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國炙手可熱的電影《魔獸》(Warcraft),一部專業機構評分不高、非魔獸玩家覺得一般的電影,硬是創造了新的票房記錄。從側面反映了魔獸玩家在游戲中獲得了怎樣的體驗,那里有他們10多年的青春、友情、甚至愛情,那樣的體驗刻骨銘心、難以復制。
依稀記得三四歲時隨父母走親戚,被十多歲的表姐帶到外面一個小屋子里,第一次見到了在電視上玩的叫做《采蘑菇》的游戲,通過小小的手柄操控著屏幕上的小人又跑又跳,一種掌控世界的奇妙體驗令我震撼。那種震撼有多強烈,從現在都還能記得片段就可見一斑。反正從此我就掉坑里了。
不要誤會,本文不是要得瑟我那點粗淺的游戲人生。主要是今天看到微信圈里一位父親曬他兒子用《我的世界》(Minecraft)制作的一部微電影,觸發了對游戲的一點感想。
說句題外話,父親曬兒子游戲作品的情況在中國傳統家庭好像還不常見,傳統觀念里“玩游戲”仍是“好好學習”的敵人,“玩游戲有什么用”仍是強調句。其實,游戲自帶“有種、有趣、有料”屬性,是很好的學習教育輔助手段。像《我的世界》這類游戲,對培養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有好處,這些能力的培養也正是中國式教育的短板。
回到正題,游戲從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起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為人類有限的生命提供無限的體驗。體驗是我們一生都在經歷的東西,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統統都是體驗,可以說我們生來為體驗。但我們短暫的一生能獲得的體驗非常有限,三百六十行我們大多只能體驗兩三行,因此也可以說我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但游戲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個遺憾。從最早的《太空大戰》(SpaceWar)開始,各種類型的游戲被開發出來,既能體驗真實世界的各種職業與人生(比如《模擬人生》The Sims、各種球類賽車游戲),又能體驗虛幻世界的奇幻經歷(比如《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甚至能創造出你心中的那個世界來體驗(比如《我的世界》)。許多高質量游戲的體驗有效的豐富或補足了我們的真實人生,使我們的人生更加多彩。
最典型的莫過于最近在中國炙手可熱的電影《魔獸》(Warcraft),一部專業機構評分不高、非魔獸玩家覺得一般的電影,硬是創造了新的票房記錄。從側面反映了魔獸玩家在游戲中獲得了怎樣的體驗,那里有他們10多年的青春、友情、甚至愛情,那樣的體驗刻骨銘心、難以復制。
40多年以來,游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發聲到真實音效、從點陣像素到3D立體、從手指操控到全身體感、從單人游玩到千萬人在線,一條提供人們更加真實體驗的主線清晰可見。
一款名為《游戲進化史》(Evoland)的游戲形象描繪了這條進化之路,游戲以復古的像素畫面為開始,一步步帶領玩家走到3D動作游戲中,數十年的游戲成長史,一次在游戲中親身體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感受下。
不過,到目前為止,游戲體驗還是與真實世界有明顯的差別,玩游戲的人不管多么投入,都還是知道自己在游戲中而不是現實。
但隨著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的開始商用,游戲體驗將有革命性的進化,比肩真實世界的體驗感受成為可能。甚至,美軍已經開始運用VR技術構建仿真訓練系統訓練士兵,可見通過VR技術獲得的體驗已能幫助戰士實戰。
目前,能夠買到的民用VR技術設備是臺灣HTC公司的HTC Vive,它能給予怎樣的真實體驗很難用語言描述(其實是我還沒機會體驗到......),可以通過下面視頻簡單感受下。
當然,現在的VR技術也還在初級階段,包括設備體積大、重量沉、顯示效果一般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但VR技術已經為我們畫了一張描繪迷人未來的餅:像《黑客帝國》(The Matrix)那樣的世界。《黑客帝國》可謂是玩游戲的終極形態。在那里,真實與虛擬的界限將異常模糊,甚至可以說存在兩種真實,肉身所在的真實和精神所在的真實;在那里,我們可以選擇、創造自己希望體驗的世界;在那里,我們一樣的工作、社交、生活,除了喂飽肚子(恩,游戲確實不能當飯吃);在那里,我們可以體驗一日一世界、一周一人生;在那里,游戲即人生、游戲即真實。我們的人生體驗將極大豐富,或許還能促成人類認知水平的跨越式提升,這樣的世界令人興奮。
游戲推動技術,技術改變世界。世界會因游戲而改變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