桌上的銅火鍋燒得正旺,“那時,吃飽肚子,對我來說是一件大事,能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就是最幸福的事了,至于吃火鍋,那是想也不敢想的!”
“我和他第一次見面,吃的就是火鍋。那已是他來北京的第三個年頭了。那時侯,他在二環(huán)附近的一家汽車修理廠當(dāng)修理工……”趁著小舒往火鍋里下羊肉片的空檔,他妻子小張接著他的話往下說:“他待人熱情禮貌,很多去他那里修過車的人都夸他……”
小張的眼里閃爍著一種溫暖的光芒,那是一個妻子對丈夫欣賞和愛的深情的表達,我靜靜地看著他們倆,聽著他們普通而平凡的故事,就像注視著眼前這百年老字號“東來順”的招牌一樣,心中充滿一股敬意。
和北京這座古城相比,別說這兩位年輕人,就是這歷經(jīng)滄桑的“東來順”,也顯得稚嫩單薄,但歲月從不負勤者。北·京的天空下,有雄鷹,也有小小的飛燕;有參天大樹,也有纖細的小草。正是這些不一樣的生命,才把北·京城裝扮得愈加美麗、壯觀。
汽車修理工這個工種,不是單一的技術(shù)活,它還需要有極強的服務(wù)理念,同樣是維修保養(yǎng),不同的服務(wù)態(tài)度,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年輕的舒峻峰那時自然還不太明白這些道理,但他覺得,顧客把車交到他手里,就是對他的一種信任,為了不辜負這種信任,自己必須全身心地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一切。
“在修理廠那幾年,他比同事們休息的時間少很多,別人忙完了手頭的活,不是打牌就是睡大覺,他總是找活干。廠里的活不說,有些顧客有時忙不過來,也喊他幫忙跑跑腿啥的,他都是一口答應(yīng)并不折不扣地幫人家……”小張輕聲地對我說,我聽了,向小舒投去了贊許的目光。
“他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與他的勤勞,他的踏實,他的熱心……總之和他的好人品是分不開的!”我忍不住打斷了小張的話,“如果他的人品不過關(guān),他不可能能走進現(xiàn)在所在的這家公司!”
“是的,嫂子你說得很對!我們現(xiàn)在的老總,正是當(dāng)年我們那家修理廠的客戶,當(dāng)時我并不知道他是誰,大概在認識一年多后,有一天,他問我想不想到他公司工作,我說我除了開車、修車,其他的啥也不會,他說你還會管車……”小舒見我對這個話題饒有興趣,便接過他妻子的話。“當(dāng)時我并不明白他的意思,到他們公司后,才知道那里有很多輛車,都是公司配給員工的……而他們公司的員工,學(xué)歷最低的都是研究生,像我這樣的幾乎沒有。”
說到這里,小舒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沒有再問下去,他后面的故事,我已聽土豆他爹說過了。除了佩服,我更是替他高興,也不禁感嘆不已,從1991年到現(xiàn)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小舒在北京所走的路,可謂平凡無奇,沒有驚濤駭浪,但個中艱辛肯定超乎我們的想象。有人曾說過:“如果可以,誰愿意北漂?只有北漂的人才知道北漂的苦,雖然苦中有樂。”
北京有個窩,有個屬于自己的窩,一家人團圓在北京!這是每一個北漂者的美好心愿,而這個心愿,小舒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現(xiàn)在不但有房有車,女兒去年也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大學(xué),妻子小張終于結(jié)束了在老家陪讀的日子,目前在另一家公司工作,一家人真正過上了團團圓圓的好日子。
回賓館的路上,聽著小舒給我們說北京已經(jīng)有七環(huán)時,我忽然想到了那首詼諧的《五環(huán)之歌》和那個勵志青年岳云鵬,他的北漂經(jīng)歷,感動著無數(shù)人。他和小舒的故事,無不證實了一句話:人品好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祝福小舒,也祝福所有的北漂一族,愿好運常伴,前途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