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買到爛茶
不論怎么說,茶葉終究是一種食品,是要喝到肚子里的,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求。仔細研究茶葉出現過的安全問題,我發現,有的問題,稍微留意,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卻難以避免。前段時間,見到一則新聞,說XX品牌的茶葉稀土元素超標,長飲會損害身體健康。普通消費者,沒有專門的檢驗儀器,無法進行測試,避開這種問題茶葉。茶商們,也很少對茶葉進行微量元素指標的檢測。畢竟,稀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比較普遍的檢測,是茶葉的農殘檢測。尤其是高端茶葉,上規模的采購商肯定不會遺漏。對農殘的檢查和管理,國內還算是相當的嚴格。比如,在著名的老班章村,如果發現村民給茶樹噴了農藥,村長就會帶人將噴了農藥的茶樹直接砍掉。老班章村的茶樹是很值錢的,特別是古樹,每年能夠給農戶帶來大筆收入。有篇報道說過,僅靠賣茶,老班章村的戶均年收入超過50萬人民幣。另一方面,由于農殘的檢測設備便宜,檢驗程序簡單,所以茶商們還是愿意花錢買放心。實際上,媒體上可以看到的茶葉農藥殘留報道,在茶葉總產量中的占比是極其的少,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說白了,不買價格在100塊/斤以下的茶,你不會擔心遇到這個問題。如果是春茶,那完全不用擔心農殘問題,沒有茶農給春茶噴灑農藥。
稀土超標,農藥殘留,都是茶葉采摘前發生的問題。之后,在茶葉的生產階段,也可能發生質量問題。總結一下,綠茶炒的不及時,或是炒焦了,烏龍茶焙火過度,紅茶發酵過度發酸,熟普渥堆管理不當發霉,都是生產的問題。其中,常聽到茶客說,熟普有怪味,喝起來感覺不好。熟普如果渥堆不當,就會發酸發餿發霉,成為一文不值的廢品,正常的去處只能是垃圾堆。不過,有不法茶商,專門收購這種廢茶,幾塊錢一斤,重新處理后再銷往市場,這種茶能喝嗎?你敢喝嗎?我認識的一個人,就專門給酒樓茶館(其中有很高檔的XX酒樓)供應這種熟普,一斤20塊。所以,在外面吃飯喝茶,建議自帶茶葉。寧喝白開水,莫喝酒樓茶。不要因為茶位費,硬是要泡酒樓的茶。對了,差點忘了說茶青的干凈問題。有的茶青,你看了就會倒胃口。什么羽毛呀,鳥糞呀,橡皮筋呀,塑料帶呀,都搞在一起了。不要以為說笑話,一些所謂的陳年生普,就是這個鳥樣。奸商還在邊上忽悠,說這叫有機天然,原始工藝,你妹的!無論喝什么茶,我是一定是要洗茶的,起碼洗洗灰塵。故意搞假的也有,往茶葉加香精,或是回收廢茶,重新炒制,同樣加上香精。怎么分辨這種茶葉呢?只要聞聞干茶的味道,很容易就能聞到刺鼻的香精味。炒焦的茶葉,也有發糊的味道,都很容易聞出來。紅茶發酸,就不一定聞得出來,不過一入口,馬上就能感覺到。
茶葉制作完成后,剩下的就是保存和保質的問題。無論那種茶葉,都有保質期限。綠茶3個月到半年,紅茶2-3年,清香型鐵觀音,6個月到1年,焙火類烏龍茶,2-3年,黑茶,普洱,白茶,時間久一點。壓制緊密的,茶葉底子好的生普,甚至可以存放幾十年以上。以上所說的保質期,前提是存放良好。正常來說,除了普洱,黑茶,白茶,其他茶類并沒有存放價值。市場上存放最多的估計是生普,最大的貓膩也是陳年生普。在我品嘗過的生普老茶之中,(本人經常幫朋友,客戶品嘗,鑒定茶葉)算得上存放良好,實際年份和說明的年份大概一致的不足10%,存放不良或者故意造假的高達90%。假如不被概念忽悠,爛茶其實很容易分辨。有些時候,聞聞干茶的味道,看看茶葉的外觀就知道真假了。有些可見面上蟲卵出沒,蛀痕明顯;有些又臟又亂,草碎,稻谷和茶葉混為一體;有些的某個部分凝固結成一塊;有些茶餅面上點點霉斑。這種茶葉,喝了無益,只會傷身。還有的一些,盡管存放良好,不過茶葉底子差,味道并不會變得更好。常常有人問我:我家的普洱已經放了XX年了,是不是可以拿來喝了?我的觀點是,如果你只得幾片,還是放在家里,根本沒有必要繼續保存,趕緊拿來喝掉。家里放茶,經常遇到的問題是,要么茶味很快散沒了,要么茶葉吸了厚厚的廚房油煙味。除非有獨立密閉的空間,而且放上不小的數量,才考慮在家里存放茶葉。否則,存茶的事情,還是讓專業人士來干吧!比如,在深圳存茶,每年的回潮天氣里,必須24小時抽濕,茶葉才不發生霉變。這一點,很多人就不一定記得。
過期茶葉,和變質茶葉,不是相同的概念。過了保質期的茶葉,還能喝,只是味道沒有原來那么好。有種茶葉,還能玩大變魔術,指的是清香鐵觀音(正常應該放冰箱保存)。把過期的清香鐵觀音,用機器,或者炒鍋重新炒過(焙火),香味就會發揚上來,口感就變成了濃香鐵觀音。這種經過處理的鐵觀音,對身體倒是沒有壞處。不過喝起來,香氣滋味不足,香氣和茶湯出現分離,比正常流程制作的濃香鐵觀音差。老實說,1000塊/斤的高檔貨經過處理,比100塊/斤的低檔原版貨,味道可能更好。假生普也這么搞,不同的是,假生普是變質生普,重新曬干。也有回鍋綠茶,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新綠茶的顏色是翠綠的,放一段時候后,顏色就漸漸變黃,變黑。判斷綠茶的新鮮度,只要看看茶葉的顏色就能夠知道。回鍋綠茶,除非是加色素,否則也不能改變原本的顏色。
選購茶葉,首推“干凈”!無論是制作問題,還是存放問題,最后的表現,要么是氣味不對,要么是外觀異常。購買茶葉時,只要細心觀察,就能避免問題茶葉。如果茶葉不干凈,無論賣家說的如何天花亂墜,都不必理會,轉身走人,是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