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羅老師是在2009年,當時我正在考慮考研,在交大機動學院的網站上發現了羅老師的簡介和照片:同濟大學的本科,東京大學的碩士和博士,日本東北大學多年教職,我想讀的那個方向的交大的研究所所長,再加上一張帥氣逼人的學者面孔,讓我感覺即便考上了,卻沒申請到他的學生都是虧了!于是立即寫了一封郵件給他,簡述了自己準備辭職考研的情況,也表明了希望可以在他指導下讀研的意愿。不久即收到羅老師的回復,他當年也是辭職重新回到的學校,所以簡單幾句就讓你覺得這是一個很謙和又有同理心的人,那封郵件也在那個陰雨連綿的成都的冬天給我帶來了很多鼓勵。
順利通過初試后,在復試的間歇終于見到了羅老師本人,真人居然比照片帥氣更多!之所以一直強調相貌,第一是因為羅老師是真的太帥了!我見他的時候羅老師就已經超過45歲,但看起來的相貌就像30多歲,以至于我們讀書期間一直縈繞在師兄弟腦子里的一個問題是羅老師如何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實現逆齡的?第二是在這個工業化的時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物件都很難再去和它的創造者取得聯系,也很少能夠有機會去了解那些巧妙的設計背后有多少的苦思。而一個不幸的觀察是我所認識的那些能夠稱得上能工巧匠的人里,很少有人可以靠顏值吃飯。也可能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忍得住苦思背后的焦灼,質疑和自我否定,不斷的推陳出新,而羅老師則是個例外。
后來如愿的在羅老師門下做了兩年半的學生,期間還參與了羅老師的膝關節矯形器的早期設計過程。羅老師是一個很喜歡熬夜又非常執著于細節的人,所以那一陣子我們經常要在實驗室里做到1-2點鐘,一邊聽著羅老師手機里放出來的喜多郎,一邊切割,打磨,討論,推倒重來。從最開始的簡單模型逐漸迭代到后來的復雜的設計,期間經過無數次的修改,而后來到了他們公司真正的產品定型,則又已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你很難再能把最終產品和早期的設計產生任何聯系,而這些都是羅老師親自操刀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做出來的。
說完了羅老師這個人,再說說他新推出的產品——撐腰座。這是一個完全原創性的,沒有參考任何其他同類產品的獨立設計,而它的誕生則歸因于羅老師自己本人就是一名腰間盤突出患者。他第一次被診斷出來的時候我們還在學校里,也記得當時每一次開車出行,他都會在汽車的靠背上壓一瓶礦泉水撐住腰部,然后一邊和我們打趣說這個辦法真不錯。而作為一個需要長期伏案工作的人,礦泉水瓶也只是權宜之計,不可能隨著坐姿隨意調整位置,在嘗試了幾種不同類型的軟性靠背及不同品牌的昂貴座椅之后,羅老師決定還是自己做一個問題終結者。
這件產品自從第一次聽羅老師提起,到現在已經有5年了,羅老師慢慢悠悠的把它做到今天才終于推向市場。因為公司一直花的是羅老師自己的錢,所以這讓我們這幫身邊的人都跟著著急。我理解以羅老師這么一個高標準嚴要求的人,如果不能做到讓他滿意,那么即便公司關門他也不會發布的。而我深信,倘若一個產品的設計者本人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這個產品又是基于自己最切實的需求而產生的,那么產品的精良和實用定然可以不言自明。在使用后我發現它真正做到了不管是前傾,正坐還是后仰都可以給腰部一個良好的支撐,使得使用者可以集中精力于工作本身,而不是時刻提醒和觀察自己是否已經癱在了座位上。
它之所以如此好用,是因為考慮到我們日常的椅背只有在使用者呈葛優躺的時候才能給可憐的腰部提供一些有限的支撐,而人類腰椎目前的進化形態是為了適應直立行走,而非長期久坐。對于需要伏案工作的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不是有意識的注意保持挺拔,時間久了整個人就會自然塌陷下去,最終造成腰間盤突出或者因為神經壓迫而腰背痛。而在我們最終進化成坐姿動物之前,如何能夠始終給腰部提供一個良好的支撐則是最理想而直接的解決方案。在這一點上,羅老師和他的撐腰座做到了。
它有著消費產品的精致外觀,和醫療器械產品的嚴格要求。如果你也需要長期久坐,如果你也相信匠心和精作,那么這個撐腰座絕對值得一試,我保證你會愛上它,并且希望可以在每一個需要坐下的角落里擺放上它。它的巧妙支撐可以讓你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保持腰背挺拔,精神抖擻;它的堅固底座還可以在你想要發泄的時候成為一件上手的兵器,砸遍天下無敵手。
更多產品詳情,請關注羅老師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關節減壓”,關于產品和羅老師的相貌,你想知道的,都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