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的表哥圣約翰長相帥氣英俊,有自己追逐的偉大事業,作為一名牧師,他信仰上帝,希望去拯救更多的人。他們年齡相仿,在簡愛與他們分享遺產后,經濟也不錯。羅切斯特先生長相丑陋,結過婚,比簡愛大了將近二十歲,可最終簡愛卻選擇了在大火中傷殘的羅切斯特先生。
從選擇戀愛對象的視角,人們會更傾向與選擇年紀相仿,經濟條件適宜的人。
之前看到一則采訪,一個年輕人聲淚俱下地訴說著自己和女朋友分手的原因——父母不同意女孩比自己大兩歲。其他一概不考量,不管女孩和自己兒子的感情多好,也不愿意去了解女孩的人品、家世。從女生角度來說,大多數家庭都不愿把女兒嫁給一個大二十歲地男人。
但是仔細看簡愛與圣約翰和羅切斯特相處地地細節,會發現找戀人還是要三觀一致才可以,至少在相處過程中對方給能夠理解彼此的心理需求。
簡愛在與圣約翰相處地過程中,圣約翰對簡愛地心理需求與思想上地不同點置若罔聞,只強調自己需要什么,希望簡愛犧牲自己來實現他的“偉大”事業,強人所難而不自知。羅切斯特先生不管從年齡和外貌方面都不是一個很合適的選擇,但是在與簡愛的相處過程中,他會有自己的觀點但同時也會對簡愛的要求做出妥協,愿意去理解簡愛的想法,這是基于深沉的愛。
如果不是彼此相愛或者嘗試去愛彼此,一段關系又怎么去維系呢?
整部小說中簡愛是一個善于思考,有反叛精神,敢于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追求平等。她渴望家庭,渴望幸福,渴望被愛,不愿意把自己全身心的愛、靈魂和力量,作為禮物慷慨給予,浪費在不需要和受輕視的地方,這也是她不選擇圣約翰而選擇羅切斯特的原因。
這個世界是無限廣闊的,希望與絕望,機遇與挑戰并存,而這個世界屬于有膽識、勇氣去追求和探索的人。世俗的觀點固然有它們存在的土壤,但正真的幸福只有自己去感受去尋找。
簡愛和羅切斯特先生,兩個追求幸福的靈魂碰撞在一起,對彼此都是一個美好的結局。