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做 B端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列表可能是用得最多的頁面了。B 端產品的特點是對列表的操作會很頻繁,尤其是對列表數據的篩選,那么列表的篩選都有哪些好的交互形式呢?本篇我們就來對比3種不同的列表篩選形式。
第1種:普通但簡單
我們先來看最為常見的列表篩選形式,那就是在列表頂部放置一個篩選表單區,所有篩選都通過表單操作完成。考慮篩選表單可能占據太多的垂直方向空間,影響列表數據的可視范圍,通常最多只展示1-2行表單,更多的篩選需要通過展開操作來進行。下面是具體的交互過程原型動圖。
這種篩選的優點是技術實現簡單,符合大多數列表的交互習慣;缺點是如果篩選項過多的話展開會占據比較大的垂直方向空間,導致列表數據可視區域高度比較小,而B 端產品往往使用頻次高的列表會有比較多的篩選項。
第2種:表頭+表單組合篩選
這種方式將部分篩選放在了表頭,通常是選項類的篩選會放在表頭。這種交互和 Excel 的數據篩選習慣是一致的,因此對于財務類人員來說比較友好,同時部分篩選移到了表頭,也節省了篩選區的空間,因此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缺點嘛,就是技術實現難度稍微大那么一點,不過也不是那么難(應對技術的金句:這個需求很簡單,好多產品都實現了)。下面是這種篩選方式的具體的交互動圖。
第3種:常用+高級篩選
先說一下,這種交互形式是我偶然接觸到一個做 HR SaaS 軟件看到的,當時覺得挺新穎的。這家篩選的理念是遵循了“米勒法則”。
米勒法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度的。根據米勒(Miller,1956)的分析,人腦處理信息有一個魔法數字7(正負2)的限制,也就是說,人的大腦最多同時處理5到9個信息(chunks)。原因是短期記憶儲存空間的限制,超過9個信息團,將會使得大腦出現錯誤的概率大大提高。
他們將常用的幾個篩選項在頂部簡化為一個個下拉表單形式,以節省空間,然后再通過一個高級篩選入口滿足復雜條件的篩選。下面是具體的交互動圖。
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是節省了篩選區的空間,使得篩選區一行就能放得下。大部分情況下,使用基礎的篩選項即可滿足篩選需求,而高級篩選又能夠滿足低頻的復雜篩選需求。缺點的話,就是輸入類的篩選需要點開后才可以輸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步驟。當然,技術上的復雜度也不低,彈層比較多,而且高級篩選需要和普通篩選的數據做聯動處理。
如何選擇?
說實話,這三種篩選形式都可以用在實際的產品設計中,不存在特別的優劣之分,可以根據自身產品的用戶群體特征進行選擇。
對于篩選表單不多的,可以使用第1種(如果B 端客戶的顯示器屏幕比較小那么不推薦);
對于財務類產品,那么表頭篩選會是首選,比較財務人員和 Excel 打交道比較多,這種方式他們上手起來很輕松;
第3種方式,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客戶群體相對年輕化的產品,比較首次使用還是需要有個適應過程,但是適應后體驗感還是挺不錯的,而且產品形式容易標準化。
總結
本篇介紹了三種列表的篩選形式,可以看到,不管哪種交互形式其實都是站在使用者角度去考慮的,只是不同的交互有不同的考慮細節。這也是 B 端產品經理的一個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要弄清楚客戶員工具體的使用環境(如顯示器尺寸、色差)和使用習慣,然后再來確定產品的具體交互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