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東西的虛與實
考場之上,寫的東西大多都是虛假的,好比逢場作戲,作完了這一場,再作下一場!其中不免有世俗意義上的佳作,老師夸夸乎,同學之間傳閱乎。也不乏聽到褒揚之詞:“你寫的真好!”每當這時,總會眼紅心跳,手搓衣角,默默點頭,逃也似疾步離開——很以這些文章為恥,寫東西的人,怎么可以逼迫自己去遣詞造句呢?一旦去想該怎么寫,就已經掉進虛了。
這也受到如今應試作文的限制,現在的題目大多是什么“感恩”?“父愛”?總之,會有個中心思想。這就好像把一匹馬拴在樹上,方圓幾米內,你可以嘶鳴、噴鼻、唬人。但要你馳騁千里呢?恐怕難了。寫作亦如此,如果你腦子里總有個中心思想牽著,怎么能寫出好東西。仔細觀察大家的文章,哪有一定的中心——一個有趣的人,一件有趣的物品,一次心跳,即可成文。
而平時,自己順手撕下張草稿紙,隨想,隨感,揮毫立就。有人說:“你這個文體不分!”我總嗤之以鼻(這是真實的情感),為什么要要給寫作規定條條框框呢?別再分什么三六九等了,寫的人自得其樂,讀的人愛看,就是好東西。自己寫的再差,如果別人問我:“這是你寫的嗎?”我也會挺直腰板,響亮亮地應一聲:“是!”因為這就是我,無論優劣,這就是真實的我。如果有人拿著考場作文問我,我定會大擺雙手,斷然回答:“不是!”若是有確鑿的證據認定那就是我寫的——便又要三天三夜輾轉難眠了。
倪匡說:“寫作,就是在不斷地撒謊。”這我認同,作家往往富有夸大其詞的能力,但這不是虛,一定不是!違背自己的內心,逼迫自己去遣詞造句,寫不愛的東西,拼湊成文,就是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